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羽毛球运动员人才辈出。有这么一位选手,17岁,斩获诸多青年冠军,自2024年第11周起便稳居世界青年排名第8位。
对了,大学保送的录取通知书刚刚寄到家。
所以以往视频里,他总是很阳光,眼里充满对世界冠军的希冀,和对美好人生的向往。
他叫张志杰,被称作少年天才,前程似锦。
但大众得知他名字时,正是他不幸去世那一刻。
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团体赛在印尼举办,这是6月30日小组赛最后一场,比赛进行到第一局11比11。
接下来,张志杰要接日本选手发的球,但他突然倒地。
随后比赛中断。
再之后就是亚羽联和印尼羽协公告,说他倒地后两分钟就被送去治疗了。
“我们深表痛切。”
看上去这是无法避免的比赛意外。
再细想似乎在说,和我们主办方没关系。
真这样吗?
至少张志杰姐姐不同意这个说法。
她说抢救根本不及时,印尼那边没有说实话。
谁对谁错呢。
不妨先看看流出的视频。
日本选手正准备发球,可是张志杰突然在无对抗的情况下倒地抽搐。
这时候主教练上前打算看看情况。
裁判却阻止,劝教练离开场地,说这是比赛规定,他也只好退回去。
然而张志杰还是抬头了几次,也移动过手臂,说明当时还有明显生命迹象。
再之后他没什么反应了。
那我们来算算时长。
前30秒,没有医护人员去查看他症状;接着30秒,才有担架进场抬走他。
这就1分钟过去了。
然后,上场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带着AED(体外除颤仪)或者CPR(心肺复苏术)急救。
也就是说,在把他送去医院前,都没啥相关救治。
更别提工作人员慢慢悠悠地抬着他离场,完全没有意识到危机。
急救时间是很可能超过了两分钟。
那公告里暗示的自己做到位的说法,就不那么有说服力了。
我们很多人已经知道,猝死是有黄金抢救时机的。
之前一届的欧洲杯上,丹麦队球员埃里克森倒地。
随后出现了教科书式的救治一幕。
5秒后,主裁识别出危急状况立即吹停比赛,召唤队医;8秒后,队医飞驰抵达;37秒后,携带紧急设备的医务人员冲进场地;52秒后,AED设备抵达;96秒后,开始心肺复苏;
14分钟的抢救过程没有一个环节犯错,从而挽救了球员的生命,甚至埃里克森之后还能踢球。
之前高以翔在凌晨1点45分跑步时晕倒。
现场没有医生,甚至工作人员以为这是节目效果。直到黄景瑜大声呼救,15分钟之后,才有专业医生赶来。
因为没有AED,最后高以翔不幸去世。
这种对比,足以说明AED的重要。
没有AED救治,那就万分危险,一旦出事,生死难料。
甚至有时候即使不是专业人员在操作,那救活一个人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福建羽毛球馆一男子突发倒地,三位球友合力救回
北京某大学三名学生用AED挽救同学生命
所以我们会设想一种情况,如果当时裁判不阻拦,现场又有AED,张志杰是不是不会出事。
现实没有假如。
最大的问题就是羽毛球场馆里居然没有AED。
离谱到这个份上,印尼主办方难辞其咎。
除了AED以外,我还想到林丹之前对国际羽联不满:
羽毛球因为节奏快,回合多,二次启动和重心变化多,强度其实远比网球大。
但是大满贯比赛,网球运动员打完一场可以休息一天,再去打下一场,赛程安排相对合理。但我们羽毛球运动员可能休息时间不到12小时,就要打下一场了。
国际羽联能不能多为我们羽毛球运动员考虑一下,不要只考虑一些完全无关紧要的规则。
林丹的这种说法也是有科学依据的。
有人把同年世界羽毛球大奖赛总决赛,和温网决赛数据做了比较。
发现羽毛球选手在1小时16分钟的时间里,跑了6.4公里,真正打球的时间占总比赛时间的48%。
而网球选手在3小时18分钟的时间里,只跑了3.2公里。真正在打球的时间只有18分钟,只占总用时的9%。
羽毛球选手在一半的时间里,多跑动一倍以上的距离,打了一倍以上时间的球,再加上各种急停、跳跃、二次启动,运动强度可想而知。
除了搏击之外,很少有运动能有羽毛球那么高的心率和强度。高水平的羽毛球单打更像是互相折磨,而且水平越高,就越折磨。
所以有研究显示,羽毛球是我国运动猝死报告里前三的项目。
(《中国循环杂志》,(2023版)复合影响因子:5.81)
然而国际羽联却没能为羽毛球运动员提供安全、良性的竞技环境。反而赛程越排越密、越排越紧,运动员不是在比赛就是在去比赛的路上。
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进行了超负荷的运动,然后赛场居然还没配备AED?
真的蛮离谱的。
很多人会吐槽世界是一个草台班子。
但仔细看那些日常被吐槽难看的足球比赛,一遇到紧急情况就是叫停,就是救人。
然后双方选手松了一口气。
输赢不是比赛的全部,特别是如果你的对手在你比赛上失去生命,你可能会受影响一辈子。
甚至有的人可能自责,虽然明明不关他的事。
毕竟运动员比普通人更加知道,运动是在突破生命的极限,而不是打破生命的底线。
我们普通人也应该明白,遇到紧急情况,祈求运气不如寻找专业力量。
后者对你来说才是幸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