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虎妈式教育”这个词在教育圈高频被提起
虎妈蔡美儿也一度被无数人质疑
说她的这种方式对孩子的伤害远大于对孩子帮助
但从虎妈的二个女儿被哈佛和耶鲁双双录取
而她自己本人也是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
这样结果仿佛在昭告天下
“虎妈式教育利大于弊”
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虎妈养出一只小泰迪?
NO.01
许多爸妈认为只有严厉管教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优秀的孩子,这似乎是另一种不说破的关爱。
"虎妈"教育,源自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方法。
这种教育方式以其严格性而知名,被视为华人坚守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一个体现。
坚守传统教育观念的亚裔第一代,培育出了一批优秀的亚裔第二代。很多专家指出父母无限的期待和“一丝不苟”的家庭教育方式,让亚裔第二代迅速进入社会精英阶层,因此被誉为“第二代优势”。
作者Kelly从小就有着一双“虎爸虎妈”,虽然Kelly的成长环境没有达到美国法律教授Amy Chua的水平,但承认父母确实试图以老虎的方式培养自己。
Kelly说自己的童年是被满满的Schedules中堆满的。自己需要在学术、体育和音乐方面取得成就。在Kelly看来他们的方法可以说是新虎式教育。
像许多亚洲孩子一样,kelly被强迫做课外数学,并被赶去上古典音乐课,因为虎妈担心帅气的架子鼓或吉他课会导致无益的摇滚生活。
而且为了完成这个“古典美”的刻板印象,小Kelly有一个厚厚的刘海,平时讲话也被要求轻声细语。
但是虽然他们竭尽全力做老虎父母
小Kelly却是一个相当可怜的幼崽
虎崽被要求擅长数学,而自己的爸爸作为一名会计,乐于教小Kelly这个科目。
一个全面发展的小老虎还必须在体能方面表现出色。
网球是Kelly自己选择的运动。爸爸拖着一桶球,在Kelly在无数个烈日下满怀希望地挥动球拍时,耐心地把数百个球扔给我。
他怀着极大的兴趣观看Kelly的D级比赛,爸爸当时想着女儿加油!一定要赢。
但Kelly却满眼都在盯着摆动的分数排,最终输了比赛。
令Kelly爸妈大惑不解的是,Kelly在大学里学习人文科学。当Kelly选择俄罗斯苏维埃电影和维多利亚时代的诗歌,父母的眼神里的困惑更是在不断的加大。
而现在,Kelly和弟弟都已进入职业生涯,妈妈把俩娃的成就整齐地概括为 "我的儿子是一名医生,而Kelly仅仅是以一份‘全职工作’草草结束话题”。
如今Kelly也成为了一名妈妈,我不是虎妈,事实上,Kelly的伴侣称他们为狗狗父母。这类爸妈蓬头垢面,心地柔软,没有攻击性。
必须承认二代移民成绩佳
NO.02
但无论怎么抨击“虎妈”的教育模式,如果将进入大学作为“目标”,那么绝大多数都能实现目标。
最新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报告披露,澳大利亚的华裔、印裔和菲律宾裔移民子女在学术表现上超过了他们在澳洲本土出生的同龄人。
报告指出,这些移民的第二代在适应能力、进取心以及对学校的归属感方面表现出色。数据显示,大约11%的这些学生抱有雄心壮志,希望成为管理者、专家或者技术专业人士。
报告将澳大利亚列为全球移民学生学术表现最佳的第七位,高于新西兰、英国和美国。
新州拥有最多的移民,他们在学校努力学习,这也可能是该州占优势的原因。
澳洲作为华人的主要移民目的国
“移二代”学生10年来的上升比例不低于30%
目前,在澳洲,12岁至24岁的年轻人中有五分之一是在海外出生的,另有四分之一的年轻人至少有一名在海外出生的家长。
为了一探究竟,昆士兰大学、西澳大学和Telethon儿童研究所联手,成为了澳洲史上第一个正经研究“亚洲移民孩子成绩为什么能够更优异”的项目组。
据统计,在6至7岁年龄段,亚洲移民的孩子平均每个工作日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要比非移民孩子多23分钟,包括写作业、阅读和上课。
不仅如此,如果孩子的父母来自一个受教育机会被限制的国家,那么即使孩子是在澳洲出生,他的学习成绩依然很糟。
首席研究者,来自Bankwest Curtin经济中心的副教授Mike Dockery博士表示,“如果女孩的家庭来自一个女孩接受教育的机会少于男孩的国家,女孩的学习表现会更差。”
与移民二代逐步转变传统教育方式,转向西方教育方式相对应的是,脱离“虎妈”式教育方式的移民三代则可能或正在经历“第三代衰落”,面临着不如二代“优秀”的尴尬处境。
如何保持移民三代的优秀?这可能既需要重新审视“虎妈”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方式,又需要重新定义“优秀”一词。
虎出来的孩子问题多
NO.03
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亚洲的“虎爸虎妈”对“白人中产阶级”父母自诩在道德上的优越感感到厌烦。
悉尼科技大学的副教授何教授采访了50名亚洲和澳洲白人父母,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分歧,特别是在学校教育的观念上。
一段有趣的故事在澳大利亚流传,一位教师在课堂上画出一个圆形,询问学生们,这代表什么。华裔的孩子们统一回答,这是一个圆。
然而,其他非亚裔的孩子们却给出了各种创新的解释,比如太阳,飞碟,煎鸡蛋,向日葵,篮球等等。
这一现象引发了澳洲人对于“虎妈”式教育方法的质疑:严格一致且标准化的教育方式,可能会限制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从幼儿园起,孩子们可能就开始接受一种“跛脚式”的教育,华裔的孩子们生活过于规律,乖巧听话,习惯于接受并遵从所谓的标准答案。这种教育方式很可能导致他们逐渐形成思维的同质化和服从性的个性。
“老虎般”的教育方式,可能造就出事业有成的孩子,但未必能够成就他们的完整人格。在这种"重压"的成长经历中,他们失去了童趣,失去了对生活全面的理解,甚至是欣赏。
孩子的时间被学业完全占据,几乎没有余暇去独立思考,更不用说去探索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随着他们的成长,孩子们可能陷入与他人的无尽比较和竞赛中,无法以一种放松的心情去享受生活,去追寻自己的热爱和喜悦。
在澳大利亚,人们更注重人格的完整性和思想的独立性。这种不同的人才观造成了人才的差异化,部分华裔学生可能过于专注于学业,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较弱。
他们在步入社会后可能面临适应困难,甚至可能出现心理和性格的问题。而本地的学生则在适应社会、现实和生活方面表现得更好。
在这里,很少有未能进入大学的孩子会嫉妒那些进入名牌大学的孩子;同样,当他们长大后,也很少对那些成功者心生嫉妒或者仇富的心态。
在公民教育的基础上,很多Local对人才的理解更为阶梯化和多元化。长颈鹿能够舒展自己的颈脖,吃到高处的树叶,小羊也能低下头,享受地面的青草,每个人都有其适宜的生存方式。
然而,在过于单一甚至畸形的人才观导向下,“人”与“才”的关系被割裂。
许多“虎妈”更多地关注“才”
而忽视了“人”的价值
因此,很多穿梭在补习班路上孩子在这样的教育体制和模式下,可能会过度劳累,出现严重的心理和性格健康问题。
结语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是无数宝妈的心声
该不该“虎”也是很多妈妈
初为人母难以抉择的现象
社会关系中有竞争必定会有决定胜负的准则
相信妈妈们很快
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为了娃们的未来,妈妈们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