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为给大家更好的使用体验,同城网今日将系统升级,页面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升级时间:2016-7-24 11:00 -- 2016-7-24 15:00

澳洲同城网

查看: 113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要吐槽] 清醒吧!你正追捧的西式宽松教育,却悄悄地完成了孩子和社会的分层

[复制链接]

445

主题

1373

金豆

61

积分

高逼格超版

Rank: 8Rank: 8

性别
保密
积分
61
金豆
1373
鲜花
5
主题
445
帖子
500
注册时间
2015-6-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6 08:47: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澳大利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暖暖妈的话:

  总有好多人问我,“会不会把暖暖送到国际学校?国内体制内的公立学校压力那么大,对孩子来讲是不是太残酷?放眼西方,一直崇尚宽松教育,却能真正培养出有创新,有价值的人才。”这个问题思考了很久,我觉得我心底的答案会是否定的,但却一直找不出足以说服自己和旁人的理由。直到读到了这篇文章,如获至宝。我想,这就是我一直在追寻的答案吧!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不管在哪个国家,机会从来都只留给做好准备的人。


文章转载自《燕赵都市报》

BBC纪录片中没敢讲的故事:西方宽松的教育在偷偷地完成社会分层

  一部由BBC拍摄的纪录片《中国老师在英国》正在中国网络世界走红,中国老师教的英国学生实验班在数学、自然科学的最终考试成绩比起英国老师教的那组学生整体成绩高出10%,而有关于中外教育比较的话题也再次引起公众关注。与中国教育以显性的应试来划分学生群体不同,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

  大多数刚到欧美发达国家的国人,通常会感慨其教育的宽松——隔三差五的假期、三点钟就下课的学校、近乎于游戏的课堂教学以及老师们体贴耐心的鼓励,似乎只要孩子表现得不那么弱智,就可以轻松得到老师的肯定。作为一个家长,你会情不自禁地觉得,在欧美读书太轻松了、太容易了、太简单了。大多数在欧美短期待过几年的家长,都会把这种印象带回国内,作为他们与朋友们闲聊时的重要谈资。

  可是在这些印象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故事。我在联合国机构工作的时候,曾经有一位特别不喜欢当地的美国同事,每天都在计算回家的日程,几乎是熬着过日子的节奏。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不回国工作呢?他告诉我,在这里熬着的最重要原因,是联合国能为其雇员报销三分之二的子女教育费用,而他回国只是一个普通教授,很难负担起孩子上私立中学所需要的学费。我又问道,“那为什么不去免费的公立学校呢?”这位同事笑笑的表情像极了国内到处借钱买学区房的家长。



  几年以后,我去了美国,发现当地小学下午3点放学,但是只有黑人邻居的孩子跑跑跳跳地回家了,而在这个时候,大多数白人和华人的孩子,都背着书包、拿着乐器,去了各种辅导班。

  欧美的中小学的确与中国的中小学存在巨大不同,在那里,学生可以不承受任何压力。然后在快乐几年之后,大多数的孩子也就这样了,他们或者去社区大学再混几年,或者直接去找些底层的体力工作度日,或者直接开始拿失业补助,在街上闲逛。

  在美国,一个不去辅导班补课、不花大价钱去学习才艺参加社会活动去丰富自己履历的孩子几乎没有可能进入名牌大学。欧洲的情况好一点,因为当地的社会福利较高,很多学生能够较容易地进入好大学,可是这不并意味着在公立中学没有打下良好基础的他们能顺利毕业。我在鲁汶时曾惊讶于大学生天天狂欢,一位教授冷冷地告诉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过是来这里吃喝几年,体验一下生活。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拿不到学位的。”



  坦率来说,在西方社会,孩子们的确可以有一个开心、幸福的中小学,但“更少的学习、更多的游戏、更宽松的管理”,实际上意味着如果想要跻身社会精英,你需要更自律、更多的课外辅导与公立教育之外更多的社会资源。与中国教育以显性的应试来划分学生群体不同,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大多数老百姓的孩子在这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沉淀了下来。

  说到底,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的不同,绝不仅是方法上的不同,而是教育功能定位上的不同。中国的教育是底层向上攀登的阶梯,平民子弟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吃苦受累。而西方的教育则是一个分层机制,它的大众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教育,买不起的人则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



  在BBC的纪录片中,英国学生的顽劣,似乎再次印证了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更为出色的惯常判断。这种判断又总是引发“为什么中国学生在大学阶段后劲不足、创新不足”的老问题。而有关讨论,最后往往会被聚焦到“中国的应试教育不鼓励创新”这一结论上。

  然而很奇怪的是,这样一个“常识”似乎完全忽略了我们近邻日本与韩国的情况。作为近几十年来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两个创新大国,这两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恰恰是以“应试”为鲜明特征的。如果我们仔细了解一下韩日中学的自杀、高考复读现象,去他们考场外看看各种“请神符”,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应试甚至比中国还要残酷。为什么他们的应试就没有妨碍创新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相对优势,是一种不恰当比较得出的结果。

  在BBC的记录片里,英国学生的确跟不上中国老师的进度;但不能忽视的是,英国公立中学与中国公立中学虽然名为“公立”,实质却相差甚远。来英国教书的这几位老师,基本上都来自中国优秀的公立中学。在大多数中国城市,小升初的环节已经相当激烈,能够挤上重点公立学校的孩子往往都经过了非常良好而严格的教育。

