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为给大家更好的使用体验,同城网今日将系统升级,页面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升级时间:2016-7-24 11:00 -- 2016-7-24 15:00

澳洲同城网

查看: 16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美国急于对中国放箭,但发现都是回旋镖...(图)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19

金豆

25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性别
保密
积分
256690
金豆
19
鲜花
0
主题
332121
帖子
332122
注册时间
2019-12-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INNA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不管是朝是野,美国都想维持霸权。霸权太香了,但中国崛起太碍事了,还有可能直接拱翻美国霸权。美国急于对中国放箭,把中国干趴下,至少不再威胁美国霸权。但越来越发现,放出去的以为是箭,结果都成了回旋镖。 特朗普1.0就对中国大开贸易战,遭到中国还击不算,结果美国对中国的逆差越来越大了。 拜登似乎有过取消关税的意思,但最后统统保持,还把贸易战扩大到科技战,结果“斯普特尼克时刻”变成“斯普特尼克时代”了,DeepSeek则直接炸裂华尔街。 特朗普2.0又对中国增加关税。但与大选时要加60%甚至100%不同,“只”加了10%。甚至有人猜想,这是特朗普在挽尊,一点不加不行,那就加一点吧,再多了美国自己受不了。当然,也可能是他的讨价还价策略,先加一点,表示“我是认真的”,希望中国知难而退,不做反抗就答应他的全部要价。当然,他这是想多了。 关税对中美贸易和两国经济的影响的分析已经汗牛充栋了,今天中国对贸易战的“抗战能力”比特朗普1.0的时候更强了。简单地说,除了新冠那2-3年的贸易有点乱,中国对美国的逆差从2020年起一直在增长,而中国对美国出口在GDP中的比重一直在降低。也就是说,直接出口美国的中国制造对美国越来越成为刚需,增加关税只是增加美国负担,对中国影响较小。 另一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进出口总量对GDP的占比大体在25-30%范围内浮动,2009年和2020年由于金融危机和新冠而有大跌是少见的例外。单看进口的话,大趋势与进出口总量相似。也就是说,美国经济和民生对进口的依赖没有变,中国制造中刚需占比越来越大,尤其是维持美国制造业必须的生产资料进口,非刚需部分则借道全球南方的来料加工间接出口到美国。对中国来说,损失的是本来就在腾笼换鸟中的低端制造业(服装、鞋帽、玩具等),供应链上游产品的出口不减反增。 科技战本来想拿走中国的拐棍,结果中国反而练出腿功了。科技脱钩是大杀器,要是不能把对手一下子杀死,接下来伤到的就是自己。由于中国的制造业超级大国地位和美国的消费超级大国地位,中国自主科技生态形成后,对美国是双倍的打击。一方面中国自主科技发展完全脱离美国影响,也在产研迭代循环中加速发展;另一方面美国科技发展失去了产品化的渠道和变现的能力,后续发展逐渐枯死,而美国消费还在继续“资助”中国科技发展。 科技战里的ikTok是独特的一章。本来就是用国家安全和公民隐私为借口,“惩罚中国”,最好白日劫财,但踢到铁板不说,反而打开了小红书这扇更大的窗。本来TikTok有“中国脸”的原罪,但与抖音和中国互联网并无物理交集,现在美国普通人直接与中国普通人对上帐了,舆论上的政治炒作突然退潮了。 如果说TikTok还只是给美国人开心的话,DeepSeek就是在给美国人开窍了:“说好的只有民主自由才能激发创新力的呢?” 特朗普搞孤立主义,拜登搞盟国主义,但盟国比美国还要纠结:在科技上被G2甩在尘土中,在经济上越来越依赖中国,拉上美国保卫自己的国家利益,到底保卫的是什么?