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一位母亲透露,尽管她和丈夫的年收入加起来有19.5万澳元,但她还是买不起房子。
尽管收入高于平均水平,但这位5个孩子的母亲表示,进入房地产市场感觉“遥不可及”。
38岁的她抱怨称:“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改善我们的处境,但仍然感觉遥不可及……我们还有两个十几岁的孩子。我不知道我们该怎么做了。”
她解释说,她有3个残疾的孩子,他们需要看医生和专业服务,这“消耗了他们辛苦赚来的收入”。
她和丈夫(40岁)每年的税前收入为19.5万澳元,他们正在存钱,但还要偿还3万澳元的债务和一辆4年合同的汽车。
她在Facebook群组中问道:“还有其他人觉得拥有自己的房子遥不可及吗?”
但她没有得到她所寻求的帮助。相反,网友告诉她,以她的高收入,买房子应该“绰绰有余”。
(图片来源:《每日邮报》)
一位网友打趣道:“哭死,你挣20万澳元,却没有足够的预算来支付首付。你需要认真重新评估你的生活方式。”
“也许你不应该买豪车,享受生活,你需要弄清楚你的优先事项。如果你想要一所房子,要精打细算,节省开支。除非你的态度,否则结果不会改变。”
“天哪,我真希望我也有你的问题。作为一个单身妈妈,我的收入只有你的四分之一,没有孩子的抚养费,还在攒钱买房。也许可以靠一份工资生活,另一份存起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赚了多少,而是你花了多少。你们显然花了很多钱。”
另一人说:“我的收入大约是她的四分之一,我觉得很难为一个有如此收入的人感到难过。”
很多人建议他们全家从悉尼搬到一个更便宜的地方,但她解释了为何不能这么做。
(图片来源:《每日邮报》)
她说:“在偏远地区,对残疾人的支持并不多。当需要旅行去接受专业服务时,这些好处将抵消。”
“我们家有几个罕见的病例。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一所学校,我女儿表现不错,这本身就不值得我们冒险。”
然而,批评声不断传来,直到她被迫回击那些“评头论足”的网友。
“是的,这份工资很高,我们再次被告知我们没有达到贷款标准,这让人失望。我们的生活不会入不敷出,我们正在从孩子还小时就背负的贷款中恢复过来。”
她说,他们以前靠最低工资生活,有一个孩子需要经常看医生,这“占用了我们辛苦挣来的很大一部分收入”,因此积累了债务。
“我们没有太多的豪华假期……我们优先考虑的是拥有一辆可靠的汽车。它需要特殊的安全功能,它不是一辆豪车,但它也不是一辆旧款车。贷款标准收紧了,我们的工资不是问题,剩下的债务才是问题,他们甚至都没看我们的支出。”
她表示,他们是想让孩子们住进去,因为他们成年后将负担不起自己在悉尼的房租。
“我们可能会挥霍一下,为自己和孩子们做体育运动,我们看私人专家,因为公共系统不包括这些,还有一些流媒体服务。我们不应该放弃一切,考虑到我挥霍的预算,这并不是太过分。”
(图片来源:《每日邮报》)
一项新的调查发现,大批澳洲年轻人已经放弃拥有自己的房子。
Resolve Political Monitor周一公布的民意调查显示,54%的中等收入受访者和63%的低收入受访者认为,他们永远买不起自己的房子。
CoreLogic的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独立屋和公寓房价总计上涨0.6%,至704723澳元。
上月,悉尼独立屋中位价上涨1.5%,至1230581澳元,墨尔本小幅上涨0.6%,至898644澳元。
根据2023年国际住房负担能力计划,自本世纪初以来,澳洲所有5个主要城市的住房都被认为“严重负担不起”。
从2022年5月到2023年3月,连续10次加息已经使买房变得更加困难,而上个月房地产价格出现了10个月来的首次上涨。
自2005年以来,悉尼和墨尔本的独立屋中位价涨幅是通货膨胀率的3.5倍,是平均周薪涨幅的2.5倍。
Resolve董事Jim Reed表示,高昂的房价和租金意味着,年轻人不愿进入房地产市场。
“许多年轻人已经放弃了拥有自己房子的梦想,至少在他们职业生涯的早期是这样,有些人甚至说,他们放弃拥有家庭,因为他们负担不起照顾自己的费用,更不用说养活更多的人了。”
Yardney仍然希望,只要努力存钱,他们仍能买得起房子。
“这并非新鲜事。我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房地产价格上涨后,父母们说他们的孩子永远买不起房子,看看之后发生了什么。”
长期以来一直批评澳洲住房政策的经济学家Saul Eslake说,情况已经变得如此糟糕,它正在削弱未来几代人的生活水平。
“我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没有走上街头,抗议他们的父母和祖父母对这个国家的住房成本造成的影响。“
如今,想要一套房子的平均工资水平的澳人,几乎被挡在了靠近海滩的内城区或城镇之外,除非他们准备住在洪水泛滥的地区。
根据Canstar的计算,一个全职年薪平均为9.4万澳元的人,只能借到43.6万澳元。
如果潜在的购房者能够筹集到20%(10.9万澳元)的首付,那么他们只能购买价值54.5万澳元的独立屋或单元房。
CoreLogic的数据显示,这还不到悉尼独立屋中位价(1217308澳元)的一半,尽管在截至今年2月的一年里下跌了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