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8年前,24岁的她想了解丰胸,便选择了离家近的西安美莱医学美容医院咨询,没想到这些年来花了220多万元做各种美容却“做坏了”,还背上100多万元贷款。去卫健部门投诉才知,给自己治疗的18名医生中11名都没有主诊资质,且存在医疗器械超范围使用问题。近日,家住陕西西安的张女士向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维权经历。
>>女子讲述
7年医美花费200多万,背贷款100多万元
今年32岁的张女士做个体生意,尚未成家,2017年她去位于西安市南二环的西安美莱医学美容医院,“最初是想了解丰胸,认识了该院销售薛某,刚开始她给我推荐几万块钱的小项目,我都欣然接受。”张女士说,慢慢熟悉后,“销售让我充卡,帮她完成任务,说充10万元有优惠。从那开始,有用的、没用的项目全往我脸上做,说做了就能变美,给我推荐一天打十几只皮肤类胶原做全身,做皮肤就花了四十多万元,注射玻尿酸等高达130多万,累计在西安美莱花费200多万元。”
张女士说,每次去了都是销售先进去给医生沟通,说好了自己才能进去,“结果给我设计的全是贵的,全身水光、超皮秒,费钱还没啥作用。经常同天做相反功效的项目,一边收紧一边扩张,没效果还遭罪。”张女士说,销售还多次让她贷款,“叫来好几个办贷款的人围着我,他们拿着我手机操作。还有一次是我正在做项目,他们直接把我手机拿走说能办贷款。”
张女士说,美莱给她贷款下的3个App分别为云易花、金锜镒和颐尔信, “贷款130多万是本金,还不上后来就拆东墙补西墙贷更多的平台,最多时一个月要还20多笔,每天最多还过3笔,之前每月要还6万元,现在每个月还3万,目前贷款还有18万元未还清。”
2019年,假体隆乳术一个月后,“我左侧胸部出现积液、胸胀,至今严重变形,两侧手感也不一样了。”张女士说,2024年2月前后,医生王某给她面部注射溶解酶后,脸颊两侧出现深坑,严重影响美观,“当时打的馒化针,其实就是溶解酶,把我脸上的脂肪全溶掉了,脸都凹陷进去了,我当时都中度抑郁了,每天一照镜子就哭,我花了200多万,背着100多万的贷款,不是为了让自己脸上有坑的。”
张女士说,自己一直以为那是第一次打“馒化针”,直到后来律师调取了病历才知道,从2023年起,美莱就在给她注射“馒化针”,“也就是填了溶,溶了填,不会一直做好,这样就来回收费,割韭菜。而且实际到底注射了多少也不知道,我光注射就花了138万。乔雅登玻尿酸一年不能打超过20ml,美莱给我一次就打18ml,2020年就打了23ml。”
脸颊出现凹陷后,“每次找去,医院都没有解决的意思,还报警说我医闹,有谁花200多万元医闹?”2024年四五月份,张女士向西安市莲湖区卫健局投诉,2024年7月,莲湖区卫健局给出回复,给张女士治疗的18名医生中,11名不具备主诊医师资质,同时,还存在医疗器械超范围使用的情况。张女士说,在美莱医院,“约90万元的针都是医生王某打的,最后打坏这次也是她,她一直没有主诊资质。”
>>亲友声音
此前不知贷款上百万,“被医院洗脑容貌焦虑”,起诉要求退赔788万
2月20日,张女士的男朋友说,知道张女士做医美的事,每月快到时间销售就会发信息叫着去,但此前并不知贷款了100多万元, “她脸做坏以后,才给我说。她就是被医院洗脑容貌焦虑了,这么多年可相信医院了,尤其是把销售都当朋友相处,结果人家拿她当冤大头骗。之前骗得最夸张的时候,销售给她多算费用,被助理说漏嘴了,多算了好几支,最后又给她退回来了。”他说,2024年初做坏之后,张女士找医院一直没解决,找卫健局有了官方回复,“这半年她才慢慢想明白,清醒了,知道是被骗了。”后续,张女士又去上海多次,重新进行修复。
目前,张女士已向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法院起诉了西安美莱医学美容医院有限公司,2月18日双方向法院提交了证据,3月13日将再次开庭。起诉状显示,张女士认为医院故意隐瞒事实构成消费欺诈,应当对此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诉讼请求为医疗服务费退一赔三,共计788万余元。
>>卫健查处
核查涉事18名医生11人不具备主诊医生资质,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责令限期改正
在西安市莲湖区卫生健康局出具的投诉函调查情况回复中,该局对涉及的18名医生资质进行核查,具备主诊医师资质人员7名,不具备主诊医生资质人员有11名。
张女士投诉函调查情况的回复(部分)
这11人中, 8人违规,但已过处罚时限,不再给予行政处罚。还有2人在上级医生指导下协助诊疗,符合规定。还有1人,王某,2018年10月11日执业地址注册至西安美莱医学美容医院,张女士诊疗时间为2018年10月14日至2024年2月2日,不具备美容主诊医师条件。王某违反了《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该局于2024年6月28日对西安美莱医学美容医院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责令限期改正。
此外,西安美莱医学美容医院存在超范围使用医疗器械问题,违反了《医疗器械监临床使用管理办法》,莲湖区卫健局于2024年6月28日责令该单位改正,给予警告。
其中,医疗器械“瑞蓝-唯瑅”用于手背部真皮层,“他们给我用在了面颊、嘴巴等位置。”张女士说。
