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为给大家更好的使用体验,同城网今日将系统升级,页面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升级时间:2016-7-24 11:00 -- 2016-7-24 15:00

澳洲同城网

查看: 25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交流] 不对孩子发脾气的小绝招:请学会用“我”字开头

[复制链接]

445

主题

1373

金豆

61

积分

高逼格超版

Rank: 8Rank: 8

性别
保密
积分
61
金豆
1373
鲜花
5
主题
445
帖子
500
注册时间
2015-6-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16:41: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澳大利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kcvo 于 2015-11-29 17:42 编辑


文丨杨杰
我发现自己在咨询过程中有一多半的精力,都在处理亲子双方的情绪。我常常在心里感慨:如果能把情绪问题剥离出去,就事论事地解决家庭教育问题,亲子沟通其实非常简单。

许多父母都说: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绪太难了,尤其在孩子犯错的时候。而且,自己忙得团团转,哪里有心情与孩子温和互动?我也曾经是脾气急躁的人,非常理解家长们的这种心情。在此,我结合咨询经验和自己的体验,来谈谈情绪管理。


坚持几年后,我成了性格温和的人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被头痛所困扰,当时特别怕生气,一旦生气,头痛立刻加重。因此,遇到生气的事情时我必须克制自己。

为了不去想那些令人生气的事情,我常常像念经一样,在心中默默地念叨:我不生气,不生气,坚决不生气……这样做就是为了阻止自己发火,等情绪稍微平复一些,再回头思考。

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是这样坚持几年以后,我忽然发现自己变成了性格温和的人。

从我个人的体会来看,自我克制的滋味并不好受,但要改变爱发脾气的习惯,自我克制绝对是必经阶段。

当然,仅仅克制还不够,保持克制,只是为了安然度过情绪爆发的危险期。等平静下来,则要回头处理自己的情绪。我发现,许多家长克制完情绪后便不再对情绪展开工作。这不是处理情绪,而是在压抑情绪,数次积累之后,情绪的火药桶便会彻底爆发一次。其实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这样做危害更大。

一件事情让我们感到生气,一定是有缘由的,我们不妨重新回到这件事情本身,了解自己的困境和需求。我们可以换个视角抚慰自己的心情,同时,看能否找出更温和的处理方法来替代发脾气。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只有这两个步骤都完成了,才算真的把这件事情处理完,也只有这样才不会积累负面情绪。


不要单纯压抑情绪,而是想出解决办法
有时候,我也会充分发扬阿Q精神。遇到特别生气的事情,我会问自己两个问题:这件事情,3年之后你还能想起来吗?那时候你还会生气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一定会在当下把事情处理完。

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我就对自己说:既然3年后都不记得了,今天何必生气呢?通常3年后还让人纠结的事情,不会超过1%。

许多家长对孩子发完脾气,往往用不了3个小时,就会感到特别后悔。因此在对孩子发脾气之前,也不妨问问自己这两个问题,如果你很快就会后悔,何必发脾气呢?这样想想,气往往就消了一半。

遇到父母控制不住情绪的情况,我通常会建议他们主动将自己隔离几分钟。这一小段时间是情绪爆发的危险期,如果选择让自己安静地待一会儿,发脾气的概率会大大降低。

同时在这段安静的时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理清思路!不管我们怎样生气,事已至此,我们必须想出对策,想好接下来怎么办。比如,有几个处理方法?各有什么利弊?孩子接下来可能会有怎样的回应?我们该怎样对待?

之所以对孩子发脾气,往往是因为我们无力处理当下的局面。如果我们能找到很好的策略,谁愿意发脾气呢?因此,我们的任务不是单纯压抑情绪,而是想出更好的解决方法来。

这个思考的过程不妨用书写的方式记录下来。最近几年我一直在用这个方法。我发现一个人思考时心里会千头万绪,写下来则会变得很清晰,更容易取舍。

后来,在一个访谈节目中,看到一个企业家也用这个办法。他说遇到让人火冒三丈的事情时他会坐在办公室里,把自己对这件事情的念头一股脑地写下来,写完了就发现情绪平静了,办法也出来了。

就算没有突发事件,我们每天也会不经意地积累很多负面情绪,因此处理情绪的工作需要天天进行。这并不是勉为其难的“作业”,而是疼惜自己的最佳方式。

每天晚上梳理一天的感受


几年前,我在一本心理学书籍上看到这样的话:人的信念非常重要,有的时候,一个非常细小的念头,都会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我就琢磨,怎样避免小念头制造大麻烦的这种情况发生呢?于是我开始每天晚上回头梳理一天的感受,如果有不舒服的感觉,马上去寻找源头,因为是当天发生的事情,一般都能找到根源。

这是一个很好玩的过程。梳理之后发现,许多时候,心里不痛快的感觉,往往就是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自己一个很琐碎的甚至是“没经过大脑的”念头引起的。

在咨询过程中也常常有类似的情况,比如有的家长在闲聊中,听说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优秀,一想到自己的孩子就有点失落。回家看到孩子总觉得心里不顺畅,如果恰好有个导火索,负面情绪就会爆发出来。

其实事情本身未必那么可气,是之前的负面认知搭了便车。这许许多多的琐碎想法给我们带来层层叠叠的烦恼,如果不及时追踪,父母们只能被痛苦所困扰,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因为什么而痛苦。

渐渐地,我把每晚的梳理工作变为随时的追踪和记录。我的书桌上总有一个小本子用来记录自己的负面念头,随时思考并把感悟记录下来。

这是一个高效处理情绪的方法,而且大大减轻了大脑的负担,可以让我空出更多的“内存”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现在,我非常喜欢我的状态。

