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为给大家更好的使用体验,同城网今日将系统升级,页面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升级时间:2016-7-24 11:00 -- 2016-7-24 15:00

澳洲同城网

查看: 65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础依然雄厚 “SpaceX模式”能救美国六代机吗?(组图)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19

金豆

25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性别
保密
积分
256690
金豆
19
鲜花
0
主题
330949
帖子
330950
注册时间
2019-12-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6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INNA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在南北六代机飞起来后,中国人和美国人都在问: 美国航空科技的基础依然雄厚,六代机在F-35还深陷超重、超支、拖延、不达标的泥坑时就启动了,为什么起了个大早,赶了个寂寞?如果实行“SpaceX模式”,能解决美国六代机问题吗? 必须说,SpaceX给沉疴重重的美国航天工业重新注入了活力和效率,也带回了想象力。着陆腿已经惊艳,筷子夹超出想象,重要的是:SpaceX成功了。 要是美国战斗机工业出现一个“SpaceX之弟”,F-35的故事有可能会重写,“银杏叶”时刻有可能不至于弄得美国方寸大乱,至少五角大楼人士在圣诞节后的“拳击日”(12月26日是北美圣诞节法定假日的第二天,也被称为Boxing Day,因为这一天店家通常会泣血大甩卖,消费者要全武行才能在抢购混战中斩获心仪的便宜货)加班时还有心思想念错失的便宜货。
美国航天工业曾经枝繁叶茂。在火箭和洲际导弹方面,曾经有研制“大力神”火箭的通用动力康维尔分部,研制“德尔塔”火箭和“民兵I/II/III”导弹的波音,研制“北极星”、“海神”和“三叉戟D5”导弹的洛克希德,研制“泰坦”导弹的马丁等公司;在宇宙飞船方面,则有北美罗克韦尔、格鲁曼等公司。 通用动力康维尔分部、马丁先后并入洛克希德,北美罗克韦尔并入波音,2006年,洛克希德和波音的火箭分部合并为联合发射联盟(ULA),从此ULA垄断了美国空间发射的研制和发射业务。ULA本身则进入慢动作躺平状态,不是因为看不到前路而绝望躺平,而是因为躺赚太舒服了,爬不起来了。 实际上,SpaceX是ULA出现前的2002年成立的,但在很长时间里,这只是“业余爱好者”的自娱自乐。这个业余爱好者就是埃隆·马斯克。


马斯克创办了电子支付平台PayPal,捞到第一桶金。在2000年被宫廷政变赶下PayPal的CEO位置后,马斯克开始“有钱人的任性”,追求毕生爱好:火星旅行。当他了解到NASA对火星旅行并无认真的计划时,开始资助民科圈子,但这些都只是小打小闹。 但有钱人的小打小闹也不算小。马斯克拉来麦克·格里芬,试图从俄罗斯购买退役的洲际导弹运载火箭,用来发射自己的火星飞船。俄罗斯敷衍了事,实际上是挥手把马斯克和他的草台班子赶走了,根本不认为他们是认真的。 格里芬其实并非民科,本人是航天工程师,拥有5个硕士和一个博士,在里根时代星球大战计划出任技术副总,还担任过小布什时代的NASA局长,在特朗普时代出任国防部负责研发的副部长,美国高超音速科技研发进入快车道就是那时的事。 从俄罗斯买火箭不成,马斯克只有自己造火箭了。 稍微一做调查研究,就发现按照美国航天工业的套路,很快就会像“阿波罗计划”那样,成为“资源黑洞”。唯有低成本火箭才能可持续发展。“业内有人”的朋友牵线搭桥后,马斯克的草台班子重大升级,拉来几位资深火箭设计师,组建核心团队。马斯克把自己价值1.8亿美元的PayPal股票的一半拿出来,足够团队两年工薪,这才组建起SpaceX。 最初新公司命名为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但很快缩写成SpaceX。 SpaceX起步维艰。在屡败屡战后,“猎鹰一号”在SpaceX眼看要倒闭的时候,终于成功地将载荷发射上了轨道。


