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为给大家更好的使用体验,同城网今日将系统升级,页面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升级时间:2016-7-24 11:00 -- 2016-7-24 15:00

澳洲同城网

查看: 29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斯拉FSD即将入华,留给国产智驾的时间不多了(组图)

[复制链接]

32万

主题

19

金豆

25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性别
保密
积分
256690
金豆
19
鲜花
0
主题
328833
帖子
328834
注册时间
2019-12-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9-14 16:30: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INNA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24年1月,特斯拉FSD全自动驾驶系统升级到了V12版本。 何小鹏体验后的评价是:“几乎接近人类司机的驾驶水平。” 根据最新的安全报告,特斯拉FSD的事故率是:平均每行驶1107.23万公里发生一起事故。 而未使用任何辅助驾驶系统的车主事故率是:108万公里一起。 从数据上看,特斯拉FSD的驾驶安全性,已经超过了人类的10倍。


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FSD即将在欧洲和中国落地,对于行业来说,这无异于是一颗深水炸弹。 而即将到来的2025年,对一众国内电动车企而言,也注定是一场比拼智能驾驶的大年。 为什么那么说? 从国内供应链的发展来看,今天的电动车制造,越来越趋近于几年前的手机圈,也就是罗永浩说的: “我们都是方案整合商,都是供应商供的。” 座舱、电池、电机、悬架、轮毂等传统硬件,已经很难拉开差距。 所以2024年的汽车大战主题就是:卷价格。 比谁压缩成本的能力低,比谁的供应链更成熟,更有优势。


毫无疑问,在国内比亚迪是汽车供应链生态的王者。 以至于长期以来,比亚迪对自动驾驶的研究,都比较轻视。 用王传福本人的原话就是: “无人驾驶都是扯淡,虚头巴脑只是在忽悠……就是一场皇帝的新装”。


不过这个说法并不能被国内其他友商所认同。 尤其是一直把智驾当作核心卖点的小鹏和华为,公开回怼过。 何小鹏说,自家的XNGP是智能辅助驾驶的终极形态,无人驾驶绝非扯淡。 余承东更是不留情面:“说自动驾驶是扯淡,要不是对行业不了解,要不是故意打击这个行业。” 无人驾驶究竟是不是伪命题? 尽管王传福从来没在这个话题上改过口,但比亚迪已经用行动做出了回应: 自动驾驶研发团队的数量已扩充到数千人的规模,并且取得了全国第一张L3级自动驾驶高快速路的测试牌照。 那么,在几个月之后,面对搭载满血版智驾的特斯拉,国内的龙头车企和一众造车新势力,又会交出怎样的答卷?


从智驾梯队的等级来看,国内的第一梯队主要是: 华为、百度Apollo、小鹏、滴滴出行、小马智行等公司。 先说一下各家的优势。 华为:采用的是ADS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这里面包括了高精地图、定位、传感器融合、决策规划、车辆控制等关键技术。 华为最大的优势,是自家强大的通信、芯片设计能力,主打一个国产之光,华为问界就全量推送了无图城区NCA功能,最新的2.0高阶智驾系统,可以不再不依赖高精地图,全国范围内可用路段高达99%。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对外表示,华为ADS(自动驾驶系统)的目标是超越特斯拉FSD——纯视觉的方案要超越特斯拉FSD,而带激光雷达的方案更是要碾压特斯拉。 华为的底气是什么?是背后大量优秀的程序员和测试工程师,相比规模在千人左右的主流车企,华为车BU的研发团队总计达7000人! 另一头,华为合作的几个“界”也能提供源源不断的车辆测试数据。 从数量和质量来说,都是国内顶尖的存在,可谓是大兵团作战。 百度Apollo:百度应该是国内最早自研智驾的公司之一,在感知、定位、规划控制等方面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 尤其是旗下的“萝卜快跑”已经在全国多个城市进行路测、运营,是真正的“实干派”。 其优势,是对真实数据和客户体验的收集,同时结合百度已有的地图业务,这都是其他车企难以复制的优势。


