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在澳华人来说,疫情后的第三个农历新年,终于有些不一样。
时隔3年,有人终于迎来父母抵澳,吃上久违的团年饭;有人得以回国返乡,重温原汁原味的年味。当然也还有不少人,再一次选择线上“云团圆”,但面对面的重逢不再遥不可及。
百滋千味都化在除夕夜这桌年夜饭里,浓到化不开。
“对中国人来说,过年就要喜气盈门”
对50多岁的墨尔本华人Anni来说,这个新年意义很不同。
疫情3年来,她一直在深圳陪老母亲,去年底才返澳,跟儿子和侄子团聚。
Anni告诉今日澳洲App记者,“孩子们这3年都是独自在澳洲,从求学到工作,挺不容易的。所以我就想今年好好跟他们一起过个中国年,也让他们记得中国文化,能够一直传承下去。”
她表示,对广东人来说,除夕年夜饭的餐桌上,最少不了的是一条“东星斑”,“图的是喜庆。”
她还给儿子和侄子都准备了红包。“3年没给过了,这次准备了个大红包。对中国人来说,过年就要开开心心,喜气盈门。”
Anni家的年夜饭(图片来源:供图)
因为Anni的回来,年夜饭尤为“豪华”。她一口气准备了8个菜,其中不少响当当的“硬菜”,如龙虾伊面、蒜蓉大虾、皇帝蟹、清蒸东星斑和鲍鱼红烧肉等。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不管在哪,都要好好过年。”
然而,这并非是圆圆满满的除夕。Anni无时不惦记身在深圳的老母亲,她还总有些担心。“国内疫情挺严重的,我不放心她,老妈80多了在深圳,等国内疫情稍稍好一些,我就回去陪她。”
《纽约时报》表示,自中国取消严格清零政策以来,疫情加速蔓延,据信已有数以百万计的民众感染。
对很多在澳华人来说,家在这头,也在那头。
“一家人在一起,年味才足”
有人成功返澳,也有人顺利返乡,段女士就是后者。
对她来说,这个新年有着双重意味。
身在北京的父母在不久前的疫情高峰中感染,她选择中国开放边境的头一天飞回。取消了隔离政策,她得以第一时间看到父母,也在两年后第一次跟父母过了一个团圆年。
另一方面,“这是女儿记事后第一次回国过年,我希望多给她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和熏陶,让女儿不仅只期待圣诞节,希望她童年的春节也可以和我小时候一样有味道。”
在北京过年的段女士(图片来源:供图)
在国内过年,除夕当天,一家人按中国传统“忙年”。
一早贴了窗花、春联,还去逛了庙会,解封后的北京让段女士感到格外亲切。
“我发现自己越长大越‘中国’了,特别是移居国外后,每次回国过年,都会努力寻找年味。”
她还是会跟随北京“老礼儿”做排叉儿、炸丸子、蒸年糕,守岁到初一凌晨吃刚出锅的热腾腾的饺子,“那是家的味道。”
段女士家中准备的春联(图片来源:供图)
随着中国3年来首次取消动态清零和开放边境,中国交通运输部估计,在1月中旬至2月中旬期间,由于人们从城市的工作场所返回家乡庆祝春节,将有21亿人次的旅客出行。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引发了人们对新冠病例增加的担忧。
尽管中国当局的最新数据显示,包括农村地区在内大多数地方的感染人数在12月底和1月初达到了峰值,但专家们仍对数据的真实性表示担忧。
无论窗户外的疫情形势如何,对段女士来说,跟父母的这桌年夜饭是自己的“堡垒”。“一家人在一起,年味才足。”
“饺子馅一拌好,年味就窜出来了”
家在河南的悉尼华人Angel,今年仍不得不选择了“云团聚”。尽管去年就在考虑回家过年的事,但最终能成行的终归只是少数。
“对中国人来说,过年必须要团圆。”Angel已经3年没回国。原本今年计划来澳过年的父母,没能逃过年底这波疫情,且因为症状较重,最终退票留在国内过年。
Angel也在查机票。不过,票价的居高不下、国内疫情的泛滥和返澳的周折,让她最后决定再一次跟父母线上团圆。
“只要一家人能健健康康就好。过年能见到父母就好,在视频里云团圆也无所谓。”
无法物理团聚,两边的餐桌上还是应有尽有,饺子一如既往是主角。Angel说:“就算在澳洲,只要饺子馅一拌好,年味就不知不觉窜出来了。”
Angel家的年夜饭(图片来源:供图)
虽然是云团圆,那浓浓的亲情还是让Angle暖心。
“父母今年年夜饭里没喝酒。我在视频里给他们拜了年,我们互相看了一下都做了什么饭,让彼此放心是我们最在意的。”
跟往年云团聚不同的是,Angel一家对来年有了更为强烈的期盼。他们期待国内疫情转好,机票价格下调,全家人真的能早点团聚。
“希望来年能如愿见到父母,不用再云团聚。”Angel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