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文 / 肉丝】 " 我们生活在热带的淫威之下,每时每刻为了最起码的生存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 ——泰戈尔印度和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国人口 14 亿,印度人口 13.5 亿。人口大国要解决人民吃饭的问题,耕地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大家普遍的印象里,我国国土面积排全球第三,印度的国土面积只有我国的三分之一。殊不知,印度次大陆的土地特别肥沃,几乎所有土地都可用作耕种,印度耕地面积 1.6 亿公顷,中国耕地面积 1.2 亿公顷,印度的耕地面积其实比中国还多。 虽然印度耕地足足比中国多了 0.4 亿公顷,但印度的粮食年产量仅为中国的一半。2017 年,中国粮食产量 6.17 亿吨,印度大约是 2.8 亿吨。也就是说,几乎相同的人口,印度人每年只产出了我们一半的粮食。 ▲世界耕地分布图,印度土地面积虽为中国 1/3,但几乎都可以用作耕地那么为什么印度的耕地比中国多,而粮食产量却连中国的一半还不到 ? (一)印度缺粮,说到底还是老天爷不赏饭 很多人给低产的印度农业总结了这么几个理由:一个是印度的工业不行,我们知道现代农业是被工业反哺的。农业的持续高产依赖于工业的持续投入。比如说各种农机,化肥以及农药生产,甚至还包括高产粮种的培育。而印度在这方面跟中国相比恰恰是其弱项。 第二个理由是水利,中国是基建大国,我们从新中国成立伊始就开始修建各种水利灌溉系统,而印度大多数地区的农业基本上都要依靠每年的季风降雨。 第三个理由是印度农业的土地所有制,印度没有进行过土改,所以他们还存在大量的佃农和雇佣农,导致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不高,以及政府推进农业工业化时阻力重重。 这些原因都有其一部分道理,但是这些都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因为在 1949 年的时候,中国的粮食产量就已经是印度的两倍了。中国是 1.13 亿吨,印度是 0.62 亿吨。 那个时候中国工业积累也很弱,中国刚刚结束了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而此时印巴分治已经两年,并且我们的第三次土改也还没开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粮食总产量依旧是印度的两倍。自打那以后,中印两国各自沿着自己的农业道路往前走,印度经历了两次所谓的 " 绿色革命 "。中国也长期把农业视为重要任务,每年的一号文件就是关乎三农问题的。但是这两个国家这么一路走来,彼此的农业产量的比例始终没有太大的变化,中国粮食产量始终是印度的两倍。 以上三个因素对印度农业产量的抑制当然是存在的,但是这些无法导致中印两国农业产量高达一倍的差距,印度平均粮食单产甚至连世界平均粮食单产都达不到。印度的大米单产为 2191 公斤 / 公顷,世界平均为 3026 公斤 / 公顷;小麦产量为 2750 公斤 / 公顷,世界平均为 3289 公斤 / 公顷。 其实,中印两国农业最大的区别,或者说制约印度粮食产量最大的原因就是印度的干旱。印度的气候是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它的分法也很直白,全年就两个季节,旱季和雨季。印度大部分地区的雨季集中在 6-9 月份,其余时间就靠这四个月的降水存量熬过去。 ▲著名的印度阶梯井,印度社会历史上为了应对干旱挖的井,为了挖的更深,在技术条件限制下不得不把进口扩的越来越宽大如果光看降雨量,印度的降水其实并不少,全国年均降雨量大概在 1000-1500 毫米之间,要知道上海年均才 1100 毫米。不过印度主要经济区域是在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地区,全年高温,蒸发量非常的大,雨季的降水很难存留下来。 (二)印度有多旱?关心印度的朋友可能经常会看见印度有关干旱的新闻,也许印度不是每年都有旱情,基本上两年肯定会碰到一次,而且一般都是大面积大范围甚至全国性的干旱。因为印度的干旱基本上就是季风晚到了,或者季风带来的降水比往年偏小,所以影响范围一般都比较大。 去年印度就遭遇了一次大范围的干旱,印度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的旱情极为严重。西南季风带来的降水比往年减少了 29%。在它的首府金奈的四座水库逐渐干涸,蓄水量缩减为原来的 1%。 ▲金奈市民排队等水车送水城市居民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越挖越深的地下水,金奈三分之二的用水来自地下水。印度政府为了缓解危机每天用火车从数百公里之外运来数百万公升的水。有人说印度为啥不建厕所?其实很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没水。