在安全测试报告上,百度的“萝卜快跑”也有数据印证: 百度Apollo的自动驾驶里程已经超过1亿公里,但从未发生过重大伤亡事故。 同时,百度Apollo过去两年的车辆出险率仅为人类司机的1/14。 近两年,百度还和吉利合作推出了“极越”品牌,搭载了百度最前沿的ASD阿波罗高阶智驾,以“纯视觉+端到端大模型”开启目前国内智驾最尖端的技术路线(和特斯拉技术路线一样,后面还会提到)。


小鹏:曾经是国内最接近特斯拉智驾的存在,毕竟和特斯拉的渊源也很深厚——技术团队大佬就是从特斯拉那边跳槽过来的。为此,两家公司还打了官司。 小鹏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也是采用了先进的传感器、高精度地图和人工智能算法,以实现车辆的自主导航、障碍物识别、路径规划等功能。 今年5月20日,小鹏汽车全量推送AI天玑系统,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城区智驾100%无图覆盖、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的量产应用。按照规划,2024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的智驾即可实现“全国都能开,每条路都能开”。 小鹏今年最大的动作,就是收购了滴滴MONA项目,孵化出了小鹏MONA M03。 数据是智驾进化的关键,小鹏MONA M03的大卖,极大增强了XNGP的数据训练量。


小马智行:一家专注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初创公司,是比亚迪、广汽埃安选定的智驾合作供应商,去年,小马智行与日本丰田成立合资公司。 从公开资料来看,小马智行的方案,也是以传统的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作为传感器,并且拥有全栈自研的L4级自动驾驶技术,其布局的Robotaxi(自动驾驶出行)和Robotruck(智慧物流),已在包括韩国、沙特、美国在内的国家开启测试运营,并逐步走向商业化落地。 总的来说,各家的智驾都有自己的优势,但不同梯队、不同厂商之间,也都没有展示出自己在市场上绝对的优势,行业目前还处于“蓄能”阶段。 而未来怎么分出胜负,可能还是要回归底层逻辑: 智驾到底比什么?


在业内工程师看来,智能驾驶的进化速度比拼,有两个要点最关键: 1.训练数据量/质量。 2.技术方案。 今年,几乎所有智驾车企都在提“端到端”的概念。 所谓“端到端”,就是设计出一套算法,只要把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收集到的感知信息输入进去,就能转换成车辆方向盘的转动角度、加速踏板的踩踏深度以及制动的力度等具体操作指令,让汽车实现自动行驶,同时减少对人工编码的依赖。


有专家说:一个无限接近人类司机的自动驾驶系统约需要10亿行的代码,以传统的人力编写规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改用端到端模型后,智驾系统的进化,就没有上限。 如此来看,智驾“端到端”就和AI大模型的开发一样,比谁的算力多,比谁的数据量大。 而现在,无论是学界,还是车企、智驾供应商,也都在奔着这个方向走。 比如小鹏在5月发布的大模型XBrain,就宣传与人类大脑一样的理解学习能力,能认识待转区、潮汐车道、特殊车道、路牌文字等。


同样作为“新势力”的蔚来和理想,也都设立一个大模型部,专门负责端到端的模型研发。 建立了模型,接下来就是数据投喂。 一位自动驾驶工程师表示,在训练端到端模型时,原本积累的路测数据,只有2%可以用。 因此,接下来怎么让自己的车跑出去(收集数据),就成了厂商比拼的关键。 所以前文也提到了,小鹏为什么要收购滴滴的项目,很大程度就是奔着庞大的数据去的。 而除了数据量,数据质量也很重要。 小马智行CTO楼天城曾表示:“要训练出高性能的端到端模型,数据质量的要求比一般性能模型高出几个数量级。” 真实跑到路上去的数据,要比在跑道上的数据,有价值得多。


数据之后,就是算力。 2024年,英伟达的股票大放异彩,因为Ai模型的训练,必不可少的就是算力。 华为在今年4月时候宣布,到了6月,训练算力将达到3.5 E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 蔚来、理想、小鹏的智驾算力中心算力分别是1.4EFLOPS、1.4EFLOPS、0.6EFLOPS。 作为对比,特斯拉是多少呢? 他们的预计是今年10月,算力将达到100 EFLOPS。 毕竟从去年开始,特斯拉就预订了数万张的英伟达H100芯片,用于智驾大模型的开发。 这就是特斯拉的可怕之处。


过去中国车企做研发,靠的是人海战术,堆工程师,中国也正好有工程师的红利。 但现在,特斯拉改变了竞赛的玩法:你人再多,能算得过机器吗?


