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私怨,牵扯出墨尔本一家医美诊所令人震惊的黑幕。
该诊所老板被曝要求护士给客户注射“勾兑药物”,引发诊所护士群内大讨论。
一名群友表示,“我打完走到前台,整个人魂都没了。”
“不是有没有医德的问题,就是缺德”
“我并没有多高尚。”一位希望不公开身份的爆料人告诉记者,其与涉事杨姓医生有私怨。
不过,对于曝光的事情,其认为,“都不是有没有医德的问题,就是缺德。”
据讲述,有护士被杨医生要求,将玻尿酸填充剂勾兑成水光针给客人注射,这引发护士们的私下质疑和讨论。
群内讨论(图片来源:供图)
记者获得的一份涉事诊所员工内部群早先的聊天记录显示,有护士认为(该注射操作)“肯定会‘鼓包’”,有人建议,“多对(兑)点麻药。”
有的自称“太紧张”,“还要在顾客面前假装镇定”,“我打完走到前台,整个人魂都没了。”另一人予以证明,“确实,脸都白了。”
杨医生被指是“最先想出来的”(图片来源:供图)
有人问,“Intense真的能打水光?谁最先想出来的?”
一人回应:“杨总啊,当然是杨总。”
爆料人告知记者,护士们心里很慌,很纠结是否要遵医嘱注射,又怕被客人识破,但诊所有百余支玻尿酸填充剂月底到期,“所以来不及了,要加速打。”
Intense即将过期(图片来源:供图)
群内人更表示,杨医生此前曾给其妹妹注射过,“他说效果特别好,所以才说拿这个打水光。”
Voluma是填充型玻尿酸品牌(图片来源:供图)
爆料人特别指出,“这一通操作,不仅解决了玻尿酸填充剂的过期问题,生理盐水兑麻药就能卖出水光针的价格,这钱赚得真是美。”
“一个针眼下去就是一疙瘩”
因事件涉及医美专业知识,记者从专业角度追问爆料人,请其予以解答。
记者:“这两种玻尿酸有什么区别吗?”
爆料人:“玻尿酸填充剂主要用于塑形,‘一个针眼下去就是一疙瘩’,通常用于隆鼻、泪沟填充等,需要1-2年才会被吸收,有多个品牌比如Intense和Voluma;而水光针用于补水,通常6个月被吸收。“
两种玻尿酸的区别(图片来源:网络)
记者:“聊天记录中提到兑,到底兑了什么呢?”
爆料人:“是在玻尿酸填充剂中添加生理盐水和麻药。生理盐水用于稀释,为避免客人脸上‘鼓包’;麻药用于降低注射痛感,因为玻尿酸填充时注射起来会更疼。”
记者:“这么勾兑会引起什么后果呢?”
爆料人:“不仅货不对板,而且客人打了没效果,脸上还留着起码1-2年才能消除的异物。”
玻尿酸填充(图片来源:网络)
记者:“护士会这么紧张、害怕,杨医生不怕吗?”
爆料人:“他这么有恃无恐,首先因为他给护士下命令,要么口头,要么当面,不会留下证据;其次,客人就算有不适,也可以用话术去解释,比如皮肤敏感;再次,玻尿酸填充剂最终也会被吸收,很难定责。”
记者咨询了墨尔本的一名整形医生和一名护士。因顾虑到同业避嫌,她们均不希望公开姓名。
两人表示,填充剂是交联玻尿酸,水光针是非交联玻尿酸。二者均可以被吸收代谢,没有副作用。不过,她们都表示没有听说过上述操作。
其中,这名医生表示,即使将玻尿酸填充剂用生理盐水勾兑,也很容易起lumps(即“鼓包”)。
“这是虚假宣传学历,玩文字游戏”
此次事件的核心人物,杨医生究竟是何人?
在这间诊所的官网上,杨医生被描述为“在普通医学、外科和美容医学方面有超过30年的经验”,“曾在北京医科大学培训和实习”(Trained and practived in Beijing Medical University)等。
不过,爆料人指出,“这是虚假宣传学术学历,就是在玩文字游戏,谁看了不觉得他是北医大毕业的?”
学士学位(图片来源:AHPRA官网)
其告诉记者,从澳洲官方医学从业人员网站上可以查询到,杨医生于1987年在河南医科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他于1994年拿到澳洲注册医生资格,类别是GP,可以针灸。
爆料人指出,这说明他并未获得外科或医美专科医生的资格。
针灸许可(图片来源:AHPRA官网)
为调查事件真相,记者辗转联系到杨医生。
当记者向其核实爆料人的相关陈述时,他表示拒绝回应任何问题。
他亦说明,若对方(即爆料人)有疑问,应通过专业渠道反应,在自媒体上炒作之举是不恰当的。
当记者追问玻尿酸勾兑一事,杨医生依旧拒绝回应,仅表示目前并无任何专业机构与之联系。
目前,爆料人称已向监管部门实名举报,将继续跟进事态进展。
关于此事,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