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为给大家更好的使用体验,同城网今日将系统升级,页面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升级时间:2016-7-24 11:00 -- 2016-7-24 15:00

澳洲同城网

查看: 83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筷子夹“星舰”成功后 马斯克最害怕的事发生了(组图)

[复制链接]

32万

主题

19

金豆

25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性别
保密
积分
256690
金豆
19
鲜花
0
主题
320925
帖子
320926
注册时间
2019-12-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7 19:0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INNA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24年10月13日,就在马斯克刚刚将特斯拉引入到“全场景机器人时代”的第三天,SpaceX就迫不及待地展开了第五次试飞。 在无数直播摄像头和全球人民的见证下,SpaceX首次通过“筷子夹大法”成功实现星舰回收。


这个操作学术点儿的说法,叫做使用发射塔机械臂在半空“捕获”超级重型助推器“Super Heavy”,以实现回收。 不过因为机械臂这套动作着实有点像用“筷子夹火箭”,而且它的名字就叫chopsticks(英文的筷子),所以才有了如此调侃。 相信以后老外再问中国人那么的筷子能干嘛的时候,我们的答案除了夹饭菜、串串、捞面条外,还能再多出一个夹火箭。 当然,因此狂欢的并不只是各国网友,外媒也在狂吹。 似乎能借此一雪之前对探月计划的质疑,以及两名宇航员已经被困太空4个多月到现在还没救回来的糗事。


据小道消息称,美国宇航局是曾向马斯克的SpaceX求助过,或许这可能就是为什么这次试飞能够顺利拿到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发射许可的原因。 而这些,又进一步勾起了大家对星舰的种种设想、猜测与质疑: 马斯克到底会不会将它用于军事行动? 中国会不会紧随其后,如同新能源汽车一样再次押注紧跟?这一次,我们还能凭产业链优势逆袭吗? 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真正关系到星辰大海的话题,看看马斯克这个可以说在地球上无所畏惧的男人,在星舰计划已经出现成功后,又将畏惧什么? 而故事的伊始之地,可能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01. 造星舰,如此“简单” 2012年6月,荷兰人巴斯·朗斯多普创立了非营利组织“火星一号”。 当时该组织向外宣称,将在2020年发射一艘前往火星的载人飞船,可将两男两女共四人送上火星,以后每年还会“补货”4~6人。 重点是,这些人将不再返回地球,而是将在火星建立“人类第一个永久的殖民地”。 截止到2016年,他们已经收到来自全球今年20万份申请,并从中选出100名候选人接受为期5天的系列测试。甚至还有一家电视台将测试过程制作成一档真人秀节目,收益所得将为“火星一号”提供部分资金:


(巴斯·朗斯多普) 当然,这家只卖“单程票”的公司已经在2019年宣告破产,毕竟没人知道他们是送人去火星还是送骨灰去,但他们还是为这番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为马斯克“紧随其后”,在2024年伦敦皇家航空学学会为他颁发奖章时,宣布了充满竞争力的殖民火星计划! 他要在15年到20年,将8万名地球人送往火星殖民,这些“火星殖民先驱”将永远留在火星上像“火种”一样繁衍; 逐步建立一个约10万人的火星社区。 甚至连费用方面都想好了,预计旅行费50万美元一位,这个价大概可以在当时的美国加州买下一套房。


要知道,马斯克和所谓“火星一号”最大的差距,就是2012年5月,他的SpaceX公司成功使用自制的“猎鹰9号”火箭向国际空间站发射了一艘“龙号”货运飞船,并且对接成功! 也正是因为马斯克的SpaceX开启了太空探索商业化和私人化时代,才有了一系列的炒作和追捧。 而当时的马斯克,就已经为火星计划写好了全局规划: 为了在火星上建立一个能够自给自足的文明,最关键的第一步是设计出一种“快速和可循环使用”的垂直升降火箭,而这种垂直升降火箭就是当时“猎鹰9号”火箭的升级路线。 此后,逐步增加火箭的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直到能够飞入地球轨道,最后则是重新安全返回地球。 此后,2016年马斯克在第67届国际宇航大会上公布的太空任务架构、火箭助推器、飞船和猛禽发动机的细节,正是按照这条线路进行研发的。