“猎鹰一号”运载火箭 资料图:维基百科 “猎鹰一号”说起来是民资的,但“官资”的影子从来不远。关键的涡轮泵是从NASA“拿来”的,首发载荷换来换去,无非是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还是美国空军学院的小卫星,实际上最早两次发射都是美国国防部“买下”的,理由是“为DARPA寻找合适的发射工具替代”。 作为有钱人,马斯克也能做一般创业者做不到的事。在得州试验火箭发动机时,马斯克为了让加州总部的工程师节约时间,直接用自己的私人飞机送他们往返;在太平洋上夸贾兰岛构筑发射设施的当地工人罢工的时候,马斯克直接空投了一批烤鸡翅搞定。 如今,SpaceX做大做强了,着陆腿、筷子夹既抓眼球,更做到了运载火箭可回收和低成本发射。SpaceX在重型运载火箭、天基互联网方面也走在世界前列。SpaceX的主要营收来自商业发射(包括军方卫星和自家的星链卫星)、NASA的空间货运、星链。ULA还在,但SpaceX才是美国航天发射的主力,也成为NASA的主要空天运输服务商了。 二 有了SpaceX的先例,人们不禁遐想:美国航空工业会出一个“SpaceX之弟”吗? 现实是,SpaceX的成功很难复制。 SpaceX的成功有几个独特的条件: 有钱而且任性的创始人; 产业属于“短链”型; 以及,有现成的人才队伍。 在SpaceX创立的年代,几百万美元的豪宅就是真壕,全新的法拉利360“才”12万美元。但马斯克对SpaceX的原始投入是9000万美元,通胀调整后折合今天的1.6亿美元。这是大钱,但又不是多大的钱。即使在20年前,大公司年度亏损都是动辄过亿的。 有钱人大多会理财。2002年的道琼斯平均水平约9200点,现在是42000点。也就是说,马斯克的9000万美元即使保持与道琼斯同步,今天也值4亿美元以上。当然,今天马斯克的身价是4200亿美元,但这也是承担巨大风险之后发的横财,当年的9000万美元是可能血本无归的。
事实上,马斯克所做的是“反华尔街”的。SpaceX到2023年才首次做到盈亏相抵。也就是说,建立的前20年一直在贴钱。马斯克有他的能耐,会讲故事,拉来很多投资,所以不是一个人在贴钱。但SpaceX的前20年差不多违反了华尔街所有投资原则。 华尔街并非绝对排斥长线投资,但美国经济的周期性强,金融资本对基本面的热情远低于追涨杀跌,20年实在是太漫长了。 但马斯克爱钱更“爱玩”,为了火星旅行的梦想,不顾金沉海底的风险,常年亏损后依然不离不弃,这一点没有多少“聪明、会理财”的有钱人做得到。马斯克不仅是SpaceX的天使投资人,他就是SpaceX的天使。 SpaceX不上市。作为比照,同样在马斯克操持下的特斯拉的股票有涨有跌,大势在涨,从2020年初的30-50美元涨到现在的400美元以上。然而美国唯二的电动汽车Rivian的股票在2021年底还是接近130美元的高位,半年后就跌破30美元,此后一路走低,现在10-16美元之间浮动。美国政府可以出台种种法案拉动,华尔街依然不为所动。 即使在美国,电动汽车也是半成熟产业了。内燃机汽车还会长期存在,但电动汽车的长期走势只会是向上。即使美国人不在乎环保,电动汽车更低的运行成本还是诱人的,而中国的成功经验已经指出低成本电动汽车是可行的。 但是华尔街看不到那么远,马斯克是华尔街认可的特例,其他人就只能循华尔街之规了。 “SpaceX之弟”和Rivian一样,在显示出明显的盈利能力之前,华尔街是不会惠顾的。没有马斯克那样的天使,“SpaceX之弟”可能都谈不上十月怀胎,更没有一朝分娩的事。 有钱人为了激情一掷千金依然是可能的,但也是有门槛的。门槛之上需要通往星辰大海,而不是柴米油盐酱醋。马斯克创建SpaceX是为了他的火星旅行梦,但战斗机在今天就是工业科技里的柴米油盐酱醋,尽管是枣木柴、松江米、橄榄油、自贡盐、六月鲜、老陈醋。在100年前,这还是很多人的梦想和激情之所在,还有过霍华德·休斯;在今天,战斗机只是复杂而且昂贵的工业化产品而已,作为梦想,只存在于中小学生的心中。 但门槛之上的新质行业是有的,也正在吸引有钱人争相砸钱,这就是人工智能。在某种程度上,今天的OpenAI就有20年前SpaceX的风貌,奥尔特曼在很多方面就像当年的马斯克,会讲故事,善拉投资。他想复刻马斯克“从讲故事到成为故事”的故事。当然,20年后OpenAI会像今日SpaceX,还是像昨日“铱星”,只有时间才知道。风险投资就是这样的。


