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俄乌冲突三周年,这场战争我们从未预料到会打这么长时间,会打的这么惨烈、伤亡数量会这么多,世界格局影响会这么大。
在这几年中,军武菌常听到一个问题:如果乌克兰在这场冲突中失败,美国是不是会付出惨重代价?
我其实在两年前就说过,在这场俄乌冲突中,无论乌克兰输赢,美国都立于不败之地,要么是大赚要么是狂赚。
前天传来两个消息,一个是路透社称美国谈判代表说如果乌克兰不把矿产开采权给美国,美国就切断乌克兰的“星链”服务(马斯克之后说是假的)
第二个消息是,美国高层对这位乌克兰总统的“固执”和“表现”感到失望,甚至白宫想让泽连斯基立刻离开乌克兰,以免阻碍与俄罗斯和谈。这不就是被当成弃子、逼迫下野的意思吗?
而特朗普本人则公开表示,希望乌克兰能迅速举行大选,选出一位更倾向于与俄罗斯谈判的领导人来替代泽连斯基。
再联系上前些天,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商谈俄乌停战,却没有通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然后特朗普开始逼着乌克兰“立刻归还”美国在过去三年内提供的3500亿美元“援助款”。
▲美国现在禁用“俄罗斯侵略”一词了,不知道国内乌粉对此什么看法?
如此结果, 让人不由得怀疑,乌克兰是不是要被美国卖掉了?美国似乎才是这场俄乌冲突中最大的赢家。
如果非要把国家拟人化比喻,就好比美国拱火乌克兰和俄罗斯为了一块地干架,乌打不过俄,乌就找美国买武器,没钱就贷款写欠条,打了三四年,俄乌俩人打的满脸嗜血,气喘吁吁,眼看乌要被俄打死,地可能会被俄全占。
此时美国站出来说:你俩给我一个面子别打了,这块地分一部分给俄就此停手,一部分还给乌,然后我和事佬不能白当,乌稍微给我点好处就行,我也不多要,这个清单上的矿产都归我。
乌说:不对啊,当时打架是你鼓动我打的,你不给我补偿,怎么还找我要钱?
美国拿着一沓欠条说:你不同意也得同意,否则就就把你家网掐了,马上还借我的钱。
不得不说,特朗普摘桃子的时间妙啊!
俄乌冲突三年来,美国都赚到了哪些?我们来盘点一下。
咱们先看军工领域,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对乌武器援助规模庞大,种类繁多,美国军工巨头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美国军火出口在2022年2023年大幅增长
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前十名军工企业中,美国公司占据六席,军火总销售额占全球的54%。
雷神公司在其2023年3月公布的年度财报中强调,标枪和毒刺导弹的订单量已达到近十年来的峰值,美国军火商的股票也在这三年间持续上涨,美国军工企业实现了利润激增。
在经济与能源层面,美国不仅能从武器销售中获利,还能借由对欧洲的影响力扩大自身能源出口。俄乌冲突爆发后,有人炸掉了北溪管道,欧洲国家为了减少对俄罗斯油气依赖,增加了美国液化天然气进口。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对欧盟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在2022年底较2021年同期增长近40%,美国页岩油企业同样在国际市场上抢占份额,销售额可观。
更重要的是,一旦欧洲能源供应受阻,美国的能源出口优势就更明显,即便将来乌克兰政权更替,美国都能通过与新政府签署长期能源合同,继续锁定欧洲市场。
这样一来,某些原本在国际市场并不占优势的美国能源企业,都能借着欧洲的迫切需求,抢得了不少市场份额,所以,甭管泽连斯基在不在位,都不影响影响美国对欧能源输出的战略红利。
▲图片来自新华网
美国在金融和科技领域也能间接受益,欧洲对俄罗斯的金融和经贸制裁,迫使不少欧洲的跨国企业寻找替代市场或供应链,它们为分散风险,很可能将部分业务转移到美国市场。
这种产业链转移,对于美国的高科技企业、芯片制造企业和金融中心会带来新机遇,据彭博社2023年3月统计显示,欧洲企业对美国直接投资在2022年底比2021年增加了约15%。
美国政府也可以借机向欧洲引进先进技术或吸纳高端人才,这些趋势都可能在美国内部形成良好循环,乌克兰赢或不赢,美国在全局角度都能获益。