狭义的国家利益主要是领土和主权完整,中国并无威胁;广义的国家利益包括经济和文化,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已经超过与美国的经济关系了,尤其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这些亚太盟国,文化上中国也不是威胁,这是要保卫什么? 拜登政府临走之前,“确认”中国造船是“不正当垄断”,但把行动留给特朗普政府。这事其实说了有几年了,不是现在才想起来的。还是一样的问题:想怎么办? 美国有意向所有中国建造船舶征收“进港费”,法律依据不是问题,造一个很容易,但这又是一个回旋镖。 作为消费超级大国,除了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美国主要进出口都通过海运,把中国建造的船排除出美国进出口海运,似乎是“惩罚中国”的好办法,而中国几乎无计可施,但这又是图样图森破了。 航运公司的目的地不止美国。欧盟对成员国之外的进出口总量是美国对加拿大和墨西哥之外的进出口总量的3.5倍,大头也是海运进出。中国的一带一路还在使得更多的全球南方成为主要进出口目的地。美国要是对中国建造的船舶收取高额“进港费”,航运公司将被迫把非中国建造的船舶用于美国的进出口海运,把中国建造的船舶用于非美国的进出口海运。 船舶寿命较长,中国造船的“碾压地位”是近些年才有的,这意味着中国建造的船舶更新、更大、更快、更节能、更高效、建造和运作成本更低,非中国建造的船舶则相反。也就是说,美国进出口海运成本增加,非美国进出口海运成本降低。美国收不到“进港费”,反而在生产生活开支和竞争力方面平白损失。 贸易战、科技战、进港费这些损招在强盛时代的美国都是不正眼看一眼的歪门邪道,二战结束到50-60年代的美国根本想都不会去想这些小儿科把戏,反而致力于马歇尔计划和不叫马歇尔计划的马歇尔计划。比如说,加拿大的CF-105和英国“红隼”(“鹞”式的技术验证机)法人研发都得到过美国在北约架构下的资助。美国甚至提出将东欧国家纳入马歇尔计划,被苏联拒绝了。 现在,美国对中国越来越歇斯底里,连中国国家芭蕾舞团赴美演出都要阻挠,最好一禁了之。与中国开放免签旅游相比,又是回旋镖了。 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不管是朝是野,美国都想维持霸权。霸权太香了,但中国崛起太碍事了,还有可能直接拱翻美国霸权。美国急于对中国放箭,把中国干趴下,至少不再威胁美国霸权。但越来越发现,放出去的以为是箭,结果都成了回旋镖。 特朗普1.0就对中国大开贸易战,遭到中国还击不算,结果美国对中国的逆差越来越大了。 拜登似乎有过取消关税的意思,但最后统统保持,还把贸易战扩大到科技战,结果“斯普特尼克时刻”变成“斯普特尼克时代”了,DeepSeek则直接炸裂华尔街。 特朗普2.0又对中国增加关税。但与大选时要加60%甚至100%不同,“只”加了10%。甚至有人猜想,这是特朗普在挽尊,一点不加不行,那就加一点吧,再多了美国自己受不了。当然,也可能是他的讨价还价策略,先加一点,表示“我是认真的”,希望中国知难而退,不做反抗就答应他的全部要价。当然,他这是想多了。 关税对中美贸易和两国经济的影响的分析已经汗牛充栋了,今天中国对贸易战的“抗战能力”比特朗普1.0的时候更强了。简单地说,除了新冠那2-3年的贸易有点乱,中国对美国的逆差从2020年起一直在增长,而中国对美国出口在GDP中的比重一直在降低。也就是说,直接出口美国的中国制造对美国越来越成为刚需,增加关税只是增加美国负担,对中国影响较小。 另一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进出口总量对GDP的占比大体在25-30%范围内浮动,2009年和2020年由于金融危机和新冠而有大跌是少见的例外。单看进口的话,大趋势与进出口总量相似。也就是说,美国经济和民生对进口的依赖没有变,中国制造中刚需占比越来越大,尤其是维持美国制造业必须的生产资料进口,非刚需部分则借道全球南方的来料加工间接出口到美国。对中国来说,损失的是本来就在腾笼换鸟中的低端制造业(服装、鞋帽、玩具等),供应链上游产品的出口不减反增。 科技战本来想拿走中国的拐棍,结果中国反而练出腿功了。