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这些年日本高龄少子化的不断加剧,日本“用人荒”可以说是日益严峻。
为了缓解用人问题,从今年4月份起,日本开始实施了“新5年计划”,将日本具有特定技能的外籍劳工人数上限,从目前的34.5万提高至了80万人。
一边是用人告急,另一边日本企业对外国劳工的歧视和差别对待却依然层出不穷。
就在前两天,一名计划在明年(2025年)从专门学校毕业的学生A桑在互联网上发表了一篇引起争议的帖子。
A桑说道,虽然他祖籍是尼日利亚,但他在日本出生、长大,并拥有日本国籍,从小就作为日本人在日本生活,但在面临毕业找工作时却因姓名被认定为外国留学生而遭到了企业的拒绝。
事情的来龙去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20岁的A桑因为面临着明年就毕业的现状,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开始了积极的就职活动。
他在一个名为“あさがくナビ”的求职网站上看到一家心仪的公司在招聘。各方面条件和要求都和自己很契合,于是就报名申请参加企业的说明会。
不过事情似乎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顺利。
没几天A桑就收到了那家公司发过来的邮件,邮件中写道,“您好!感谢您申请参加我们公司的说明会。虽然猎头中介给您发了招聘邮件,但我们非常抱歉地通知您我们公司不招收留学生。我们对此深表歉意。请接受我们诚挚的歉意。 人力资源部”
收到这封被拒绝的邮件时,A桑也彻底炸了!
他说,企业方仅凭名字就判断自己是留学生,真的很无语。于是连夜发了篇“小作文”去申讨这家公司的歧视行为。
在邮件中A桑给这家公司写道,“根据一个人的外表或名字来判断他是不是外国人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拜托请以后不要再做这样的事!”
收到邮件后,公司那边也惯性拿出了日本人犯错就鞠躬的架势,连忙回复道,“我们对此次事件深表遗憾。今后,我们将加倍努力改进。”
看到A桑的发帖后,很多网友非常愤怒,表示就应该曝光这种无良公司。但A桑非常理性,并没有把公司名公之于众。
也有人说,自己也是在日本的混血,在毕业求职时候在好几家公司也遇到了相同的情况。有人甚至因为自己的外国名字而被拒绝租住公寓。
为了调查事实,记者也特意给这家公司打了电话,不过电话那头却说,现在负责人不在,所以无法确认事情的真相。这件事情可能由此也就会不了了之。
对于这次事件,很多日本网民都表示不能苟同,也赞同A桑将这样的事情曝光出来。
这是公司的失误,因为只要看一下报名表,就很容易分辨出你是不是留学生。我认为这个人的回复邮件也写得很好。我以为将这样的信息传达给学校也是很自然的。至于是否放到社交网站上,这取决于个人。公司虽然说缺人,但却不怎么聘用应届毕业生,这让学生们很沮丧。
无论注册信息是否存在怀疑,甚至不检查就认为应聘者是留学生而不将其纳入招聘程序,这也太不合时宜了。如果应聘者是海外公民,根据国家的不同,可能不允许直接就业,因此有必要和一些公司合作。但我认为,在没有事先确认的情况下拒绝应聘者,而且不按套路出牌,定义对方为留学生然后堂而皇之告知不采用,我觉得这是恶意的。
我认为在社交网站上提出这个问题,是对社交网络的适度利用。在极端情况下,如果你不曝光这些信息,你甚至可能会被所有公司“一视同仁”。我认为这是对社交网络的一种巧妙利用,而且我认为这种利用社交网络的方式要比商业世界中那些八卦、诽谤的人更 "适合社交网络"。
现在,公司甚至不能将年龄或性别作为雇用条件,但歧视在公司内部已经决定了雇用条件。我刚毕业的时候,简历上有一栏写的是出生地,公司有一个本子,可以根据出生地查到你是否有受歧视的背景。尽管他们在招聘时努力消除歧视,但雇主还是有他们的标准。这是一个被隐藏起来的事情。此外,由于在网上申请工作很容易,雇主的选择标准也越来越严格。如果公司事先宣布不录用留学生,可以补充一句申请人不能是留学生。但不能说公司本来就不录用留学生,这样就出现了偏差。如果公司因为无法说明的招聘标准而拒绝应聘者,那么对于雇主和应聘者来说都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
让人惋惜的是,日本企业对外国人及留学生的歧视并不是偶发事件。
早在2022年,一名在日本出生长大的混血儿,在大四即将毕业,进行就职活动时想参加日本大型牛肉饭连锁店吉野家的企业就职说明会,但因为是外国籍,吉野家就以外国人为由,拒绝让他参加企业招聘说明会。
这名学生在极度愤怒的同时把吉野家企业回复的邮件曝光在了网上,从而引发了一场大风波。
最后吉野家公司总裁不得不在股东大会上鞠躬道歉。
很多来日本旅行的外国人对于日本的印象都非常好,因为在外无论是迷路问路还是需要帮助时,绝大部分的日本人都表现得非常的热情友好。
但你一旦在日本长期生活后就会发现,日本人虽然尊重多元,但对外国人来说,大部分日本人都保持着“最礼貌的客套”,对于外国人来说无论是在日本租房还是找工作都面临着日本人所认定的“隐形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