当然,在技术发展上,SpaceX在2008年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签署商业航天合同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更核心的,还是思路。 马斯克对“第一性原理”的巧妙应用,只抓核心问题——省钱、省时。 而最省钱的方案,无疑是重复使用火箭推进器,并创造动力最强、承重最大的火箭。 于是,马斯克造出了一个120米高、可装100吨货物、100名人类乘客的星舰,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推进力最强的火箭。


并且在解决推进力不足这个难住各国科学家的核心问题上,马斯克直接采取了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加量。 一个推进器不够,我就捆绑33个推进引擎! 也正是因此,有很多科学家认为马斯克这叫“投机取巧”,只是绕开了问题,并没有解决问题。 但熟悉特斯拉的朋友是不是觉得很“奇妙”? 没错,这不就是特斯拉用上千小电池组装车辆电池包的思路么?而如今动力电池的蓬勃发展也看得出,取巧未必正确、也未必是错。


至于省时,马斯克再次做出创新,那就是本次的“筷子”直上直下式。 这是因为,前往火星的窗口期每26个月一次,也就是说这场“地火贸易”必须在短时间内推送大量的“飞船群”。


但一个发射塔足有20层高,而仅仅是将一个“火箭炮”从横向立起来放置到发射塔上,就需要足足五天时间。 所以在“回收”时能够实现竖直落地,将是最好的办法。 说白了,星舰的一切都是为了成功。 而马斯克在历经五次试飞后成功实现最初的规划,真正的目的,是否也该浮出水面了? 02. 星舰的核心目标:战争or移民? 关于SpaceX最引人瞩目的应用就是两个,还未正式开始的火星殖民,以及进行中的星链计划。 在这个预计共发射42000颗卫星实现全球互联网的宏伟计划中,SpaceX目前已经发送了一千多颗卫星到近地轨道,并且数次与欧洲、我国等国家的卫星“擦身而过”,引起不小争端。 有人宣称,近地卫星将为美军提供全球“透视眼”不容姑息。 也有人认为,星链搭建成功后全球所有地区哪怕是没有任何地面基础建设的地方都能有信号,能打电话、上网,不论贫穷富贵“网络共享”,是真正达成地球村的“宏图伟业”。


军事方面我们不做评论,但是从实际应用上,马斯克对于星链的定位大概是围绕两个字进行的——全球互联。 老祖宗曾说“要想富,先修路”,因为打通联系之路,才能有信息和物资的流通,社会才能互通有无、齐力并进。 那么星链解决通信这一步,而星舰则解锁物资与能源的流通。 要知道太空中除了射线能够改变科研种子外,还具有丰富的矿物资源,以及我们最关心的——能源和空间。 众所周知,哪怕是在戈壁、沙漠里放置太阳能,都不如在太空中直接获取太阳能效率高,毕竟太空中是24h发电,不受天气影响。


还为人类节省了大量宝贵的地面空间。 而这些能源对于即将大力发展AI智能、机器人这种吃电“大户”来说,无疑是最好的运行方案。 更关键的是,当电能“不限量”时,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制淀粉等一系列科研问题的源头都将得到解决,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对“可控核聚变技术”提供的能源无限向往的原因。 而星舰这类解锁新空间的探索,可以说是帮助人类实现“靠太阳、吃太阳”的梦想。


另一方面,当年互联网的出现,给了搜索引擎、电脑游戏诞生的平台;智能手机的出现,给了手机游戏、QQ、甚至是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的新平台。 资本与科技企业们对商业未来的不尽探索中,我们永远无法想象太空经济将解锁什么样的新生活。 反正肯定不止是“打飞的”去星际旅游一圈那么简单,还有将人类文明送往宇宙空间的新长征。