这种处理情绪的方法最开始实施起来比较慢,而且因为要重新去面对不愉快的事情,难免会有情绪反应。但渐渐地,我处理情绪的速度在不断加快,有时候处理一个念头只需要半分钟。

有的负面情绪和童年成长有关

还有的时候,生活中没发生任何不愉快的事情,我们内心却产生了真实的负面情绪。这往往与我们的童年成长有关,我也是最近才深刻体会到这一点。

有一件小事启发了我。每次我看见许多书胡乱地堆在书桌上,就会对自己说,应该把书整理一下!紧接着我就感受到内心有一丝细微的抗拒力量:我不想做!于是整理书桌成了悬在我心头的一个任务。

每当看到那一堆书,心里的两个声音都会一起登场:“应该整理一下!”“我不想做!”通常否定的力量会占上风,这件小事会一拖再拖,每次看见那堆书,心里都会不舒服。

直到自己忍无可忍,就抽空把书整理了一下。结果只用了一分钟书桌就变得非常清爽。我心里想:就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会拖了好几天,非得让自己的内心陷入困扰才做呢?然而下一次,我又陷入了这个怪圈。许多小事都是如此,比如应该去趟超市,或者应该给某人打个电话……却又纠结要不要马上去做。

经过深入分析,我发现自己的内心有一个思考的模式。还以整理书为例,在“应该把书整理一下”之后,还跟着一句话:“看看你,总是乱扔东西,不知道随时整理。”接下来,心中才升起对抗的念头:“我不想做!”此前,我一直忽略了自我责备的念头,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抗拒什么。

觉察到自我责备,我立刻明白了:小时候,妈妈就是这样责备我的,她总是数落我没有物归原处的习惯。我不由惊呼:“内在父母”的力量实在太强大了!我完整地复制了父母责备我的方式,每天非常“敬业”地用这个程序谴责自己。这么多年,我的内心成了两股念头的战场,如果不是学心理学,也许我终生都会被这些琐碎的念头所侵扰。

这个细微的发现让我感到非常吃惊。许多人的情绪容易习惯性低落、烦躁,自己却找不到源头,也不知道该怎样处理。其实,我们都带着童年的影子生活,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积累各种暗伤。我们值得为自己停下来,看看究竟是怎样的念头在阻碍自己。

自从发现自我谴责的倾向以后,我非常注意心中的念头,一旦有轻微的不舒服的感觉,我马上回头去想,并且立刻把自我谴责改为自我期待。比如再看到书桌杂乱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请整理一下,我喜欢清爽的感觉!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从小到大一直伴随我的不舒服的感觉消失了。

我们的成长历程并不完美,但我们都要努力学习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不转移,不蔓延。如果我们不是成熟的人,如果我们不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那么,“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孩子就会成为我们负面情绪的重灾区。


把发脾气变成一种沟通


随意发脾气就像乱扔垃圾一样,是不好的行为。不要把家变为负面情绪的垃圾桶,也不要把孩子变成替罪羊。其实情绪并不是坏东西,负面情绪中往往也隐藏着我们的需要和诉求,如果我们认真对待,会更了解自己,也更懂得满足自己。


我发现,很多家长发脾气都是“即兴”的。比如发现孩子没做作业,立刻火冒三丈狠狠地批评孩子,其间难免口不择言,而且还翻出旧账。

训斥完孩子往往丢下一句:“作业是你的,我再也不管你了,你看着办吧!”这最后一句话显然是赌气的,如果真坚持这个原则就没必要发这么大的火。家长只是发泄了情绪,并没有解决问题。

我也不主张一味地压抑情绪,那就仿佛把霉变的垃圾藏在了地毯下面,虽然看不见,我们却会一直被难闻的气味所困扰。

我总是对家长说,当发脾气在所难免的时候,请把发脾气变成一种沟通!如何做呢?简单地说就是定好目标,划定界限。不要“即兴”地发脾气,而要确定一个理智的目标,并且要坚持就事论事的原则:“干净地争吵”,绝对不翻旧账、不攻击孩子。这样可以把发脾气的危害降到最低。

为此我曾经和一位妈妈总结发脾气的流程。如果我们用遍了所有的温和方法依然无效,当我们决定发脾气的时候,不妨坚守三个清晰的表达:“我看到……我感到……我希望……”要特别注意的是,三句话都要以“我”开头。如果用“你”字开头,特别容易变成指责孩子,那样的话就不再是“干净地争吵”。

以没做作业为例,我们不妨这样向孩子表达:“上午有充足的时间,我们约定好中午以前完成作业,我也很信任你,可是我发现你一直在玩游戏看电视,作业一点儿都没做,我很生,也很失望。我希望你在晚上六点之前完成作业。如果你一直这样,下周我会考虑加强监督。”

表面上看这个方法显得对问题过于轻描淡写,只说了几句话而已,其实,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点到为止”非常重要。教育的力量是一个累加的过程,一次这样做未必能看到效果,但坚持这样做,就会看到令人惊喜的改变。

有的家长总觉得孩子当时俯首认错,才算教育到位,其实,有时候孩子虽然没说什么,但行动上已经认错了。如果非得逼着孩子低眉顺眼、诚惶诚恐,累加起来则是过度教育。这样的结果就是彼此积累怨恨,影响亲子互动的结果。

父母管理好情绪,表面上看似乎是为了孩子,其实最终成全的是自己。当我们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共处后就会发现,人生的喜悦和幸福,原来触手可及。




免责声明
澳洲同城网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网站内容由网友自由发布,发布者拥有所发布信息的版权同时承担相应责任; 若所发布信息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反馈给澳洲同城网,我们核实后将进行相应处理!
官方微信公众号
澳洲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微信上也能找工作,找房子?关注万能的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localsyd,找到你找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外汇平台
金牌家政
汽车网



















wuliu
你想了解我们吗?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Facebook 官方Twitter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