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为给大家更好的使用体验,同城网今日将系统升级,页面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升级时间:2016-7-24 11:00 -- 2016-7-24 15:00

澳洲同城网

查看: 33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探》中神秘130年的“开膛手杰克”是他!(组图)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19

金豆

25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性别
保密
积分
256690
金豆
19
鲜花
0
主题
331088
帖子
331089
注册时间
2019-12-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INNA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唐探1900》正在热映。电影围绕“开膛手杰克疑似重现”展开,上演了一场扑朔迷离的探案之旅。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开膛手杰克”并非电影杜撰,历史上确有其人。 而这起案件,历经百年都没有告破。 19世纪末的伦敦东部白教堂地区,上演了一轮“世纪惨案”,5名女性被一个神秘杀手残忍杀害,凶手作案手段残忍还极其猖狂,一度写信嘲讽当地警方。 但警方就是没有办法锁定他,最终这轮案件成为“世纪谜案”,凶手的名字也成了恐怖、血腥以及神秘的代名词,他就是“开膛手杰克”。 130多年间,他的故事被改编进多部影视及文学作品,《来自地狱》《名侦探柯南》《血色迷雾》等。《唐探1900》也是借了这个故事的壳,巧合的是,就在电影上映不久前,这起百年悬案出现重要证据,开膛手杰克的神秘面纱终于被一把揭开。


血色教堂          1888年,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英国伦敦一片繁荣。每一个来伦敦的外国人,都被其迅猛的发展所震撼。从泰晤士河到海边,商船和军舰一个接着一个,“日不落帝国”的称号由此诞生。 可就在距离城区东边5公里不到的地方,有一个被折叠的角落。这里,街道又小又脏,与繁华的中央城区形成鲜明对比,几十个人挤在一个小小的房间里。贫穷与疾病折磨着居住在这里的每一个人。 这就是伦敦著名的贫民区——“白教堂”。


1888年8月31日清晨,伦敦巡警在此处巡逻时,看到一个黑影倒在路边。警察拿着灯光走近一看,才知倒在地上的是一个已经死去的女子。 她的脸部被打出瘀伤,部分牙齿脱落,颈部被割了两刀,正不断淌出鲜血。更可怕的是,其腹部被剖开,肠子被拽出来,腹中女婴遭利刃严重戳刺。 这场景,饶是经验丰富的警察也被吓得不轻。经与附近的居民沟通,得知这位死者叫玛丽(Mary Ann Nichols)。


● 玛丽·安·尼古斯:拍摄于1888年 玛丽与丈夫有5个孩子,原本幸福的生活因为丈夫的婚外情而幻灭。悲伤的玛丽只能借酒消愁,结果丈夫以其酗酒为由与她分居。 玛丽没有工作,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跟另外一个男子同居。这事被丈夫知道后,丈夫直接起诉玛丽生活不检点,并以此停掉了每周应给她的生活补贴。穷困潦倒的玛丽没办法,只能来到“白教堂”,靠出卖肉体赚点钱。 被害的前一夜,玛丽在酒吧喝醉了,她试图寻找一个能落脚的地方,却因为身上没钱而被赶了出来。她踉踉跄跄地走在街上,被一个朋友看到。朋友试图让她跟自己一起回公寓,被玛丽拒绝了。玛丽不想让朋友为自己垫付住宿费,她说自己会去赚住宿的钱。 “用不了多久我就会回来的。”玛丽说道。 说完这话,她就离开了。朋友看着玛丽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怎么也没想到,这是她们的最后一面。 警察在发现玛丽的尸体后,第一时间与之前的一桩案子联系起来。就在前不久,一个妓女(艾玛·史密斯)在凌晨工作结束后,遭到两三个男子的袭击,最终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 艾玛·史密斯(Emma Smith) 跟踪袭击事件),摘自《警察新闻画报》(The Illustrated Police News) 警察认为玛丽的死也一样,都是因为流氓索要钱财不成而起了杀心,因此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加之风尘女性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舆论认为她们的死都是咎由自取,民众也没有心生警惕。 但是很快,更恐怖的事情就来了。


惨案重现              1888年9月8日清晨5点多,安妮·查普曼(Annie Chapman)的尸体在一个公寓后面的小庭院被发现。


● 安妮·查普曼,拍摄于1888年 她的颈部有一道勒痕,喉咙被割开,腹部被剖,肠子被甩到她的右肩上,部分子宫和腹肉被割走。 安妮生前的经历也和玛丽类似,同样酗酒的她,很早就离开了家,为了生计沦为风尘女子。9月7日晚上,她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酒上,身无分文只能露宿街头,这才遭遇不测。 十天之内,两名女性遭遇不测且死状都异常恐怖,伦敦警察终于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命案。但面对如此重大的案件,警察也有点懵,不知如何下手。就在他们被案件折磨得头痛不已的时候,凶手竟主动来了一封信。 1888年9月25日,英国中央新闻社收到一封信件。





