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环球时报记者 陈青青 青木 张静 丁雨晴】" 华为的命运也关乎这个更为广泛的产业!" " 在美国强行推动与中国技术脱钩的背景下,日韩等国企业面临风险管理新课题。"9 月 15 日,美国打压华为的最严禁令开始生效后,各国媒体的议论也集中到那些 " 跟着遭殃 " 的合作企业身上。美国闹着和中国搞 " 芯片封锁 " 对众多国际供应商的伤害很大,包括美欧在内的相关企业也是 " 敢怒不敢言 ",纷纷自救,或开始向美国商务部申请对华为的出口许可,或寻找替代买家,但难度都不小。正如美联社援引国际数据公司分析师尼克希尔 · 巴特拉的话所说的那样," 排挤华为无益于任何国家 "。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国内外专家和业内人士则相信,在直面残酷的现实后,中国高科技企业会加快自主的步伐。 " 排除华为 ",国际企业亏多少? 美国的 " 华为禁令 " 让很多国际企业暗暗叫苦。" 日企零件出口受影响规模达 1 万亿日元(1 日元约合 0.065 元人民币)。"《日本经济新闻》9 月 16 日以此为题目报道说,美国的华为禁令将重创日企。文章举例说,索尼每年向华为供应数千亿日元的图像传感器,美方的禁令对索尼造成的影响巨大。为寻找华为的替代者,瑞萨电子公司只好向瑞典爱立信和芬兰诺基亚等其他基站制造商进行推销。 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日本媒体认为,受美国施压,日本政府去年开始 " 排除华为 " 后,企业原本仍能向华为提供半导体等产品。和华为的关系,直接影响着日本企业的研发与销售。有不少做闪存芯片、手机镜头的日本企业家私下对陈言说," 失去华为非常容易,但想找到一家和华为同等规模的企业却太难了 "," 华为对技术、产品质量要求非常的高,华为的需求引导了我们(日企)的研发,实现了产品的进步。没有了华为,日本企业的进步就会变缓 "。谈到现在美国打压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有的日本企业家还回忆起上世纪 80 年代日美贸易摩擦时美国打压日本家电企业的场景,他们会说:" 中美竞争,比日美贸易摩擦要更为惨烈。" 据韩国半导体行业推算,禁止出口华为持续一年以上时,韩国半导体业的年损失额将达 10 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 576 亿元)。目前,三星电子和 SK 海力士已着手制定发掘新客户战略,OPPO、vivo、小米等中国企业也有可能填补华为的空缺。美国在大选后或将改变对华为的态度,制裁带给韩企的冲击不会持续太久。 " 美中冲突愈演愈烈,韩国必须做好全产业链应对准备。"《韩国经济》17 日的社论做了如下分析:乐观的观点认为,小米等中国企业会填补华为的空白,同时韩企可能在智能手机和通信装备领域获得红利;但悲观的观点认为,美国今后对华制裁不只针对华为一家企业,且即使在中企被排挤出的领域,韩企也要面临欧美企业的激烈竞争。 相关供应链消息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华为禁令给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带来强烈冲击,美国企业也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导致美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严重下滑。去年 6 月,《纽约时报》曾报道说,华为每年从美国公司采购大约 110 亿美元的技术。路透社等西方媒体近日援引的数据显示,在华为的美国供应商中,按照来自华为的收入排名,Flex、博通、高通、希捷科技、镁光科技、Qorvo、英特尔、Skyworks、Corning 和 ADI 列前 10 位。从华为占其收入的比例来看,最多的一家美企是 NeoPhotonics,占比达 47%。从华为的全球供应商数量来看,美国紧随中国大陆(30 家)位居第二,数量多达 23 家。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已公开发声,批评禁令对商业芯片销售的广泛限制将给美国半导体行业带来重大的破坏,给供应链造成严重的不确定性。波士顿咨询公司今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如果美国维持现行 " 实体清单 " 中规定的限制,将损失 8% 的全球份额和 16% 的收入。如果美国完全禁止半导体公司向中国客户销售,实际上会导致与中国 " 技术脱钩 ",那么其将损失 18% 的全球份额和 37% 的收入。