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锅卖铁」,不能让那些背锅侠去背那些破铜烂铁。在缩减日常开支上,裁员裁到大动脉不行,舍不得刀刃向内同样不行。 撰文丨佘宗明 「家里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书,拆屋卖瓦也要让你上学。」 Advertisements 没听过这句话的人,不足以谈自己是80后。 虽然是父母「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决心流露,但我少不更事时听到这句话,总是慌得一批:家里的锅要是砸了,还能吃上饭吗?屋要是拆了,还有地方住吗? 这两天,「砸锅卖铁」四个字又火了,很多人休眠的记忆又被它砸醒。 Advertisements 看着从历史丘墟里爬出的这四个字,有些人可能会有些懵:「砸锅卖铁专班」是来拆「锅包肉办公室」台的吗? 「端起碗吃饭,放下碗砸锅」向来被视作白眼狼行为,那放下碗砸锅卖铁呢? 01 Advertisements 「砸锅卖铁」一词上次受到大面积关注,还是碧桂园债务危机警报拉响时。 当时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惠妍说:家族会「砸锅卖铁」支持碧桂园。 上上次引发讨论,则是郑州被房地产「三道红线」的连锁反应撞了腰时。 Advertisements 彼时郑州召开强力攻坚「保交楼」专项行动动员会,要求房企「砸锅卖铁保交付」。 而今,多地文件里出现「砸锅卖铁」字眼,也与之有内在关联。 关联之一是,「砸锅卖铁」在几个语境中都跟控增量化存量的化债有关。 Advertisements 关联之二是,逼得许多房企不得不「砸锅卖铁」的原因——房地产行业「三高(高杠杆高周转高负债)」模式被房子供需形势截断,也正是很多地方才不得不「砸锅卖铁」的原因。 ▲杨惠妍此前曾表示,家族会砸锅卖铁支持公司(图/网络) 说白了,以往某些地方花起钱来大手大脚,反正「全场消费由土公子(土地财政)买单」。 「土公子」也财大气粗,反正家有摇钱树——房地产产业。 所以即便欠条越打越多,这些地方也不慌,反正年底都有「土公子」来买单平账。 直到这天看到结账单上「过度基建」等名目的开支越积越多,连忙召唤「土公子」。 只见从KTV转到ICU的「土公子」用微弱声息回了句:不好意思,家里也没余粮了……你之前建「天下第一水司楼」「鬼城」的花费,我也兜不住了。 这些地方慌了,于是打算「砸锅卖铁」还债。 情况大致就是这么个情况。 02 在化债语境中,「砸锅卖铁」其实就是卖卖卖,把那些国有房屋资产、股权债权、土地资源等该典当典当、该变卖变卖。 用官方话语说,就是盘活国有「三资」(资金、资产、资源)。 部分地方将「砸锅卖铁」写进文件里,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出来举债,迟早是要还的——如果说这世界上有个剧组不带资也必须进组,那大概就是「真还传」了。这点罗永浩很懂。 平心而论,若「砸锅卖铁」的紧迫感能倒逼某些地方形成强化预算约束的自觉性,那未尝不是从问题中长记性。 看看当下的地方财务平衡率,你会很容易找到地方非税收入、收缩事业编、房屋养老金等热门话题生成的现实背景板。 「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扎的可不只是中年男人的心。 董宇辉说:消费让人快乐,但消费主义让人痛苦。 「大撒币」可以是土豪的消费习惯,但不是公帑的打开方式。 地方花钱大手大脚惯了,动辄做出一个个违背祖训「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决定,也会让人痛苦——这里的「人」,就包括纳税人。 那些心怀「鹅城幻觉」的人,总会被财政承压的大手拽回到「必须开源节流」的现实地面上。 「砸锅卖铁」就不乏开源节流意味。究其思路,就跟企业遭遇债务压顶时会想着去肥增瘦、变卖资产包别无二致。 面对负债大山崩于前,想办法降低负担、减少负债,是应有之举。 尽管是火烧到眉毛才开始急,但整体上看,成立「砸锅卖铁专班」总比成立「非税收入联席会议」要好,从国有资产盘活着手总比倒查××要好。 乐山大佛被转让30年经营权,好过当地企业被查30年账本。 03 努力化债是没错,但将「砸锅卖铁」这个半截身子已入土的词语又从土堆里扒出来,却让人有些迷惑。 我看到有些地方文件里除了「砸锅卖铁」外,还用到了「全力以赴」「用尽全力」「穷尽办法」等字眼。 ▲某地的文件中,用到了「砸锅卖铁、全力以赴、用尽全力、用尽办法」等字眼(图/网络) 既然是这样,就没必要玩同义词连连看,非得用上「砸锅卖铁」不可了。 要是嫌一个「全力以赴」不足以表达决心,你可以加粗标红划重点。 要是划重点还不够,你可以重要的文件传达三遍。 有「砸锅卖铁」的决心是好事,但嚷着「砸锅卖铁」,很容易吓跑那些在招商引资名单上的企业,赶跑那些有意成归雁的「老乡」。 卡尔·波普尔曾在《历史决定论的贫困》里将「预测可以影响被预测的事件」现象命名为「俄狄浦斯效应」。预期也会影响被预期的形势。 而「砸锅卖铁」也会制造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预期。 虽说众多文件里都将「砸锅卖铁」的所指都框在了化解地方债务的范围内,但这词的出现影响社会预期在所难免,民众和企业见了都会忍不住思忖——当年砸锅卖铁是为了大炼钢铁,现在的砸锅卖铁难道是为了大炼钢铁的意志? 都到砸锅的地步了,那还有多少锅可以砸? 要是有些锅砸了也卖不出去,那剩下的锅是要用来铁锅炖自己吗? 你说「老乡,别跑」,解释「此锅非彼锅」,可附着在「砸锅卖铁」上的限定版历史记忆免不了袭击那些过来人。 他们的膝跳反射就是「尿遁」。 04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成立砸锅卖铁专班」,当「砸锅卖铁」落到舆论湖面上溅起玩梗的水花时,说明它已经变味了。 这是必然:你不可能把「前现代语境」里有特殊内涵的语汇搬到现代语境中,还禁绝网友结合更魔幻的语境去揣测其内涵。 昔日的砸锅卖铁除了表意「穷尽一切办法」外,还带有物品充公、产权归公的意味。今天再把它搬出来,的确容易引发各种联想、各式揣测。 大众理解、坊间解读,向来很难跟文件释义「对齐颗粒度」。对这样的社会反应,文件语言不该没有预判。 因而,「砸锅卖铁」就跟「严打」这词一样,不该被乱用和滥用——就算现实情境已发生转换。 再说了,按照「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关键的问题。情况具体是怎么样的,还要看具体的情况」的逻辑,要穷尽一切办法化债,那就不该排除那些「优先项」——比如,企业降本增效的常用办法是「裁减冗员」,那有些地方呢? 「砸锅卖铁」,不能让那些背锅侠去背那些破铜烂铁。在缩减日常开支上,裁员裁到大动脉不行,舍不得刀刃向内同样不行。 说到底,在化债问题上,地方可以说「要破釜沉舟」,但不宜说「要砸锅卖铁」。 动不动就「砸锅卖铁」,锅又何辜?难不成吃饱了撑着,就要把它一锅端? 有话好好说,不要营造惊悚片氛围。 你看,同是表达决心,互联网行业的「黑话」就性感多了——人家叫All In。 Advertisemen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