在信中,他嘲笑警方的无能,并挑衅说自己会一直杀害这群“婊子”,直到自己被抓住。 最后,他在信中署名“Jack the Ripper”。“Ripper”翻译过来为撕裂者,两名受害者又都被开膛破肚,所以人们给了这位凶手一个诨名——“开膛手杰克”。 后来有专家称,这封信不是凶手寄的,只是当时的记者为了放大这个事件而搞的恶作剧。 但在当时,这封信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轰动,“开膛手杰克”的名号也流传开来。 隔天,警方又收到一张“死亡预告”明信片,里头称不久之后的一个夜晚,将会发生两起命案。


没过多久,这个预言便应验了。 1888年9月30日凌晨,一具惨不忍睹的女性尸体被发现在白教堂区的伯纳街。尸体腹部到盆腔底端被切下,子宫以及部分私处被切除。 经辨认,死者名为伊丽莎白(Elizabeth Stride),生前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当仆人,因为被男主人性侵而未婚先孕,后来沦为风尘女性。 在伊丽莎白尸体被发现的45分钟后,另一位死者凯瑟琳(Catherine Eddowes)被发现死在1.6公里外的主教广场。她的喉咙被割得几乎见底,鼻子顶端被切掉,从胸骨到私处被整个剖开,内脏器官统统被挖了出来。 后来人们把这天晚上称为“双尸之夜”。 两个月四起命案,一夜双尸,这凶残程度,让民众恐慌到了极点。人们纷纷把矛头对准了警方,认为他们办事不力。迫于压力,伦敦警察厅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警力在夜间巡逻。也许是警察的部署起了作用,又也许是因为民众的警惕性提高,很长一段时间开膛手杰克都没有了动静。 但就在大家逐渐放松警惕时,他又卷土重来,并给人们献上了自己的“闭幕之作”。 1888年11月10日早上,在米勒巷13号的房门前,房东敲着门来收住客凯莉(Mary Jane Kelly)的房租。 米勒巷是一条挤满了工人小屋和公共厕所的小巷,巷子里的13号是一个单人房,小得只够放下一张床。几个月前,凯莉搬了进来。


● 凯莉的住处。图源:《国家地理杂志》 房东敲了半天门没有人应答,他透过窗户上的洞往里看去,那一瞥直接把他吓得三魂丢了两魂。 “我这辈子都忘不了房间里的惨状。” 凯莉的屋子就像被一只嗜血猛兽光顾过一样,到处都洒满了鲜血,她被一刀切至脊椎骨,整个躯体被肢解,鼻子和耳朵被切掉。屋里桌子正中摆着凯莉的心脏、肾脏和胸部,正中墙上还挂着一段肠子。 这几名受害者里,凯莉是唯一死在室内的,也是死状最凄惨的。凯莉死后,开膛手杰克就神秘消失了。 是害怕被警察发现而收手,还是更换了作案手法以掩盖罪行?又或者良心发现收了手? 无人知晓。但无可置疑的是,开膛手杰克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恐慌,加上他迟迟没有落网,更加激起了民众的抗议。


●  “开膛手杰克”的残暴被媒体大肆报道  最终,伦敦警局警长迫于压力辞职下台。 其实,自案发以来,警察从来没有停止寻找凶手的下落,只是在那个没有指纹和DNA比对的年代,寻找凶手难上加难。           


嫌疑人们          19世纪末的英国,无论警察的侦查手法还是验尸手法都尚未成熟,因此在那时候,给人定罪的方法无非就两个——想办法让一个人认罪,或者是当场逮住犯人。可是开膛手杰克案件,让这两种常规手段都无法实施。 犯人都是在夜间鲜有人烟的地方作案,除了第二个受害人安妮的案件外,其余的案件都没有人在案发时听到呼喊和尖叫,这让目击证人的数量和警察当场抓人的概率都大大降低。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因素极大地影响了警察的办案进度。 首先,那时没有保留犯罪现场的意识,尸体都是在清洗后再开始验尸,这让很多关键证据都被毁掉了。其次,当时警方文档的管理和保存缺乏规范,导致很多与案件相关的资料出现混乱与遗失。 虽然困难重重,伦敦警察还是凭借鲜有的证据,总结出嫌疑人的3个特点—— 第一,从受害人都毫无反抗迹象来看,凶手应该是个身强力壮的男人,且看起来可能人畜无害、穿着得体。 第二,从凶手能够准确移除尸体器官来看,凶手应该擅长用刀,或是从事医生、解剖等相关工作。 第三,凶手作案时间多在周末和凌晨,所以,他在白天应该有一份正式的工作。 此后被传讯的人不计其数,其中100多个被列入犯罪嫌疑人名单。有当地的贫户、劳工、医生、画家、律师……甚至还有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子、丘吉尔的儿子。