科技脱钩是大杀器,要是不能把对手一下子杀死,接下来伤到的就是自己。由于中国的制造业超级大国地位和美国的消费超级大国地位,中国自主科技生态形成后,对美国是双倍的打击。一方面中国自主科技发展完全脱离美国影响,也在产研迭代循环中加速发展;另一方面美国科技发展失去了产品化的渠道和变现的能力,后续发展逐渐枯死,而美国消费还在继续“资助”中国科技发展。 科技战里的ikTok是独特的一章。本来就是用国家安全和公民隐私为借口,“惩罚中国”,最好白日劫财,但踢到铁板不说,反而打开了小红书这扇更大的窗。本来TikTok有“中国脸”的原罪,但与抖音和中国互联网并无物理交集,现在美国普通人直接与中国普通人对上帐了,舆论上的政治炒作突然退潮了。 如果说TikTok还只是给美国人开心的话,DeepSeek就是在给美国人开窍了:“说好的只有民主自由才能激发创新力的呢?” 特朗普搞孤立主义,拜登搞盟国主义,但盟国比美国还要纠结:在科技上被G2甩在尘土中,在经济上越来越依赖中国,拉上美国保卫自己的国家利益,到底保卫的是什么?狭义的国家利益主要是领土和主权完整,中国并无威胁;广义的国家利益包括经济和文化,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已经超过与美国的经济关系了,尤其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这些亚太盟国,文化上中国也不是威胁,这是要保卫什么? 拜登政府临走之前,“确认”中国造船是“不正当垄断”,但把行动留给特朗普政府。这事其实说了有几年了,不是现在才想起来的。还是一样的问题:想怎么办? 美国有意向所有中国建造船舶征收“进港费”,法律依据不是问题,造一个很容易,但这又是一个回旋镖。 作为消费超级大国,除了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美国主要进出口都通过海运,把中国建造的船排除出美国进出口海运,似乎是“惩罚中国”的好办法,而中国几乎无计可施,但这又是图样图森破了。 航运公司的目的地不止美国。欧盟对成员国之外的进出口总量是美国对加拿大和墨西哥之外的进出口总量的3.5倍,大头也是海运进出。中国的一带一路还在使得更多的全球南方成为主要进出口目的地。美国要是对中国建造的船舶收取高额“进港费”,航运公司将被迫把非中国建造的船舶用于美国的进出口海运,把中国建造的船舶用于非美国的进出口海运。 船舶寿命较长,中国造船的“碾压地位”是近些年才有的,这意味着中国建造的船舶更新、更大、更快、更节能、更高效、建造和运作成本更低,非中国建造的船舶则相反。也就是说,美国进出口海运成本增加,非美国进出口海运成本降低。美国收不到“进港费”,反而在生产生活开支和竞争力方面平白损失。 贸易战、科技战、进港费这些损招在强盛时代的美国都是不正眼看一眼的歪门邪道,二战结束到50-60年代的美国根本想都不会去想这些小儿科把戏,反而致力于马歇尔计划和不叫马歇尔计划的马歇尔计划。比如说,加拿大的CF-105和英国“红隼”(“鹞”式的技术验证机)法人研发都得到过美国在北约架构下的资助。美国甚至提出将东欧国家纳入马歇尔计划,被苏联拒绝了。 现在,美国对中国越来越歇斯底里,连中国国家芭蕾舞团赴美演出都要阻挠,最好一禁了之。与中国开放免签旅游相比,又是回旋镖了。
免责声明
澳洲同城网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网站内容由网友自由发布,发布者拥有所发布信息的版权同时承担相应责任; 若所发布信息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反馈给澳洲同城网,我们核实后将进行相应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外汇平台
金牌家政
汽车网



















wuliu
你想了解我们吗?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Facebook 官方Twitter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