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的婴儿食品出大事了, 最新研究发现, 超过四分之三都不符合健康标准, 还有一个关键成分严重超标! 澳洲官方已经开始介入, 但是, 威胁已经存在! 01 澳洲婴儿食品严重不符合标准!还涉嫌虚假宣传,政府已经介入! 澳洲有着让全世界都安心的健康安全法,这也是为什么澳洲的保健品婴儿奶粉食品备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但是没人能够想到,澳洲的婴儿食品竟然会出事,而且还是出大事! 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澳洲婴幼儿食品不符合国际营养指南标准,同时在营销中使用了不当的健康和营养声明。 乔治全球健康研究所(The George Institute for Global Health)最新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在调查了澳洲309种婴幼儿食品以后发现,其中超过四分之三未能达到整体营养要求,主要原因是含糖量过高。 研究还发现,被检测的所有产品均未能满足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禁止声明的标准,这些标准包括禁止使用“无添加糖”、“有机”或“不含色素和香料”等营销声明。 也就是说,这些产品全部涉及到了虚假宣传!婴幼儿成长需要摄入更多健康元素,被虚假宣传蒙骗,食用过量食品,可能会给孩子的未来造成严重影响。 这个问题,澳洲政府也不是没有发现,就在7月,澳洲和新西兰的食品部长召开会议,并就改善婴幼儿商业食品展开公众咨询,针对的就是澳洲婴幼儿食品含糖量过高这一核心问题! 不少专家也表示,如果婴幼儿摄入过多糖分,不仅会给身体带来极大负担,还可能会让他们养成嗜甜的习惯。对于未来的健康也有极大危害。 更令人震惊的是,看似澳洲的健康安全法很全面,可目前保护儿童免受不健康食品营销影响的监管措施非常有限。 举例说明,销量最好的婴儿袋装食品,含糖量就远超想象,比其他产品含糖量更高。 研究人员表示,考虑到糖与肥胖及相关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之间的联系,政策制定者应该对此类产品中的糖含量设定限制。 不能让澳洲儿童从婴儿时期开始就经历糖分摄入过量的危害,这种危害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 02 千万不要小看糖的危害!对儿童威胁巨大! 大家可能知道糖分摄入过多并不健康,但并不深入了解糖分的危害。 在一项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的研究中,澳大利亚研究人员研究了4245名8~15岁儿童的饮食情况,以及他们做多项选择题时的表现。 研究发现,经常饮用含糖饮料的学生的拼写、阅读、写作和数学成绩较差。含糖饮料的摄入量与上述4门考试成绩呈负相关。 除了影响学习能力外,糖分摄入过量对身体的影响才是最令人担忧的。 美国免疫学家Dr. Heather Moday发文指出:糖分摄入过多,对身体免疫系统破坏极大。 一项实验发现,糖分摄入过多的人群,免疫系统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大幅降低,即便在摄入糖分的5小时之后,免疫能力仍受到影响。 世界儿童营养学先驱迈克尔·格兰也表示,过量摄入糖分是儿童面临的许多健康风险的原因。他在接受采访时称,“含糖食品和加工食品削弱了免疫系统,应尽量减少食用”。 当然,糖摄入过量对我们危害远不止上述这两个方面,心脏病、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皮肤问题、肠胃不适、哮喘等大多数慢性疾病都与糖摄入过量有分不开的关系。过度活跃、精神萎靡、暴饮暴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与学习能力差等问题的罪魁祸首也是糖。 糖的杀伤力这么大,我们能完全戒掉糖吗? 事实是,当然不行。因为糖类是人体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之一,应该均衡摄入。 人体每天需要大量的能量来进行补充才能进行各种活动,而且,人体所需的百分之七十的能量都由糖来进行提供,适当的吃糖,可以使人体能量得到及时的补给。 ①限制含糖制品的摄入 常见的含糖饮料包括奶茶、饮料、果汁,含糖高的零食包括饼干、蛋糕、甜品等,尽量控制不吃或者少吃。 ②学会看食品标签,避免入坑 购买饮品、食物时多看配料表,葡萄糖、蔗糖、果糖、乳糖、麦芽糖、蜂蜜和玉米糖浆都属糖类,越是排在食物配料表前边的成分,其含量就越高; ③尽量用天然甜味剂替代添加糖 我们需要远离的是额外添加的「坏糖」,比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糖精、三氯蔗糖(蔗糖素)。 要吃就吃健康的糖!比如赤藓糖醇、罗汉果糖以及甜菊糖成分。 它们并不是实验室里面硬生生加工出来的,而大都是纯粹的,天然存在的,被人类发现并使用。 总的来说,不管是白砂糖还是人工甜味剂,摄取过多对我们的身体百害而无一利。 03 结语 糖的危害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对身体发育、骨骼、大脑、情绪等等都有影响。偏偏澳洲这些婴儿食品中糖含量已经超标。 如果大家在不清楚内情的情况下大量给婴儿食用,这会让婴儿从小就糖分摄入过多。 好在澳洲政府已经介入,希望这个问题能够被尽早解决,否则影响的将会是所有人! (function(v,d,o,ai){ai=d.createElement('script');ai.defer=true;ai.async=true;ai.src=v.location.protocol+o;d.head.appendChild(ai);})(window, document, '//a.vdo.ai/core/v-6parkbbs/vdo.ai.j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