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为给大家更好的使用体验,同城网今日将系统升级,页面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升级时间:2016-7-24 11:00 -- 2016-7-24 15:00

澳洲同城网

查看: 25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交流] 情绪管理:还在对孩子说“不能哭”?该学学更高阶的处理方式了!

[复制链接]

445

主题

1373

金豆

61

积分

高逼格超版

Rank: 8Rank: 8

性别
保密
积分
61
金豆
1373
鲜花
5
主题
445
帖子
500
注册时间
2015-6-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 14:36: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澳大利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岁之后的孩子便开始有了更多的社会情绪,如果了解和善待这些情绪,便可以使之成为孩子成长的力量,而如果家长缺乏智慧,则可能陷入自己和孩子的情绪泥潭而恶性循环疲惫不堪。这都是当妈的境界不同了!

对自己情绪的认知和管理是人5岁前必须经历的一课,作为妈妈应该帮助孩子上好这一课,如若不然,童年的情绪阻塞和压抑会为未来埋下情绪的炸弹,不是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今天,我们为大家请来了爱可园儿童之家的创始人,资深心理咨询师、治疗师、催眠师徐静女士,为我们解读孩子的情绪密码,教我们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的正确方法。


徐静本期妈妈
爱可园儿童之家(包括幼儿园和心理成长学院)创始人,亲子教育专家,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育心理学硕士,资深心理咨询师、治疗师、催眠师,“金宝贝”等早教机构及中外企业特聘心理讲师。同时也是一位知性、优雅、充满智慧的妈妈。

微信号:jodoxj


你所不了解的“情绪”

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情绪,情绪是没有对错和好坏之分的,它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人的原始情绪有“喜怒哀恐惊”,两岁之后便开始有了更多的社会情绪,如“内疚、嫉妒”等,这些情绪对我们很重要,情绪的阻塞和压抑会在我们童年埋下未来的情绪炸弹。


人对情绪的觉察力基本上在5岁之前就完成了,也就是说,当一部分成年人抱怨自己脾气不好时,我们只能遗憾地说,他只不过在5岁之前,错过了难得的一课——对自己情绪的认知和管理,因为在早年成长中,没有人有能力去引导他识别自己的情绪,更好地认识自己。情绪是一股能量,它不会自行消失,更不会因为我们不喜欢它,它就离开。相反,我们越不承认它,越排斥它,它就越强烈、越失控。

接纳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帮助我们和自己的内在建立良好的关系,学会管理情绪是六岁前儿童非常重要的发展任务,情绪是早于认知的,婴儿的情绪感知能力非常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加上人为的不恰当干预,这一能力在慢慢减弱。

所有情绪都是有意义的

所有的情绪都是有其功能性的,比如从古至今,恐惧帮助人们远离危险,动物见到比自己生猛的野兽会自然升起恐惧,肌肉变得紧绷,做好逃跑或反击的准备。再例如,生气是一种强有力的能量,这个讯息在诉说内在有某种强烈的需求未被满足,同时告诉对方你越界了。我们要让孩子了解,情绪不是坏东西,如果能够善待它们,很好地监管它们,我们将不会再变成情绪的奴隶。



把“不许哭”从我们的头脑字典里扣掉

我们经常听到“不许哭、不要哭、发脾气不是好孩子”的教导,却没有人告诉我们,情绪来了我们该怎么办!情绪是一股流动的能量,它不会因为我们厌恶它就自行消失,相反,当我们排斥他、打压它,它会藏得更深,以更有破坏力的形式摧毁我们的生活,使得我们变成情绪的奴隶,远离内心的平和、幸福。对于各种情绪,唯有“接纳”是驾驭它的基础。因此,“不能哭、不要哭”是我们幼儿园的老师们坚决从头脑里扣掉的字眼。

不让孩子哭,我们到底怕什么?