奥尔特曼 资料图 另一个问题是军工的特殊性质。 SpaceX与军工有关,但不是军工企业。高端军品的研制方向并不完全由军工公司决定,比如说,六代机的研发方向和关键技术首先由DARPA进行探索性的研究,然后由空军的AFRL具体研究,这才轮得到飞机公司进行具体的产品设计。 研发制造出来了,产品的出售更不能由军工公司决定。卖给谁、什么时候、卖多少、什么规格都由政府控制。说起来,政府要买,军工公司想不买都不行。军工公司最多只有外销定价权,内销连定价都由政府决定,要么是“成本加固定利润”模式,要么是“封顶价”模式,两种模式都没有市场价的空间。美国军工公司实际上相当于“私人持股的国企”。 也就是说,军工实际上并不处于正常的市场经济循环中,不适合作为风险投资而存在。多年来,美国国防部试图引导风投进入美国军工,或者把硅谷的重点吸引到军工,但风投和硅谷不为所动。 相比之下,SpaceX可以相对自由地按照自己的产品研发路线图研发自己的新产品,只要没有美国制裁限制,也可以相对自由地为外国发射卫星,为外国用户提供星链服务。但从事战斗机的“SpaceX之弟”就没有这样的自由度了。以色列长期要求购买F-22,日本甚至提议出资为F-22换装F-35的航电设备以避免美国的敏感性,美国拒绝了,洛克希德根本没有发言权。 SpaceX这样由创始人的激情驱动的公司也有独特的问题:创始人的激情是会移情别恋的。火星旅行还没有实现,SpaceX眼下没有危险,但特斯拉就是不同的问题。 特斯拉不是马斯克创建的,但是马斯克担任CEO后才有今天的,这也是“他的孩子”,曾经是马斯克的最大心血和最大声望之所在。 最初的特斯拉汽车实际上是短命的Roadster,就是用“重型猎鹰”火箭打上太空的那个,2008年投产,2012年就停产了。Model S是2012年推出的,Model X是2015年,Model 3是2017年,Model Y是2020年。 “最年轻”的Model Y也有四年了,“最老”的Model S已经12年。12年的款型还在市场上晃荡,只是因为没有竞争对手,否则早过保鲜期了。 这些车型大多有过某种翻新升级,但没有火眼金睛看不出来。特斯拉在中国余晖未尽,在欧美更是没有实质性的对手,换型压力貌似不大,其实非常需要全面换型了。在外观设计上尤其需要全新语言,保持热辣滚烫,而不是等市场厌倦后再亡羊补牢。 但马斯克已经在把重点放到智驾,长远则是机器人和AI,特斯拉和电动汽车对他而言已经是左手摸右手,而他都不需要一个居家过日子的。
这是天使型创始人的原生局限。天使的心思是活络的,正因为这样的活络,使得他们能抓住潮流的动向,抢在潮头之前。但潮头过后的沙滩就乏味了,长期的不断改进不是他们的菜,但可持续改进和迭代发展是战斗机的生命线。 三 第二个问题是供应链。 运载火箭是相对“短链”的产业。火箭技术自然是高精尖的,但涉及到的供应链较短,涉及的产品数量较小。从大工业的角度来说,几乎可说是“手搓工业”。 这使得SpaceX这样的公司只需要专注于攻克少数技术瓶颈,就能最终打通研发到制造的整个路线。SpaceX确实从NASA“拿来”了关键的涡轮泵,但即使没有NASA默许供应商,SpaceX也是可能最终靠自己的力量攻克的,只是时间和投资问题。 在国际上,朝鲜和伊朗都不是科技和工业基础发达的国家,但打通了各自火箭的研发、制造和部署关。弹道导弹和运载火箭是一棵树上的两个果子。伊朗已经两次在实战中检验了弹道导弹技术,朝鲜还没有。朝鲜已经拥有核弹,谁都不希望看到朝鲜需要实战检验弹道导弹技术的那一天。 南北六代已经领先美国,但中国的杀手锏也是从弹道导弹开始的。相比之下,中国战斗机走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路就漫长、艰难得多,也正是因为“短链”可以集中力量、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战斗机研发即使有一个天才团队,依然需要从风洞、超算到材料、加工的完整体系,缺一环都会被绊倒。 然后是生产。战斗机的供应链可能属于现代工业产品中最漫长、最复杂之列。战斗机本身有气动设计、材料和制造技术的挑战,航电(包括硬件和软件)的挑战正在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洛克希德在好不容易迈过气动、制造和发动机的泥坑后,又掉进软件泥坑了,前不久F-35A的“交付但空军拒收”就是因为Block 4软件没有到位。 但这些还都是战斗机公司内部的挑战,发动机和武器系统是外部的挑战,克服挑战和控制进度直接超出了飞机公司的能力边界。 这些问题是“SpaceX之弟”也解决不了的,需要的是“SpaceX村”。美国六代机需要解决的是战斗机生态,而不只是产品。但SpaceX产生条件的特殊性,决定了产生“SpaceX之弟”都难。 四 第三个问题是人才队伍。 由于“短链”特点,运载火箭是可能由一个精锐的小团队“手搓”而成的。在SpaceX创建的时代,马斯克也有现成的人才可挖。 美国一直有活跃的业余航天圈子。有些成员是业余的,有些成员是专业的但怀才不遇,SpaceX的“一号员工”汤姆·穆勒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在TRW工作了15年,领导过重大火箭发动机项目,但最终还是要靠自己业余造小火箭来充分发挥才智。马斯克“发现”他时,他刚用朋友的空置仓库造出来最大的业余液体燃料火箭,36公斤重的小东西推力高达58kN。