印度的许多社区都是用的机井取水,没有条件给你建厕所。 ▲美国宇航局的卫星于 2019 年 6 月拍摄位于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城市金奈的 Puzhal 湖时(右图),金奈的这个湖泊已经干涸然而金奈绝不是印度唯一缺水的城市,印度国内大多数的城市都面临水资源危机。就在前不久,2020 年 6 月 22 日,印度媒体就有消息称印度第一大城市孟买的七座湖泊和大坝的储水量出现了水危机。蓄水量下降为原来的 10%。只能在继续维持 42 天的供水,这个城市的命运就指望着季风按时到来了。 这所谓的印度第一大城市和第四大城市的情况尚且如此,那么干旱对于印度农业的影响可想而知。印度农业 2/3 的耕地依靠降雨进行灌溉。西南季风一旦出现异常,秋收的农作物由于缺乏水分就会大面积的减产。粮食减产又导致印度社会物价的上涨,所以印度的通货膨胀往往直接跟西南季风是否能够如约而至挂钩。 除此之外,六七月份是印度的播种季,雨季迟迟不到还会导致印度农民的耕种面积大幅度的减少,尤其是水稻,这又会直接影响下一次的收获。 美国加州大学对印度几十年的自杀记录做过研究,他们发现印度农业对于气温有极端的敏感性。在作物生长季,平均每天气温增加 1 摄氏度,就会导致 67 人自杀。2015 这一年,因为干旱就导致全印度 12602 个农民自杀。 印度的农业部长拉达莫汗辛格就曾直接了当的表示,印度的粮食产量低,不能简单的归咎于种植技术不先进。大范围降雨量不足,以及种植季节的短暂,才是技术改进了但潜在产量并未得到挖掘的原因。 ▲印度的人口密度非常高,使得在缺乏制造业大量吸纳人口的情况下,继续大规模基础设施建筑只能制造更多的贫民窟(三)彻底改变干旱命运,印度需要有自我颠覆式的改造 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如果是干旱导致了印度农业产量的限制,那么进行更多的水利建设,造更多的水库和水坝将雨季的雨水储备起来,以应旱期之用不就行了吗?也就是上文说的还是水利设施不够啊。 这句话可能只说对了一半,水利不够仅仅是一个浅层矛盾,水利设施可以在已有的基础上略微改善,或者改变小范围的水资源现状,但对于大范围的整体上的生态环境是无能为力的。否则以中国的基建能力,我们的华北哪会存在如此巨大的地下水漏斗区呢? ▲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漏斗区我们假设印度想通过水利工程改变干旱的现状,那么它就需要在河流上建造许多大坝,并且在周围大面积的建造水库,以把截流下来的水储藏起来。考虑到印度的蒸发量,水库的面积必须足够的大,这就需要大量的土地。 但是这对印度来说非常的困难,随着印度人口从建国之初的 3.9 亿到现在的 13.5 亿,因为粮食生产,因为城市的扩张,大量的自然湖泊、沼泽被填埋。 以金奈这座城市为例,1980 年到 2010 年,金奈市的城市面积极速扩张,从 47 平方公里到了 402 平方公里,而湿地面积从 186 平方公里急剧减少到 71.5 平方公里。现有的湖泊沼泽都保不住,你如何能指望政府用付出无数财力人力去修建无数新的水库大坝 ? 说到底,印度的干旱问题本质上就是人口和自然生态的矛盾。从植被分布上来看,南亚次大陆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南印度其实是一种热带草原植被区。它的自然植被就是类似非洲一样的热带稀疏草原景观。 ▲世界植被带分布图印度的可再生内陆淡水资源总量同样仅为中国的一半。中国是 2813,印度为 1446(单位都是十亿立方米)。印度本身就是处于比较干旱的一种自然生态。这种源头上的干旱并不是一种人为的结果,它是自然形成的,让这片干旱的土地承载 13.5 亿人已经达到它的极限了。印度平民的生活质量被极端的压缩了。 ▲印度农民对印度来说,真正可行的道路是想办法先减少人口,并且切实的认真的去执行,只有人口数下降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够余出一定的土地去涵养湖泊,建造水库。而印度人口如果保持现在这个状态,印度政府乃至印度社会能够改变操作的余地将非常有限,它只能被迫的陷入内卷化的困境之中。 假使他们的人口能够减少,水资源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印度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很快就会上去,就能够实现用更少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提高农业效率。印度光照热量非常丰富,只有在水资源稳定充足的情况下,光照和热量才能被农业所利用,如果水资源短缺,光照和高温就是个麻烦。 不过要完成这项任务对印度并不容易,它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排除一切阻力,然而这跟印式民主、地方权力、宗教等等印度习惯并且引以为傲的一切都背道而驰。 ▲印度的上层社会人士在祈雨免责声明:如果本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