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外的疫情不容乐观。 我们经常能在热搜上,看到有关欧洲疫情进展的新闻。 就在几天前,钟南山院士在防控发布会上说,现在的国外,有点像早期的武汉。 世界疫情加重,没有一个人是安全的。 经历了一个半月自我隔离的中国人,更是担心一切还要重来。 不过,这个时候,有一个群体的生活状态,似乎被我们忽略了。 那就是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 前几天,我经朋友的介绍,认识了来自英国的傅珍妮。 她是英国驻华大使馆区域事务处的主管,在中国已经工作5年了。 朋友说她前几天刚刚去了武汉做支援,10人的团队里,她是唯一一位女性,而且是二胎妈妈。 (图中右二为傅珍妮) 她说自己从来没有想过退缩,她觉得困境之下,她可以贡献更多。 朋友的这番描述,让我对傅珍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非常好奇,她是怎样一位英国女性,又是怎样一位妈妈; 在她的眼里,武汉又是什么样子? 于是,我托朋友帮忙联系了傅珍妮。 我联系上她时,她已经回到了英国,正在外面赶路。 听到可以和木棉说的妈妈们做交流,她非常高兴,兴致勃勃地和我讲述着她的经历。 她很骄傲地说,千万别小看女人的力量, 尤其是困难面前,女人的能量,远远超乎想象。 3月6号,她在封城期间奔赴武汉,受命去执行两件极其重要的任务: 第一,要确保英国政府向武汉捐赠的两批紧急医疗物资,务必安全无误送达; 第二,要协助武汉的撤侨准备工作,确保每个在华的英国侨民都不落下。 这次的任务对傅珍妮来说,重如泰山,而且是三重泰山。 (傅珍妮和同事一起赴武汉运送物资) 这第一重,就是她护送的物资。 那可是与武汉同胞生命紧密相关的紧急医疗物资,她不能有半点马虎; (英国捐赠给武汉的医用物资) 而第二重,是她承载着在武汉受困的英国侨民的期待, 侨民渴望回家和亲人团圆,她必须帮他们想办法; 还有第三重,是关于她自己的。 她必须完满完成任务,因为她输不起。 此次援鄂,英国大使馆派出的10人团队中,傅珍妮是唯一一位女性。 她还有两个女儿,和她一起居住在中国。大女儿15岁,小女儿11岁。 (傅珍妮和两个女儿) 所以,傅珍妮心里清楚,那个决定去武汉撤侨的女外交官,她并不是一个人, 而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所以她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不能让自己出事。 而且,她也绝对不能不去! 不是工作要求她必须去,事实上,团队里的男同事也劝说过她: “你有俩孩子,还是别去了。” 但是她不想退缩,因为孩子在看着她。 虽然她没有告诉女儿们自己要去支援武汉,但是她相信, 如果女儿们知道,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妈妈作为团队中唯一一名女性,都丝毫没有退缩, 那么将来女儿们在面对困难时,也会变得更加勇敢。 人这一辈子,任谁都无法完全规避意外的发生, 不会每件事情,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运转, 既然这样,那给予女儿最高级的教养,就不是逃避困难, 而是勇敢面对,学会担当。 有能力解决问题的女孩,在成年后,才更容易获得幸福。 自从当妈以后,傅珍妮就有一个信念: 母亲有多勇敢,孩子就有多强大。 为了孩子,她也要出色地完成任务。 在这场席卷全球的疫情面前,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生活在哪个角落, 都必然有一份不得不自我消化的无可奈何。 包括这座英雄的城市-武汉。 傅珍妮清楚地记得,上一次来武汉,还是在2018年。 当时,她陪同时任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访华。 那时的武汉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学生们骑着自行车,家家户户都在长江边散步。 温暖、繁华、充满烟火气。 可今年3月6日再次来到武汉时,一切都变了模样。 整座城市一片荒凉,她们过马路时,交通信号灯自动从红色变为绿色, (傅珍妮镜头下的武汉) 长江对岸商业区的建筑被霓虹灯照亮,上面写着“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傅珍妮拍下的武汉商业区) 沿路雄伟壮观的高楼大厦也已经关闭,周围一片寂静。 与之前的景象对比,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傅珍妮驻足河边,望着河水,想到这座城市所经历的和正在经历的苦难,她内心非常难过。 在武汉撤侨的工作,也比傅珍妮想象的还要艰难。 由于1月份以来,武汉全面封城,出行受到限制, 他们很难找到交通工具,把英国侨民从家送往机场。 多亏了北京的同事,在线上组成了强大的后援团队, 一方面和湖北机场取得联系,另一方面及时为英国公民提供航班信息。 在第二架撤侨航班到来之前,北京的同事一直不分昼夜地忙碌着, 这才把撤侨工作顺利推行, 医疗物资也安全送达。 每逢灾难发生,最让人揪心的,就是分离。 如果你亲眼见过那些被困机场,焦急等待回家却求而不得的人, 你就会真正明白,懂得珍惜,绝非空话。 