收入下降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研发和资本支出大幅削减,并造成 1.5 万至 4 万个高技能工作岗位流失。 美国许可证审批时间超过1 年? 目前尚不清楚全球有多少企业已向美国商务部申请对华为的出口许可。从媒体的公开报道看,中芯国际 15 日下午表示,已按相关规定向美方申请继续供货华为。台积电、高通、联发科、三星、LG、SK 海力士等公司也向美国商务部提交了申请。这样的操作此前已有先例。在去年 5 月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列入 " 实体清单 " 后,大部分美国芯片制造商确实暂停向华为出货,但在一些产品获得来自美国政府的许可后,包括高通、英特尔等在内的多家美企宣布恢复对华为的出口。 三星等韩国企业自救显得更为积极,但不少专家认为,鉴于美国政府当前对华为的强硬态度,未来韩企相关申请被批准的可能性并不大。9 月 15 日,在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通商研究院主办的研讨会上,美国出口管制及经济制裁专家李秀美律师表示,申请许可时必须详细说明使用者、供应数量、供应时间、涉及哪些美国技术等信息,法律规定美方在 90 天内做出判断,但对华为相关产品,因美国商务部、国防部等多个部门和机构介入进口事宜,批准程序错综复杂,耗时长久," 依以往经验来看,至少需要 8 个月甚至超过 1 年的时间 "。 陈言曾问日本企业界人士 " 到底哪些零部件会犯美国的顾忌 ",但对方大多讳莫如深。日本企业能做的就是通过法务部门与美国的律师事务所联系,一个一个地判断产品是否违反美国禁令。这个过程会很繁复,但面对美国 " 淫威 ",日企又不能不花大价钱去做。 " 欧洲半导体制造商因为华为制裁进行自查。" 德国《经济周刊》16 日说,尽管欧洲半导体制造商向华为提供的芯片很少依赖美国技术,但美国对华为的新一轮制裁,仍让瑞士的意法半导体(STM)、奥地利的 AMS 、英国的戴乐格半导体、荷兰的恩智浦半导体及德国的英飞凌等企业沮丧,不得不评估美国最新禁令带来的影响。观察家认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德国半导体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整个行业 1/3 的业务额在中国实现。若华为无法采购欧洲的芯片,这些企业的半导体收入将下降 5% 至 10%。德国新闻电视台的报道认为," 中美科技争端给欧洲敲响警钟 ",欧洲的芯片产业与美国有距离,因此在研发领域还要加大投入。 " 危中寻机 " 在所谓的 "9 · 15 断供日 ",《环球时报》记者在东莞华为松山湖园区看到场景和平日没有什么不同。园区周边有很多与高科技产业链相关的配套企业,也有许多华为的二级或者三级供应商,忙着生产通信基站中使用的收发器零部件、光纤零部件以及手机上的五金和模块。一位不愿具名的华为二级供应商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意识到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它们在不断加大研发和投入的同时也开始着手 " 去美国化 ",如寻找元器件中关于美国的零部件替代品,加强与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合作等。 虽然 " 去美国化 " 的过程会比较痛苦,但对中国国内的供应链和高科技产业而言,也是一个在危机中求生存和突破的机会。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院院长方兴东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美国政府的霸权面前,华为只能直面残酷的现实,迎接完全不公平合理的制裁,尽自己全力带动中国产业链,依靠非美国的产业链进行重构,最终依靠自身实力再次出发。他表示:" 这一仗的利弊,要放在 5 年、10 年乃至更长的时期来评估。这几年毫无疑问是华为痛苦的几年。但是,未来的华为一定会更加强大。" 德国一家芯片制造商的技术主管马克西米利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华为是值得信赖的伙伴,私底下欧洲的合作伙伴对美国的霸道做法非常愤怒,因为这已严重影响到全球芯片供应链,且对美国企业也没有什么好处。" 国际企业很难离开美国技术,而且美国可以长臂管辖,有金融制裁等武器,哪家企业与美国政府作对,很可能被置于死地。" 马克西米利安这样表示,但他认为,华为手机部门在短期内应该不会倒下,中国相关企业未来 10 年在半导体领域或许可以赶超美国,因为中国不缺人才,也不缺投入,但需要时间才能实现弯道超车。 免责声明:如果本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