汤姆·穆勒 资料图 这也是航天飞机计划走向尾声的时代,一些人离开NASA,加入SpaceX。1990年代后到21世纪初的美国航天工业购并大潮也是马斯克的可乘之机。 业余航空圈子在美国也很活跃,还常有各种比赛。但这是自组装飞机(kit plane)级别的,与现代高性能战斗机之间好比中小学编程兴趣小组大作业与IT大厂核心项目的差别。实际上差别更大,因为“航空大厂”还需要从NASA的理论支援,到DARPA的实用化关键技术预研,到AFRL的作战研究,到空军资深飞行员队伍里精选、训练出来的试飞员队伍,整个体系的支援。 比如说,涡升力是NASA的研究范畴,各种垂直-短距起落(VTOL/STOL)原理也是NASA的研究范畴。但在垂直起飞-短距着陆(STOVL)飞机的基础上,去掉STOVL专用设备,转用于额外燃油,以形成三军通用战斗机的基础,这就是DARPA的应用预研范畴了,各种隐身原理也是DARPA的研究范畴。隐身、STOVL在战术环境下的价值和使用则是AFRL的研究范畴。这些事情理清了,才有飞机公司提出设计方案和竞标的事情。试飞员则不能从飞机公司的设计室和生产线上培养出来,得靠空军。 另一个大问题是:美国其实已经30年没有设计过全新的战斗机了。 F-35是2001年启动系统研发与演示(SDD)阶段的,但算入JSF阶段X-35的设计,那是1995年。波音也一样,X-32还是落选的。要说量产的战斗机,F-15和F-18E都是麦道时代的设计,这些年来只有补丁。诺斯罗普在YF-22之后就没有设计过任何战斗机,近十几年更是全部投入到B-21的研发,实际上已经不再有战斗机设计和制造能力了。 任何团队在30年没有像样的实战之后,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严重的人才和经验流失。 美国或许秘密研发过某种六代机,但没有走完全程的研发作用有限。在JSF竞标中获胜的X-35貌似已经具有很高的完成度,但F-35进入SDD阶段后出现种种乌龙,正好说明技术验证与工程实现之间的距离。 这只是飞机,发动机、航电、材料都有各自的挑战和相应体系支援要求。 除了供应链,人才是大问题。即使在深度去工业化的今天,美国制造业依然有很多工作岗位无法由高素质员工填充,原因有但不限于: 优秀人才不愿意从事工程技术。工程技术的收入不低,但比不上医生、律师、金融。在“钱就是最大爱好”的时代,工程技术很难吸引人才。 优秀人才不甘于生产和技术岗位,急欲转入管理岗位,以便获得更大的升迁空间和更高的薪资待遇。 工业产品开发满足于再包装,工艺改进满足于微调,一眼望到头使得人们失去主动性和进取心,最终导致逆向淘汰。 这意味着“SpaceX之弟”即使在今天找到天使,依然拉不起足够专业、有经验、有效组织起来的大兵团。可以满足于“手搓工业”的SpaceX船小,容易请来老大,也容易凑齐水手,但需要规模化生产的战斗机就不行了。把快艇开出去兜风和把万吨轮开远洋、跑货运是完全不同的问题。