  这意味着,这几位老师在英国中学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标准,其实是针对中国精英学生的基础与天赋而形成的。然而,英国的公立中学与我国的不同,它比较严格地贯彻了学区制度,在13-14岁这个阶段,它的学生处于一个鱼龙混杂的自然状态,基础较差的孩子跟不上中国老师的教学进度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虽然都被冠以公立的称呼,但西方的公立教育是大众教育,中国的重点公立中学是精英教育。两者比较其实是拿我们的上马比英国的下马。以此来判断谁的基础教育更好,其实完全偏离了真相。与自由散漫、福利过度的公立教育不同,西方私立精英学校的风纪严格、学业压力巨大,要想跟上其教学进度绝非易事,在许多地方甚至比中国的重点中学还要残酷。坦率而言,如果中国老师遇上这样的学生,可能展现的将会是另一个效果。

  在近十年来,中国的教育无论是在大学还是在中小学,都经过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既出于中国教育对中国社会快速变动的回应,也在很大部分出于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一些人常拿英美公立学校来做素质教育的模板,强调快乐学习,强调减负,结果造成了公立教育在内容上的缩水,质量上的下降。这实际上逼迫着家长们在课外时间投入更多的资源,而无力购买教育资源的孩子则越来越难以通过自己的勤奋在课堂上弥补这种资本上的差距。



  国外一些嬉闹散漫的所谓现代公立教育,其实不过是政府提供的最低标准公共产品。我们不能把这些标准当做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也不能把这些标准当做西方教育的真相。中、日、韩等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在公立教育上往往都显得比西方社会要残酷,但这恰恰也意味着,这些国家的公立教育更能让平民子弟实现向上的流动。

  一旦所谓素质教育的改革,让贫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那么用更加残酷的平民教育来填补差距就成为了必然,而这恰恰是超级中学出现的根本原因。

以下评论来自公众号:好学易教育
  众所周知,随着国内众多家庭的经济好转,他们有很多机会见识了西方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模式,但他们回来后根本没有经过理智地分析和比对,根本没有真正站在我国国情理智地去分析彼此的优劣,反而大讲特讲什么西式的快乐学习是多么的好,而中国一直以来以优势见长的公立教育受这些不明表里的声音而影响越来越大,反而慢慢把很多传统的优势给摒弃了,一旦换了一个所谓西式教育快乐学习的模具,其结果必然是“百世英名毁于一旦”!国内众多城市,很多民办学校打败百年公立名校就是明证。

  中国教育,应试教育有没有用?上文已经很清楚地分析了,请允许我再说一遍——“中国的教育是底层向上攀登的阶梯,平民子弟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吃苦受累。而西方的教育则是一个分层机制,它的大众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教育,买不起的人则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多么深刻的阐述,多么有力透纸背的理性分析,直击问题的本质!

  中国的现行教育模式有没有用,还得事实说话:


  • 中国数十年来普遍科学技术来被封杀、被封锁,高端技术,尤其是保家卫国的尖端武器技术与装备等都是自己一手一脚搞出来的,这些科学家绝大多数都是当年应试教育出来的“书呆子”,这没有错吧;


  • 中国现时拥有唯一可以跟美国媲美的技术人员和科研力量队伍,这些更是应试教育的模式下野蛮生长起来的高级知识分子,这也没有错吧;


  • 每年数十万在西方顶级大学求学、并拿得全额奖学金的中国留学人员,这些应该也是应试教育“书呆子”、“木头人”出来的;


  • 你隔壁的那小伙子小时候也是一天到晚学习的“书呆子”,不过,他现在是华为高级工程师,年薪100多万……


  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暖妈总结:
  曾经看过一张照片,“哈佛大学凌晨4点的图书馆”,国人都惊诧于传说中素质教育出身的美国,居然那么多的白人学生却在更努力拼搏的参与残酷竞争去获取成功。诚然,每个人对人生都会有不同的选择,常人所追求的成功并不一定是所有人的目标。也有很多人更愿意选择平淡安稳的生活,简单朴实的快乐,这没有错!但如果真以为西方那么多才华横溢的创新人才都是西式的宽松教育的产物,就真的大错特错了。成功,只垂青真正奋斗过的人。

  也许会觉得我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暖妈自己就是典型的体制内教育下走出来的例子。当年多少个夜晚的寒窗,才有了高考全省文科第三考进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北大硕士毕业之后再成为某世界顶级咨询公司的战略顾问。也许会有妈妈问,这些得益于你后来的专业知识,那你过去做过的那些数学题,写过的那些八股作文,现在还有什么用?

  到底有没有用呢?喏,你不正看着我写的文章么?:)

免责声明
澳洲同城网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网站内容由网友自由发布,发布者拥有所发布信息的版权同时承担相应责任; 若所发布信息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反馈给澳洲同城网,我们核实后将进行相应处理!
官方微信公众号
澳洲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微信上也能找工作,找房子?关注万能的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localsyd,找到你找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外汇平台
金牌家政
汽车网



















wuliu
你想了解我们吗?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Facebook 官方Twitter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