有的父母知道发脾气不好,因此会在发过脾气之后自责,埋怨自己又没有控制好情绪,而这同样是对情绪的不接纳。因此,我们不但要尽量接纳孩子的情绪,还要接纳自己的情绪,因为对孩子情绪不接纳的根源是对自己情绪的不接纳。当然,父母的童年大多是在情绪被否定的环境下长大的,那样的成长过程让曾经的孩子内化了这样一些信念:“哭泣、愤怒、恐惧”等是不好的情绪,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把它们赶走,只有随时压抑愤怒等情绪,表现得开心、快乐才能被爱!因为爸爸妈妈只喜欢开心的我!

于是,我们变得越来越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真实感受。最终当我们做了父母,也时常不自觉地想把孩子从他们的感受层面引开。因为我们自己都没有勇气去面对内心深处那些被我们隐藏得很深的各种情绪,我们怕一旦流露出这些情绪,我们就会失去爱、失去价值、不再被接纳。当我们把这种自我否定投射给孩子的时候,就会对孩子变得挑剔。

如此般长大的我们在面对孩子情绪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想压制孩子的情绪,有人要么威胁孩子不许哭,甚至会因为孩子的愤怒而更加愤怒,要么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去“哄”孩子:“宝贝,你要啥都给你,只要你别哭了就好!”这么做背后的潜台词实际上在说:“孩子啊,你的哭引起了我内心深处的焦虑,我现在哄你不过是想制止你哭,只有这样我内心的焦虑才会缓解,变得好受,而我并不关心你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因此,哄孩子看似是安慰孩子,其本质依然是在否定孩子的情绪。



快乐太难,我做不到

我曾经在做危机干预个案的时候,有个品学兼优的孩子自杀未遂被救下,她悲痛欲绝的母亲不解地说:“我们根本就对她没有任何要求,从不给她压力,只是希望她快快乐乐的,怎么就想不开呢!?”而女儿告诉我:“妈妈只希望我快乐,我都做不到,我连这么简单的要求都达不到,觉得自己好无能!”我的心突然为之一震,突然特别能理解她那种无言的痛苦,这是一种无法拿出来分享的无助,因为我们的社会和价值观都只接受那些看上去阳光的笑脸和所谓积极正向的情绪,而无形中对“消极情绪”的否定是一种深深的压抑,终于积累成一种隐蔽而又强烈的愤怒,而这极端的自我毁灭便是这愤怒最彻底的出口!在内心深处,她在呐喊:“妈妈我爱你,我一直努力变得开心来得到你的爱,但是这爱来得太沉重,沉重到我没有理由拒绝,却似乎又得不到,这样的绝望成为我对你永远无法表达的恨,因此更恨我自己,所以我要杀死你的女儿!”这个故事有些悲凉,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无奈,但至少,我们看到,允许孩子悲伤是比欣赏孩子笑更需要爱和勇气的事。因为这种允许是一种信任和真正的大爱,我允许你如你所是,我的孩子!

当孩子遇到挫折,处于情绪的泥潭时,我们能做点什么呢?首先,我们通常说“管理”情绪,而不是“控制”,因为“控制”两个字在预示情绪好似脱缰的野马,需要我们花额外的力气去压制。当情绪来了,有的人不是压抑就是爆发,而压抑是伤害自己,爆发则伤害别人,都不是最佳的情绪管理方式。



我们不希望孩子像我们童年那样硬生生地把情绪压抑到潜意识深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帮到孩子呢?

一、接纳情绪

首先,我们需要先调节自己的情绪,当我们的内在稳定,情绪平和,才有可能真正地接纳孩子的情绪,进而帮助孩子引导和管理情绪,因此,足够的自我觉察和成长是应对孩子情绪的关键。

当我们能做到接纳自己情绪的时候,就有可能接纳孩子的情绪了。情绪无法被逼走但可以被请走,当我们既不自责又不抱怨他人,而只是毫无评判地觉察自己或允许孩子的情绪起起落落,情绪能量就会自然降低。所以一个人的情绪需要被百分之百接纳和允许,但不代表我们要赞同他所有的行为。

二、识别情绪

当孩子经历情绪的时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帮助孩子识别情绪。就像告诉孩子这是苹果那是橘子一样,引导孩子给情绪命名。这个过程帮助孩子更加了解自己的内在,为表达情绪做好了准备。

三、充分共情

我们尝试不带评判地描述孩子正在经历的困境,同时可以说出孩子可能当下正在经历的情绪。比如“妈妈没有给你买玩具,你有些失望?”“搭上去的积木总掉下来,看起来你有些气馁和着急!”