● “开膛手杰克”嫌疑犯 最终,警察锁定了嫌疑最大的6个人,但后来都因为证据不足而释放。案件也就这样一直悬着,这一悬就是130多年。


● 6大嫌疑人 这130多年间,“开膛手杰克”成为邪恶的象征,人人闻之色变。他频繁出现在小说、影视戏剧等各类作品中,对他形象的不同诠释,让“开膛手杰克”更加扑朔迷离。 直到130多年后的今天,开膛手杰克的身份终于隐隐浮出水面。     


真凶浮现          据英国《泰晤士报》2025年1月13日报道,“开膛手杰克”连环杀人案真凶,身份或将大白于天下。 事情是这样的—— 1888年,在第四名受害人凯瑟琳的遇害现场,警察发现了一块血迹斑斑的披肩。据警方推测,凶手很可能是用这块披肩擦拭过凶刀,之后在逃跑的过程中掉落。 当时调查现场的警官辛普森看到这条披肩做工精良、样式独特,应该价值不菲,便向长官申请留下这条披肩,并把它当作礼物送给自己的妻子。


妻子看到这条满是血迹的披肩后吓坏了,便将它存入了一个盒子中,从那之后就没有动过,代代相传,直到2007年被英国商人爱德华兹买下。


● 2007年罗素·爱德华兹买下这条百年老披肩 这条仅存的证物,成为锁定凶手的关键证据。研究人员对这块披肩进行了检测,发现上面有男性体液的痕迹。案发现场只有凶手一个男性,这些体液只会是凶手本人的。所以,确认这些体液来自于谁,几乎就可以锁定凶手。 于是,检验人员找来了当年部分重大嫌疑人的后代一一检验,最后发现,体液的DNA,与当初6大嫌疑人之一的亚伦·柯斯明斯基(Aaron Kosminski)后代的DNA匹配程度接近100%! 也就是这个人——


这一发现,令人振奋不已! 亚伦·柯斯明斯基出生于波兰,为了逃脱沙俄的统治,在1880年移民伦敦,并在白教堂区定居,成为一名理发师。后知后觉来看,柯斯明斯基完美符合了警方总结出来的那3大特征。 首先案发那年柯斯明斯基23岁,正值身强力壮的年纪;他白天是个理发师,有正式工作;因为工作原因,他对各种剪刀、裁刀也都能娴熟使用。3大特征全部能够一一对应。 更重要的是,有研究人员称,从案发现场披肩的样式看,很可能生产在沙俄的圣彼得堡附近。柯斯明斯基曾经在沙俄统治的地区生活过,因此那条披肩很可能是属于他的。另外,当初还有目击证人说,看到柯斯明斯基攻击过遇害人,但这个证人一直拒绝出庭指认。 1891年,柯斯明斯基由于拿刀子攻击他的姐姐,被诊断为精神分裂并被送入精神病院,直至1919年因病去世。这基本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从凯莉被杀后,“开膛手杰克”就再未作案,因为彼时彼刻,他已经被关在了精神病院里。 目前,虽然有了证据,但这起案件需要获得司法大臣的许可才能进行调查。作为世纪悬案,无论是受害者的后代还是嫌疑人的后代都支持继续调查。


● 受害人凯瑟琳的后代卡伦·米勒呼吁进行新的调查 一个百年悬案真相已隐隐浮出水面,但这起案件背后,隐藏的是巨大的社会问题。 工业革命时的伦敦,一座座烟囱喷出的黑烟,为英国带来巨额财富,可这是用多少伦敦东区人们的辛勤劳作才换来的。在那个以身份定地位的年代,从波兰和其他东欧国家移民的人,被当作最廉价的劳动力。 他们挤在阴暗潮湿的角落中,每天起早贪黑,却只能眼看着钱财流入上流人士的口袋,城市的工业化进程更是拉大了贫富差距。那些蜷缩在白教堂暗巷中的移民、妓女、劳工,他们的血与泪早已渗入大英帝国的基石,成为辉煌叙事下无法剥离的裂痕。邪恶就在这种裂痕里逐渐滋生。 柯斯明斯基就是其中之一,而那些可怜的底层女性,就这样成了他刀下的牺牲品。开膛手杰克,实则是那个时代英国繁荣社会的阴暗面。他的出现,不仅是对女性的残害,更是对整个英国社会道德和正义的无情嘲讽。 这个案件也引发了人们对社会公平的反思,它成为那个时代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契机,让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改善社会环境,如何为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它不仅仅是一个百年的谜案,更是一个时代的警示:开膛手杰克或许从未真正消失。他化身为数据时代的新型剥削、性别暴力的隐形链条、贫富沟壑中的无声呐喊。真相的尘埃落定,从来不是终点。
免责声明
澳洲同城网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网站内容由网友自由发布,发布者拥有所发布信息的版权同时承担相应责任; 若所发布信息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反馈给澳洲同城网,我们核实后将进行相应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外汇平台
金牌家政
汽车网



















wuliu
你想了解我们吗?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Facebook 官方Twitter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