美军F-35战机生产线 资料图 五 还有一个问题是美国的战斗机工业(其实扩大到整个军工也一样)充斥着“军中老人”。 高级军官退役后进入军工就任高职是公开的旋转玻璃门。他们带来装备使用经验和军中实际期望,更带来军中人脉。不好说这导致多少直接的利益输送,但利益共同体是肯定的。这也意味着“外来户”很难打进圈子。 SpaceX的问题完全不一样。SpaceX的发射业务有很大一部分是民用的,更有很多是自家的星链。NASA也不同于军队,更像超级国企,没有军人到期退役转业的问题。军用卫星对SpaceX的发射来说,只是载荷的保密要求更高,其他没有太大的两样。运载火箭的利益共同体与军工有很大的不同。 SpaceX的活力和效率在于其私企的专注和轻装,也在于与NASA和军方保持一定的距离。美国军工则已经与军方形成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体,“五巨头”洛克希德、诺斯罗普、雷锡恩、通用动力、波音已经形成“体制内圈子”,臃肿、官僚、低效、贪婪。 美国政府帮扶和补贴新势力倒不是问题,打破军工复合体的利益链是一直在试的事情。在美国空军“协同作战飞机”(CCA,过去称忠诚僚机计划)第一阶段竞标中,老字号洛克希德、波音、诺斯罗普齐齐落选,相对资格较浅的通用原子和安杜里尔获得进入下一轮的资格,就是在有意培养“体制外”力量。 但CCA只是亚音速、中等机动性、有限隐身的ISR飞机,具有一定的“遥控游动弹舱”能力,由靶机技术发展而来,但远非无人化的高性能战斗机。说到底,这只是可消耗但最好重复使用的低成本无人机,在基本飞机技术上相当于增强型靶机,本身技术和涉及供应链的复杂性远远不及战斗机。 美国空军计划购买1000架CCA,将为200架NGAD和300架F-35A各配备2架CCA。美国空军计划采购1700多架F-35A,为什么只给其中300架配备CCA,美国空军没有说明,可能需要硬件、软件升级。 不管是通用原子还是安杜里尔,都没有这样的大规模生产经验,供应链也是大问号。即使这一步打通,也只是刚看到(还没有摸到)战斗机世界的门槛。 军工复合体从艾森豪威尔时代开始就是个事。50多年后,军工复合体越来越强大了。通用原子、安杜里尔离成为“SpaceX之弟”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只比中小学兴趣小组升级了一丢丢,刚到大二竞赛水平。 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六代机的希望(和绝望)还是在于洛克希德,在较小程度上还有波音,在更小程度上诺斯罗普也可以算一个。
免责声明
澳洲同城网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网站内容由网友自由发布,发布者拥有所发布信息的版权同时承担相应责任; 若所发布信息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反馈给澳洲同城网,我们核实后将进行相应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外汇平台
金牌家政
汽车网



















wuliu
你想了解我们吗?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Facebook 官方Twitter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