傅珍妮组织撤侨那天,她看到很多因为来武汉旅游被困机场的英国人。 有的,还带着小孩。 作为一名妈妈,她都不用去问,只看那些家长的眼神,就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焦灼。 他们拖着孩子,寻找交通工具,经历无数次体温检测和边境检查, 要回答很多关于他们去过哪里、和谁接触过等问题。 有些人,已经在湖北经历了很多天的艰难跋涉。 傅珍妮理解他们的难, 这次支援武汉,因为公共交通管制, 傅珍妮和同事们只能自己开车,从北京开到武汉, 为了尽快到达武汉,傅珍妮和同事们轮流当司机,15个小时不停歇。 疫情爆发,出乎每个人的意料,所有人都在负重前行。 它唯一的积极作用,就是让你开始反思, 过去的枯燥生活,竟然那么可爱。 原来,哪怕是因为辅导孩子写作业抓狂拍桌子,都比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里苦苦煎熬,要幸福地多。 看着机场那些把头埋在妈妈怀里的孩子,傅珍妮开始想念自己的孩子。 就在她出发来武汉不久, 因为大使馆需要减少在华非必要的工作人员和家庭,女儿们也被送回了英国。 和孩子分离的日子,太难了!更何况,还在这种特殊时期。 孩子现在的健康有没有保障? 如今英国也爆发了疫情,小女儿本身就有有基础疾病史, 这会不会增加她的感染风险? 大女儿还有一个月就要参加升学考试,难度堪比中国的高考,她有没有在认真复习? 那一刻,她只盼着跟随撤侨班机回到英国后,尽快完成了14天的隔离, 然后就可以有一周的假期,陪孩子在英国好好玩玩。 去武汉支援前,傅珍妮还在为孩子上网课着急。 和很多中国父母一样,她之前也没辅导过孩子上网课。 寒假过后,学校宣布推迟开学,傅珍妮也同样面对新挑战。 大女儿和她吐槽,自从开始上网课,觉得和老师越来越难沟通。 毕竟,线上沟通和面对面沟通区别很大。 老师有时候作业留得太多,来不及消化;有时候又留得太少,起不到巩固的作用。 一地鸡毛。 而且,远程和在线学习的负面影响也很明显, 整天对着屏幕,近视程度不可避免地增加了。 视力健康和远程学习之间的矛盾,傅珍妮至今都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 当然,回家以后,还得继续想办法。 不过,这次援鄂让她意识到,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很重要, 但是,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同样重要。 上周,傅珍妮帮大女儿开了自己的银行账户。 她鼓励大女儿学习一些预算管理方面的财务技能。 当下的时代,变化和风险随时都在,人的安全感,离不开对钱的掌控。 小女儿喜欢烹饪,傅珍妮觉得很好, 这次回到英国以后,她协助小女儿给全家人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她遇到困难时,也越来越愿意求助孩子。 现在她的电脑出问题时,都是小女儿帮她分分钟解决。 最近,她采纳了北京田间研究组织的建议,带着孩子尝试在室内种蔬菜! 除了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之外, 还要培养孩子领导能力,尤其是女孩。 虽然现在男女平等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但是,对于很多家长来说,领导力,似乎更像是男孩的专利。 至于女孩子,当妈的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想她太累。 可是,现实一再证明,领导力不是锦上添花的能力, 而是面对生活磨难时,必备的生存之道。 傅珍妮援鄂的这一路上,每一个行动,都考验着她的领导力。 如何团队成员相信她是“老司机”,驾驶技术一流; 如何分解好发放物资的任务,协助团队完成任务; 如何安抚滞留的英国游客; 甚至包括,在接到这些任务时,她该如何做出自己的决定。 如果想要做好工作,想要给女儿树立好的榜样, 她就必须让自己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担当的能力。 其实,疫情爆发前,傅珍妮就已经开始培养女儿的领导能力。 她送她在北京参加了一个“未来女性领导者”的活动, 那次活动,真的让她看到了各行各业的各种职业机会,让她对未来的职业道路有了深入的了解。 这也有助于她培养自信心和领导技能,让她在未来接触到更多的可能性。 经历了这次疫情的考验,让她更加坚定: 只有培养女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不会被生活的风险打到; 只有提高孩子敢于担当的勇气,才有能力在变化中抓住机遇。 再过一段时间,傅珍妮又要回中国工作了。 她喜欢中国,因为这个国家有智慧、有担当。 她也喜欢中国的女性, 因为她感受得到,中国女性不仅有智慧,而且非常坚强。 她看到了为抗疫不舍昼夜的女医生、女护士; 也看到了为了帮助更多病人,把自己妈妈“借给”大家的小姑娘。 傅珍妮为她们感动,也她们骄傲。 无论身在哪个国家,她都要为抗疫中的勇气和热血点赞。 希望未来,无论面对什么困难, 我们,我们的孩子,都能不失勇气,不惧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