与此同时,俄乌冲突也激化了欧洲国家的安全焦虑,各国纷纷增加军费,在冲突爆发当年,德国就宣布要将国防预算提升到GDP的2%以上,法国也在次年承诺提高军费。
这么急的需求短期内光靠完全自产肯定完不成,只能求助于美国,这就等于增加了对美制武器和军事服务的依赖。
如此这般,美国在北约内的主导地位就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就算泽连斯基不给力,也不妨碍美国以领导者的姿态要求欧洲国家配合其全球战略。
至于国际话语权方面,那就更不用说了,美国媒体在国际新闻传播中本身就拥有极强的主导地位,俄乌冲突冲突爆发后,从BBC到CNN,无论是俄罗斯方面的举动,还是乌克兰内部的政治博弈,都经常通过美国媒体的视角影响全球舆论。
像最近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的对骂更是成为舆论焦点,让美国舆论机器可以将话题引向美国内部政治以及拜登政府与泽连斯基团队间的关系。
但凡乌克兰有个风吹草动,美国都能快速响应或操控舆论方向,而面对这种局势,欧洲多数国家只能被动接受美国提供的信息,从而跟随华盛顿的立场。
此外,美国可以利用乌克兰冲突来测试和展示自己的新式武器与战术,从无人机、网络战到电子对抗,这些技术性对抗在实战环境下的表现都会为美国军方和军工企业提供宝贵数据。
根据美国国防部2023年4月的一份简报,他们收集了乌克兰前线的技术数据,为未来武器研发提供参考,一旦掌握了俄罗斯和其他对手的作战模式,美国就能更快地升级或研发针对性武器。
这些经验让美国在未来武器研发上节省不少成本,少走不少弯路,成为长期军事竞争中的一大优势,最后甭管乌克兰结局咋样,最起码美国得到了丰富的武器装备实战测试成果和技术反馈,这就不亏。
至于乌克兰嘛,如果他们赢了,美国就会宣布其对外战略大获成功,成功遏制了俄罗斯,挽救了欧洲安全体系。
执政的共和党可借此获得政治资本,只是原本会成为“英雄”的泽连斯基,很可能因为不愿割地求和,被美国迅速抛弃,毕竟在美国的政治生态中,“谁能带来更快的和平”才更重要。
要是乌克兰输了,毕竟大规模的武器援助的资金已经多数流向美国军工体系,形成产业内部循环,美国肯定不亏。
而欧洲国家一旦陷入安全焦虑或经济衰退,很难再与美国争夺话语权,相反,它们必须依赖美国的军事保护和金融稳定。这样一来,美国的区域影响力甚至会因为欧洲的弱化而加强。
像法国总统马克龙曾公开提及“欧洲需要更大自主权”,但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经济与能源危机凸显,乌克兰问题上,法国也不得不对美方意愿做出重大让步。
美国还可以继续制裁俄罗斯、炒作“俄罗斯威胁论”,巩固自己在欧洲的战略地位,对美国来说,俄罗斯强则欧洲不安。
只要俄罗斯被消耗过多资源,短期内无力在其他地区与美国正面对抗,美国就能腾出更多精力和资源,在亚洲或中东进行战略布局,对付更大的竞争对手。
这种“旁敲侧击”的外交战略,在冷战后期美国就曾用过,当时就是通过扶持特定势力间接制衡苏联,如今,即使乌克兰输得再惨烈,美国的地缘政治目标仍然能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满足。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乌克兰确实走向失败,美国的名誉是不是会受损?从传统视角看,美国一旦在远方的代理冲突中失利,必然会遭到国际社会质疑。
可是美国历来擅长甩锅,泽连斯基要是被淘汰,美国可以把失利部分归咎于他的策略失误,或者说,欧洲国家没有提供足够支持,再加上美国掌控的国际媒体话语权,也能迅速引导外界焦点去关注其他地方的紧张局势。
对美国而言,或许更大的代价来自国内政治争议和财政支出,但这在美国内部也可以通过党派斗争进行转嫁。
对于美国而言,风险和收益有时成正比,只要冲突不扩大到威胁美国本土安全的程度,军火商能创造就业,并取得亮眼财报,美国政治精英对战事升级的容忍度就相对较高,多数国会议员都会投赞成票为军费开绿灯。
毕竟美国政界的利益集团盘根错节,他们早就习惯在全球冲突中寻找经济和政治收益了,至于乌克兰嘛,又有哪个棋手那么在意一个棋子的死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