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为给大家更好的使用体验,同城网今日将系统升级,页面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升级时间:2016-7-24 11:00 -- 2016-7-24 15:00

澳洲同城网

查看: 22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果能改掉这4个吃饭习惯,你的脾胃就好了一大半(组图)

[复制链接]

32万

主题

19

金豆

25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性别
保密
积分
256690
金豆
19
鲜花
0
主题
329873
帖子
329874
注册时间
2019-12-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4 14:3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INNA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作为人体的“后天之本”,脾胃的状态直接关系到整体健康。其实,脾胃很好打交道,想保护好它,首先要管好饮食。


《生命时报》综合多位专家观点,教你养成护脾胃的好习惯 养生的根本在脾胃 脾胃有问题,不但影响食欲、睡眠、情绪,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器质性疾病。相反,脾胃健运,能让身体气血充足,保证各个器官有条不紊地工作。 全国名中医、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张小萍表示,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主升,胃主降,倘若这个顺序错乱或其平衡被打破,就会招致脾胃病,甚至变生其他疾病。 脾与胃在生理上息息相关,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胃功能不好,必然会影响脾的运化,所以临床上患者往往同时出现食欲不振、饭后腹部胀饱、消化不良等症状。人体的生命活动有赖于脾胃输送的营养物质,是生命健康的轴心力量。 安徽省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孙丙亚表示,脾胃功能一旦下降,失去了运化气血的能力,健康就成了无源之水。若是脾胃运化能力强大,即便平时有一些小病痛,身体的“后勤部队”也能及时补给“粮草”帮助疾病康复。 脾胃好不好,能看出来 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医科大学教授王鸿谟指出,仔细观察肤色、五官、生活状态,能看出脾胃问题。


脸色发黄 一个人脸色暗淡发黄,可能是脾虚,主要表现为吃饭不香,饭后肚子发胀,有腹泻或便溏症状。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脸色就会逐渐变成“萎黄”,即脸颊发黄、消瘦枯萎,这是因为脾的气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营养造成的。 鼻头暗淡 用手摸摸鼻头会发现有一个小坑,以小坑为中心,周围就是反映脾脏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最明显的区域。如果鼻头发红是脾胃有热证,表现为特别能吃,但吃完容易饿、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腻等。 口唇无血色、干燥 一般来说,脾胃很好的人,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嘴唇干燥、脱皮、无血色,就说明脾胃不好。 睡觉时会流口水 一个人脾气充足,涎液才能正常传输,帮助我们吞咽和消化,也会老老实实待在口腔里,不会溢出。一旦脾气虚弱,“涎”就不听话了,睡觉时会流口水。 便秘 正常情况下,人喝进去的水通过脾胃运化,才能成为各个脏器的津液,如果脾胃运化能力减弱,就会导致大肠动力不足,继而造成功能性便秘。


睡眠不好 脾胃不好的人,睡眠质量也会降低,出现入睡困难、惊醒、多梦等问题。 精神状态不佳 脾胃运化失常,容易导致健忘、心慌、反应迟钝等。相反,脾胃健运,能让大脑得到滋养,就会神清气爽、精力旺盛、思考敏捷。 改掉4个习惯,脾胃恢复一大半 现代人饮食选择丰富,不少人为满足口腹之欲,完全不顾肥甘厚腻、寒热温凉、辛辣煎烤,只要喜欢统统都往肚里吃,有些人还长期过度食用超加工食品,这些都会导致脾胃受损。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夏立营表示,如果改掉以下习惯,脾胃就能恢复一大半。 1 吃得太饱 维持适度进食是养护脾胃的首要步骤。胃消化食物需要消耗气血,吃得过饱会加大脾胃负担,无法完全吸收所摄入的食物。 2 吃得太晚 晚餐时间最好在20点之前,以免打乱肠胃消化的生物钟,减轻脾胃负担。


3 吃得太补 进补时,需要确认个体体质类型,避免盲目补充过于滋补的食物。适度的进补方案才能给身体带来真正的益处。 4 吃得太凉 为保护脾胃,建议避免食用过于寒凉的食物,如冰镇饮品、生冷海鲜等。这些食物不仅会对脾胃产生直接的寒凉刺激,还可能导致脾胃升降失常,引发消化不良、呕吐、腹痛等不良症状。▲
免责声明
澳洲同城网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网站内容由网友自由发布,发布者拥有所发布信息的版权同时承担相应责任; 若所发布信息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反馈给澳洲同城网,我们核实后将进行相应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外汇平台
金牌家政
汽车网



















wuliu
你想了解我们吗?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Facebook 官方Twitter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