共情是跟孩子建立关系的重要方法。如果自己的情绪暂时没有平静,也可以把自己的情绪真诚地用语言告诉孩子,如:“妈妈现在有些担心”,“有时候妈妈遇到这样的事也会难过。”这样的情绪表达方式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良好的示范。

当孩子遇到一些麻烦需要我们介入,我们尽量以共情开始。如果不处理情绪,只是对事件本身进行回应,甚至和孩子说教,便很难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这时的感受是,你只关心你的道理,或者你只关心我的行为有没有符合你的期待,但是你根本都不关心我内在真实的感受是什么!久而久之,孩子也会逐渐忽略自己内心的感受,封闭自己,内心不愿再敞开,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家庭和孩子密而不亲的原因。

在孩子情绪激烈或者是哭闹的时候,听觉几乎是关闭的,听不到来自他人的讯息,因此,这个时候我们不要过多地打扰。允许孩子和自己的情绪尤其是自己的悲伤相处是成人能给到孩子最好的尊重。允许孩子哭使得生命早期的情绪能够自然地流动,对孩子一生感受和创造幸福的能力都至关重要。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但是允许孩子悲伤和允许孩子哭泣,才是更高的境界。



四、启发式提问

当孩子情绪平复下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导他自己开动脑筋,寻找资源,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了,这时候要做的就是尽量不代劳,少直接建议,多鼓励和启发。

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将上面的步骤融会贯通:

在爱可园的一个角落,小明(化名)正在玩儿一个心爱的玩具,小刚(化名)忽然冲过来抢走了。小明哇哇大哭起来,老师闻声赶来,蹲下身子,把小明轻轻地拥在怀里拍了拍背。孩子大哭的时候听不见大人的询问和劝导,因此这时候老师只是静静地陪伴,用一些简单的、温暖的肢体语言来安抚,并不急着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

孩子哭声渐弱的时候,老师问:“小明,老师看到小刚把你心爱的玩具拿走了!”我们不要小看这样一句简单的事实陈述,当我们不带评价地把孩子正在经历的一切和我们所观察到的事情说出来的时候,孩子们就会感觉踏实,他经历的挫折是被看到的,当我们帮孩子理清了事情的过程,便可以帮他识别情绪了。如“你哭得这么伤心,会觉得很委屈还是很生气?还是有点害怕呢?”猜测孩子正在经历的情绪是帮他识别的过程。这时候也许孩子并不回应我们,但它的内在正在一点一点地明晰,原来刚才自己的大哭,是因为正在经历这个情绪啊!大一点的孩子,老师就会直接问他的感受。

经常被这样引导的孩子逐渐开始了解自己,孩子有时会说,“老师我很生气。”这时候老师就可以鼓励小明去勇敢地表达自己了,老师说:“你可以把你的感受和想法告诉小刚。”于是小明内心中便带着力量,走上前去对小刚说:“你把我的玩具拿走我很生气,我希望你能还给我,并且向我道歉!”一个内在有力量的孩子会接纳自己的情绪、懂得自己的边界,有能力保护自己,即使小刚不道歉,小明也会依然保持内心的强大,让自己不受伤,因为他的价值感来自自己内心深处,而不是外在的认可和评价

免责声明
澳洲同城网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网站内容由网友自由发布,发布者拥有所发布信息的版权同时承担相应责任; 若所发布信息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反馈给澳洲同城网,我们核实后将进行相应处理!
官方微信公众号
澳洲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微信上也能找工作,找房子?关注万能的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localsyd,找到你找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外汇平台
金牌家政
汽车网



















wuliu
你想了解我们吗?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Facebook 官方Twitter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