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中文补习学校租赁的公校教室里遭遇种族歧视,在冲突中受伤,这让悉尼华人妈妈L女士(化名)心疼不已。
时隔一周,不仅追责被推诿,更被中文学校校长称呼为“神经病患者”。这让她感到被侮辱,从而出离愤怒。
当记者介入后,该位校长和其他负责老师要么缄默,要么改口,甚至要求“收回谈话内容”。
与此同时,公校在事件报告中明确指出,“中文学校未提供监管看护”,但后者仍拒绝承责。
L向记者表达了无奈,“我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
“‘Chinese bad’激怒了我儿子”
上周四(10日)下午,L像往常一样,去接从中文补习班下课的儿子。
当她看到9岁的儿子时,不觉心头一惊,“孩子头发凌乱,膝盖也受伤流血了。”
询问得知,儿子在补习班教室与2名中东裔学生发生口角,并发生肢体冲突而受伤。
L的儿子在校内受伤留下的伤疤(图片来源:供图)
据其讲述,涉事中文学校与儿子就读的公立小学是租赁关系,前者租赁后者的教室进行课后教学。
“从几个家长和学生口里听说,当时中东裔孩子语言挑衅,类似于‘Chinese bad’这样带有歧视的话激怒了在场的华裔学生,儿子和另外一名同学请中东裔孩子离开教室,没想到对方直接恼羞成怒并挑起了肢体冲突。”
L告诉记者,她从当时在场的几个孩子口中得知,对方曾对儿子做出脚踢、推搡、追打和用椅子攻击等行为,并将其压在身下,造成膝盖部位受伤。
示意图(图片来源:网络)
她称,第一时间联络该间中文学校的负责人W老师,得到后者的“积极”回应。
“对方说表示歉意,还说会及时跟进这件事,后续会和我沟通。”
不过,事发已一周,无人对此事件负责,追责也一度陷入僵局,这令L感到无奈。
“事情发生在学校,不是家中。孩子出现安全问题,不论是哪方的责任,总该有个明确态度。”
“中文学校未提供监管看护”
L从目击学生和家长处得知,事发时间为10日下午约3点半。此时公校已放学,儿子与几名同学前往中文课的教室等候上课。
“孩子看到隔壁教室门开着,还没到上课时间,就和同学进去待了一会儿,谁知后续会发生这些。”
事发后,她收到来自这间公立小学提供的事件报告,校方认为应是中文学校承责。
示意图(图片来源:网络)
记者看到,该校校长在邮件中称,“事件发生在公校放学铃响之后,中文学校的老师到达之前。几名学生在中文学校的两间教室和阳台停留。此间,中文学校未提供监管看护,负责该间教室的教师也迟到了。”
“需要声明的是,本公校没有义务为租赁方(中文学校)提供教室监管。”
示意图,与文中当事人无关(图片来源:网络)
得到回应的L尝试与中文校方联络,却称遭到了对方的“摆烂回复”。
“我多次电话联络对方,但都不畅通,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在之前承认有责任,现在又不做正面回复?”
“神经病患者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