“伊妍仕”医疗器械说明书警示为“仅用于鼻唇沟,用于其他部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验证,不得用于眼眶周围或眉间区域”,该院为张女士使用该产品用于面颊、韧带提升、颞部、眉间、眼眶、下颌缘、鼻背、耳前韧带外轮廓部位。
“濡白天使”注意事项明确为纠正鼻唇沟皱纹,却被该院为张女士使用于眉区、眶上区、眉弓部位。
>>卫健回应
称2024年投诉已处理完结,医美前要查看资质
2月19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来到莲湖区卫健局,工作人员说,张女士2024年4月投诉后,该局展开调查处理,7月给张女士书面回复。张女士主要反映的问题中,一方面是关于美容纠纷,工作人员行政调解,后续张女士起诉至法院,行政调解自动终止,张女士也未再提出其他调解诉求。
另一方面是医院的医生资质和医疗器械使用问题。该局调查发现,张女士投诉了西安美莱医学美容医院给她诊疗的18名医生, 11名医生没有主诊医生资质,还有多项医疗器械超范围使用,“去年6月就责令改正,已经处理完结了,现在是在法院审理阶段。” 据了解,目前,美莱医院11名不具备主诊资质的医生中,9人已经离职,1人后来取得了主诊医生资质,1人在主诊医生指导下可以诊疗。
工作人员说,对于张女士美容贷款还不知情,“给我们反映过程中未提及贷款,但医美花费数额确实很大,是从2017年到2024年7年的花费。”
“美容医生比普通医生要求更高,以外科为例,要做医美整形,还要有美容外科医生资质。”工作人员提醒,在选择医美的过程中,患者首先要看医院是否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这必须要公示,其次要看诊疗医生是否有资质,最后,在诊疗过程中,使用产品、医疗器械等应要求并查看说明书适用症、使用范围等。
>>美莱医美
贷款属于个人行为,医院无贷款业务
2月20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在西安美莱医学美容医院见到了处理张女士一事的郭姓工作人员。
![]()
她说,张女士在该院做项目多年,花费220多万元的金额也没有问题,张女士之前一直很满意,因为一次不满意要求退还全部费用不合理。在张女士面颊凹陷之后,“要求全额退费,我们一直支持张女士起诉到法院,而不是采取不合适的方式来医院维权,去法院凡事都有标准,目前已经进入法庭审理阶段。”
该工作人员说,美莱医美没有贷款业务,张女士贷款属于个人行为,“贷款需要面部识别等各种验证,怎么可能是工作人员拿她手机办的,我的脸怎么通过她的面部识别?”那么,该院有没有合作的贷款平台?工作人员说:“就像买车一样,还有车贷呢。”
工作人员说,美莱是全国连锁,在西安只有一家医院。那么,这么大的医院为何会存在不具备主诊资质的医生独立诊疗或实施注射手术的情况?郭姓工作人员说,并不存在,该院所有医生合法合规。
那么,莲湖区卫健局调查到该院多名医生无主诊医生资质的情况是错的吗?“你应该去问卫健局,我没这样说,但我们医生合法合规。2023年8月医美行业备案政策实行之后,我们的医生都备案了。”该工作人员说,至于是不是主诊“太细节”了,她不知道。
既然医生全都合法合规,莲湖区卫健局为何会给西安美莱医学美容医院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责令限期改正?郭姓工作人员说,此事进入诉讼阶段,不能透露细节。
此外,张女士还提到,美莱医美将只能给手上注射的产品注射在她脸上,仅用于鼻唇沟的产品满脸多处注射。莲湖卫健也认定了美莱医美存在超范围使用医疗器械行为,并责令整改给予警告。对此,郭姓工作人员反问,“什么超范围使用?”之后表示不了解,不方便多说。
>>律师支招
遇到医美纠纷,该如何取证?
近年来,关于医美的投诉时有发生。遇到医美纠纷时,该如何收集证据?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认为:
其一,要求出示手术医生的资质并进行拍照复印;
其二,保留就医医疗凭证,包括病历、处方、检查报告等,详细记录治疗时间、治疗内容、医生建议等信息,还原整个医疗过程,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违规或违法之处;
其三,付款凭证:如转账记录、发票等,证明双方的交易关系;
其四,沟通记录,与医美机构或医生的聊天记录、电话录音、视频等,尤其是关于术后效果以及术后恢复程度方面的承诺,一方面可以证明是否存在欺诈,另一方面可以证明完成度;
其五,还可以拍摄术前、术后的照片及治疗过程的视频,展现整个医疗过程,更能让第三方机构或司法机构直观的看到手术问题;
其六,宣传资料或者案例、广告等,来证明是否存在虚假宣传或者不实承诺;
其七,如还有其他陪同人员的,还可以让他们全程见证,后续证人证言也可成为辅助证据;
其八,医疗鉴定报告:由专业医疗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报告,可以客观地评估患者的损害程度和医美服务之间的因果关系。
赵良善指出,获取证据后,可以与医美机构协商,协商时仍可以继续取证,例如录音等,如果协商无果,可以向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投诉,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如果以上途径都无法解决问题,可以考虑向法院提起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