前不久,理想闹出裁员风波,其实也表明了行业的一个趋势——智驾不再依赖工程师了,现在要的是算力,得堆芯片…… 特斯拉的另一个颠覆是智驾的技术方案。 传统智驾接收信息的模式是用激光雷达,去感知外部环境。 所以现在你会发现很多国内智驾车型的高配和低配的差距,一定含有搭载激光雷达的数量。 一颗激光雷达早年要几十万,后来中国制造把价格打下来了,现在只要大几千。 但马斯克认为,“傻子才用激光雷达”,实现无人驾驶,要靠“纯视觉”——人类本就是通过“看”来开车,自动驾驶就应该依靠纯视觉。 过去的激光雷达是自动驾驶实现的必需品,而国内厂商为了堆雷达,降成本,就搞了一大堆激光雷达产业供应链。 而特斯拉另起炉灶,采用摄像头+算法。 算法,不要工程师,靠芯片,效率翻倍再翻倍,成本降低再降低。 摄像头,这值几个钱? 这个变革不仅仅是对智驾的冲击,更是对中国产业链的冲击。


大家还记得光伏吗?早年一个劲地堆产能,现在普遍亏损,赚不到钱,超20家大型光伏公司面临着退市、延期、裁员、停工等问题。 激光雷达产业链可能在未来也是如此。 更要命的是,现在国内的主流智驾车企,基本上都认同了特斯拉发展智驾的理念。 各家车企纷纷裁撤研发团队,转而去搞“端到端”的算力比拼…… 毕竟面对成本极低但壁垒极高的FSD,都挺慌的。 成本低,意味着特斯拉有条件主动发起价格战,这对于已经内卷到极致的国内车企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技术壁垒高,则意味着短期内模仿不了特斯拉,哪怕是砸钱买英伟达芯片都不会像特斯拉那么便利。 2024年,比亚迪打响了车企的价格战,让一些车企面临卖一台亏一台的窘境。 而到2025年,特斯拉FSD的上路,势必会扒掉不少智驾车企的底裤。 不过,挡在特斯拉面前的挑战,可能目前还是不是技术,而是法律。 彭博社曾报道,特斯拉准备通过在地图及导航功能方面与百度展开合作,以此帮助FSD有望清除关键的法律障碍(类似于苹果把在中国大陆地区的iCloud服务放在云上贵州)。





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 在上半场的“电动化”竞争中,中国已经取得了优势,并一举成为汽车出口量第一大国。 但到了下半场,智能化将是抢占行业竞争制高点的关键。 一个良好的企业经营模式,是投入研发——取得技术优势——获取定价权——赚取利润——继续研发、保持优势的过程。 所以你会看到头部的车企,利润率会越来越高,底下的兄弟们也都有合理的利润。 而2024年的国内车企竞争,却陷入了不断降本增效,大家销量越来越大,但赚钱越来越难的局面。


而特斯拉的发展智驾路线让我们认识到:内卷不是出路,技术才是王道。 2019年,特斯拉入华,催生了中国新能源行业的爆发,被称为行业鲶鱼。 这一次,这条鲶鱼满血杀过来了,在他真正落地之前,我们或许要好好想想: 我们的科技发展,要怎么去汇聚人才,怎么改变理念,才能完成“从0到1”的颠覆性突破。
免责声明
澳洲同城网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网站内容由网友自由发布,发布者拥有所发布信息的版权同时承担相应责任; 若所发布信息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反馈给澳洲同城网,我们核实后将进行相应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外汇平台
金牌家政
汽车网



















wuliu
你想了解我们吗?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Facebook 官方Twitter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