而巧合的是,三天前我刚好解读过马斯克将特斯拉打造成“动态+静态全场景智能机器人服务”企业的宏伟蓝图。 但读到这儿的你,相信也品出另一种味道了。 没错,SpaceX不正是补全“地面空间+太空空间的“3D版全场景”服务的抓手吗? 而行至此处,马斯克似乎已经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拥趸有拥趸。 他,还怕什么呢? 03. 逃不脱的市场规律 2002年,马斯克为心底那个一直念着火星梦的“少年人”创立了SpaceX,四年后他甚至独自投资了1亿美元。 可造火箭何其烧钱,直到2008年得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价值16亿美元的商业补给服务的合同,才堪堪有了希望。 而这条路可以说一直在失败,可每一次的结果又都在成功。 从第一次仅持续4分钟的试飞便爆炸,到第二次返航时才爆炸,再到第三次、第四次、直到这一次,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绝望。 那就是,SpaceX的商业化之路。


纵观马斯克的成功路线,他在产品上一直在打“升级”战法,可在商业化上一直都是“降级”的模式。 比如特斯拉,先要造出一台极其昂贵的超跑Roadster,再造当时近百万元的中高端Model S和Model X,最后,才是model 3和Y、甚至是如今可能还会有更基础入门款,并且价格一直在下调。 可以说是从来不坑穷苦人,专割“有钱人”的韭菜了。 这样的路线最大的好处自然就是降维打击,而SpaceX天生就是“高端”的代名词,最适合降维打击的商业化路线。


可几遍所有人都在欢呼,仿佛都看见了未来,股票也在涨、富豪们也都说想去火星,但在技术成熟前,到底几个巨富会搭载? 汽车是在人类铸造的轨道里奔跑,哪怕换个“芯儿”,东西不变、功能不变;太空是人类未曾踏足的伊甸园外,你不知道哪个盒子里藏着毒蛇还是苹果。 想要全球少部分财富的人去率先探索,虽说马斯克未必不能忽悠住一波甚至是亲力亲为,但这条商业化的路只怕难以短期内成型。 最好的办法,其实也写在特斯拉的“进化史”中。


时至今日,仍有人称新能源电动车领域能有今天,当年特斯拉公开的专利功不可没。 但事实上,正是因为有无数中国企业、资金、人才、市场、供应链产业跟上,才与特斯拉一起开辟出了新能源汽车如今的盛况。 这就是市场最核心的规律——竞争。 先吃螃蟹的人必须具备带动更多人吃螃蟹,否则他只会饿死在岸边。


当然,我国也的确在积极推动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甚至抢在SpaceX之前一个月左右,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朱雀三号VTVL-1可重复使用垂直起降回收试验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蓝箭航天液氧甲烷火箭发射工位发射成功。 虽然,这个记录只有商业航天公司十公里级垂直起降返回飞行。 但,路还长着呢。 而SpaceX等太空经济的发展还有另一个阻碍,那就是“太空垃圾”的处理问题,废弃的空间站、飞行设备的残骸都会成为后续空间设备的威胁。 难道在太空领域,我们还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成?


据统计,自2019年首颗星链卫星入轨以来,SpaceX的星链已经被迫转向了5万多次,以防止碰撞。或许到了2028年,SpaceX需要转向的次数将达到上百万次。 这一切问题,迟早都需要面对。 但我相信,曾经那个拿着一册星际旅行漫画就敢踏上火星之旅的少年,五十年后依旧不会认输。 而同样在征服星辰大海的我们,也一定会成为这个少年的亲密战友和竞争对手。
免责声明
澳洲同城网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网站内容由网友自由发布,发布者拥有所发布信息的版权同时承担相应责任; 若所发布信息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反馈给澳洲同城网,我们核实后将进行相应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外汇平台
金牌家政
汽车网



















wuliu
你想了解我们吗?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Facebook 官方Twitter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