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般来说,一国举行面向全球多国开放的国际性防务展,一方面是为了展示自身国防工业取得的种种新成就,进而对外亮出军事肌肉;另一方面则是为对自家的各类武器装备“打广告,找买家”,为对外军贸工作创造机会,正在进行中的俄罗斯“军队-2024”国际军事论坛即是如此。但令人大感意外的是,在本届论坛的装备展区中,俄方居然连核武器模型都亮了出来,这究竟是做何用意呢?
(俄方展示战术核武器模型)
从记者在现场拍到的照片中可知,作为论坛主办方的俄罗斯所展出的核武器模型均属战术核武器的范畴,如T-5核战斗部鱼雷、RDS-1原子弹和RDS-2原子弹等,它们的核战斗部当量基本在4800吨~2.2万吨TNT的范围内。在国际防务展上公开核武器模型,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行为。
考虑到在全球核不扩散体制框架下,身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俄罗斯必然不可能轻易对外扩散核武器,故这些被展出的战术核武器模型自然不可能是在为“卖核弹”一事打广告,于是俄方的行为基本就只有一个目的了,那就是“亮出核战力肌肉”。那么,这会是俄罗斯释放“可能动用战术核武器”的信号吗?笔者认为这一概率并不为0,且一个可能的使用地点是正处于激战状态下的库尔斯克州。
(俄方展示战术核武器模型)
请注意,笔者并未精神错乱,在了解完战术核武器和战略核武器的区别、尤其是威力和功能区别后,相信大家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都知道,战术核武器和战略核武器最直观的不同在于核战斗部当量和所产生的爆炸威力,前者的当量基本在1000吨以下~10万吨,后者的当量则在10万吨以上。对于战略核武器来说,其用途有且仅有两个,那就是躺在发射架上时起到的核威慑效果,以及被发射出去后的对敌彻底毁灭效果。相比之下,破坏力远达不到“毁天灭地”程度的战术核武器其实有着更多的用途,而且战术核武器尤其适合有核国家对无核国家使用,即前者对没有对等核手段的后者所实施的单向降维打击。
(可发射战术核武器的苏联“蛙-7”战术火箭)
冷战初期,当苏联掌握核武器技术并为陆军赋予一定的可发射战术类核武器的能力后,苏联陆军的“大纵深”军事学说其实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战术核武器仅被视作是一种“可急剧增强陆军火力”的手段。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苏联陆军对战术核武器的用法就是简单粗暴的“打击敌方重兵集群和打击常规弹药难以摧毁的坚固目标”,是典型的将战术核武器用于进攻作战的思路。
(美军的B-61系列战术核航弹)
而在与苏联互为死敌的美国这里,战术核武器在陆地战场上的作用也差不多,那就是消灭滚滚而来的苏联陆军装甲部队,以便尽可能地削弱苏军在装甲部队规模上的巨大优势。西德和意大利就是当年美军作战规划中“落下战术核武器数量密度最大”的国家,毕竟它们都将首先且直面来自苏联陆军的冲击。也就是说,在冷战时期的西方国家阵营中,核武器数量最多的美国将以战术核武器迟滞和阻止苏军的冲击脚步,属于将战术核武器用于防御作战的思路。
(可发射低当量核战斗部炮弹的核大炮)
由此可见,与可同时毁灭敌我的战略核武器不同,战术核武器绝非“六亲不认”。只要调节好当量、控制好敌我距离和掌握好使用时机,那后者就是一种“威力波及范围有限,但确实可在威力范围内有效实现对敌毁伤效果”的武器,这就是毁灭级的战略核武器和可在攻守两端灵活转换的战术核武器在性质层面的最大不同。
就以美国在二战末期投向广岛的原子弹为例,其核战斗部当量约为1.6万吨,拿目前的标准来看就属于战术核武器的范畴。在以破坏威力最强的空炸模式起爆后,广岛真正被完全摧毁的地域面积其实只有约12平方公里。而如果是当量更小的战术核武器,且以破坏威力相对较小的地面爆炸模式起爆,那波及到的范围也会更小。
(乌军已控制28个俄罗斯军民定居点)
正因如此,从理论角度出发来说,在爆发于俄罗斯库尔斯克州的交战中,我们确实不能100%地排除处于守势的俄罗斯会考虑以战术核武器打击境内乌军的可能性。而从现实角度出发来看,虽然俄方证实库尔斯克州已有28个居民定居点落入乌军手中,涉及的范围约为1000平方公里,但被乌军控制下的俄罗斯平民仅有约2000人。也就是说,平均算下来每个定居点的平民人数还不到百人,而10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人口只有约2000,显然说明相关地域真的是“极度地广人稀的边疆地带”。如果能尽可能地将平民百姓疏散出来,那对这种投入、开发和建设程度极低的边疆荒芜地带动用战术核武器,可能性就绝不为0,此举将让俄方更快更好地全歼境内乌军。
(动用战术核武器或是俄方的保底选项)
当然,最后要说的是,相关事情成真的可能性很小,基本是俄罗斯在迫不得已之时的最后手段。如果事情真的闹到了“不得不向自家领土使用战术核武器”的程度,那“战斗民族”的老脸也差不多就要丢光了,相信普京政府和俄军远不至于让事态发展至此。但以战术核武器打击境内乌军,或许确实已成为莫斯科方面的保底选项,在“军队-2024”论坛中展示相关模型或许就证明了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