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为给大家更好的使用体验,同城网今日将系统升级,页面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升级时间:2016-7-24 11:00 -- 2016-7-24 15:00

澳洲同城网

查看: 27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口结构巨变 中国两代人陷入“两败俱伤”的困境(图)

[复制链接]

32万

主题

19

金豆

25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性别
保密
积分
256690
金豆
19
鲜花
0
主题
328666
帖子
328667
注册时间
2019-12-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9-23 06:0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INNA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洪耀南观点:中国正面临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这一变化正在带来两代人“两败俱伤”的现象。 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老龄化问题加剧、社保压力与年轻人高失业率等社会经济挑战的相互交织。 老龄化危机与退休制度改革 中国的老龄化速度惊人,据估计,到2040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突破四亿,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这种结构性变化使得中国的养老体系面临极大的财政压力。 社保基金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并且在经济增长减缓和资本市场低迷的背景下,基金投资失利,退休金的可持续性成为沉重的负担。 在这一背景下,延迟退休的政策应运而生。 中国人大常委会决定自2030年起,将法定退休年龄延迟三年,同时要求养老金缴费年限由15年提高至20年。 这些措施旨在延缓社保基金的枯竭。 然而,对于即将迎来的退休潮,特别是1960年代出生、在文化大革命后进入职场的那一代人来说,这意味着他们的退休生活将更加艰难。 人口结构深刻变化 中国两代人陷“两败俱伤”的困境 中国各地方政府财政入不敷出,迫使医保改革大减补助,一度引发武汉老年人的抗议。 图:翻摄自推特影片 这一代人中的大多数人曾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国有企业中拥有“铁饭碗”,随着江泽民时期的国企改革,一部分人选择下海经商,但仍有相当多的人保留在体制内。 这些人如今面临着延迟退休和养老金缩减的双重压力,未来的退休生活或将比他们所期待的更加艰难。 青年失业与职场竞争 同时,中国年轻人面临的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 青年失业率高企,让政府进一步延迟退休年龄的决定,对年轻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原本因老年人退休腾出的岗位,如今将被延后,这加剧了两代人之间的职场竞争。 例如,美团等外送平台成为不少年轻人选择的就业出路。 中秋节过后美团CEO王兴的公开信,该公司在2023年有约745万名骑手,获得报酬超过800亿人民币,团每位骑手人均年收入为10738.26元。 如果骑手在一线城市月收入可达7354元以上,如果三线城市以下,月收入可达5565元以上。 信中也提到,过去三年每年招聘超过5000位应届毕业生,应届毕毕业生也只占美团骑手的千分之一而已,这表明年轻人越来越难在高技能和体制内的工作中找到位置,反而需要依赖低门槛的工作维持生计。 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青年在高失业压力下,不得不选择躺平或从事与其学历不相称的职位。 职场成为两代人“两败俱伤”的战场 中国延迟退休和高失业率的双重压力,只是哪一个急迫性更高而已。 退休金是每个月必须支付的现实,但青年失业率是可以延迟对付。 使得职场变成两代人共同竞争的战场。 对于年轻人来说,退休延迟意味着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被压缩,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加。 而对于老年人而言,随着退休年龄延迟,他们不得不在年迈时继续工作,承担更多的职业压力。 这种局面导致了两代人“两败俱伤”的结果。 老年人无法安心退休,可能需要依赖继续工作来补充日益缩水的退休金。 年轻人则面临更多的竞争,特别是在体制内的工作机会被延迟退休的老年人占据的情况下,难以找到稳定的工作,甚至选择“躺平啃老”或继续书延迟出社会。 结论 中国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增长放缓使得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的竞争加剧,这造成了职场上的两代人“两败俱伤”的局面。 延迟退休政策虽能在短期内缓解养老金压力,但长期来看,它让两代人同时陷入困境:老年人无法享有应有的退休生活,年轻人则难以在职场上找到立足之地。 未来,随着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加剧,中国政府在退休金制度和青年就业之间找到解决方案,就是'延迟',让问题不在马上爆了就好。
免责声明
澳洲同城网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网站内容由网友自由发布,发布者拥有所发布信息的版权同时承担相应责任; 若所发布信息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反馈给澳洲同城网,我们核实后将进行相应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外汇平台
金牌家政
汽车网



















wuliu
你想了解我们吗?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Facebook 官方Twitter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