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后浪”的讨论热度刚过去,外网也出现了类似的“论战”:Tik Tok 和推特掀起一场“代际大战”,崭露头角的“ Z 世代”对自己哥哥姐姐辈的“千禧一代”炮火全开! “ Z 世代”吐槽“千禧一代”长这么大还沉迷哈利波特;如果他人侮辱《老友记》,他们会奋力“反击”;生活技能很差,做了一顿饭喜欢在 IG 上表示自己“解锁成就”;喜欢吹嘘自己在互联网公司工作却和他人合租 …… ![]() 一般来说,在西方,“千禧一代”(Millennials)指的是 1981 年到 1996 年之间出生的一代人,他们的青少年时期刚好处于新千禧年,因此得名;“ Z 世代”(Generation Z)则指的是出生在 1997 年到 2012 年之间的下一代人。 ![]() 最年轻的 Z 世代今年已经 23 岁,开始进入社会,这意味着他们开始彰显自己的存在。只是没想到,他们如此“生猛” ——《卫报》惊呼:“千禧一代注意了:Z 世代全面开战!” 想来“千禧一代”也挺悲催,当他们终于成熟起来,以为可以像自己父辈“婴儿潮一代”(Baby-boomer,指出生在 1946-1964 年的一代)吐槽下一代,结果“ Z 世代”抢先一步开战。 “多年来,他们被喜欢开车、军事狂的婴儿潮一代称作 ‘ 玻璃心一代 ’(snowflakes),还经历了好几次经济衰退,‘ 千禧一代 ’ 的日子一直不怎么好过。但现在 ‘Z 世代 ’ 也不放过他们,这场进攻异常惨烈。 Tiktok 网友还表示,“没人喜欢 ‘ 千禧一代 ’,和他们无穷无尽对《哈利波特》的引用。” 这位“千禧”老哥在推特上说得好:“什么鬼?我本来还以为自己足够资格去抱怨下一代了,突然社会舆论跳过了我们,我们现在被上下夹攻。我觉得被骗了!”让人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 Z 世代吐槽火力全开! Vice 美国版首先发现了这场源自 TikTok 和推特的大战。推特博主 @local_celeb(根据后面她回复留言,我们能够看出她本人是一位“ Z 世代”)在表示有一天自己半夜 3 点睡不着,在自己的 TikTok 直播间,问网友:“什么是千禧一代?”没想到吸引了很多 Z 世代观看,聊得热火朝天! 博主截了几张图,留言区的“ Z 世代”的确火力全开! 网友 nbayoungthot 表示:“ Z 世代就那种都 34 岁人了,然后说自己是赫夫帕夫的(注:《哈利波特》霍格沃兹的四大学院,哈迷经久不衰话题,Buzzfeed 的网站常年喜欢发 ‘ 心理小测验 ’,测试你属于哪个 ‘ 学院 ’,很受欢迎)…… ” 这一点似乎得到很多“ Z 世代”的共鸣。这位网友表示:“如果你不尊重他们哈利波特学院属性,他们会攻击你的啊!” ![]() 网友 avaaamartinez 则拿“千禧一代”最喜欢的词 —— “成人中”(adulting)开涮。“那些还在说 ‘ 成人中 ’ 的家伙。” 网友 nnh1130 也认同:“一个词:‘ 成人中 ’。” Adulting 是 2015 年美国方言协会评选的年度热词,是美国千禧一代的口头禅,用来表示他们艰难步入成年人阶段。 ![]() ![]() ![]() ![]() 有人却“倒戈“ “千禧一代”怎么能忍?@local_celeb 第二天醒来,发现她的账号下面冲进来堆哥哥姐姐留言 —— 毕竟,TikTok 玩不过你们,推特上千禧一代还有点话语权! 当然,和生猛的后浪相比,已经长大的“千禧一代”明显气势弱了一点。 网友 John 表示:“嘿,Z 世代,到处嘲讽人、不希望其他人有自己的爱好,这可不是一种个性哦!” ![]() ![]() ![]() ![]() ![]() ![]() 网友 untitled boosegooose game 表示宁愿被 Z 世代吐槽也不愿意被他们的父辈 —— “婴儿潮一代”吐槽:“我对这些 Z 世代对我们的怨恨更加尊重,而不是那些婴儿潮一代。婴儿潮一代总是说,‘ 千禧一代买不起自己的房子,却买一堆牛油果!’Z 世代则说,‘90 年代过去了。成人中这个词太可悲了。’ 噢,多点这种准确的吐槽吧,宝宝们!” ![]() ![]() ![]() 千禧一代怎么了? 这场大战始于 Z 世代的阵地 TikTok,蔓延到了千禧一代的老巢推特,就连 Youtube 也“沦陷”。“ Z 世代大战千禧一代”成了很多视频主拍摄的主题。 网上还出现了很多有趣的表情包,比如这张: ![]() ![]() 就连严肃媒体也打趣地介入了这场“战争”。《卫报》就似乎站在 Z 世代一边:“未来一代会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好。简单来说,我指的是任何 22 岁以下、在上周残忍地把千禧一代拖进一场战争,还把我逗得咯咯笑的那些孩子。” 这位作者自己是一位千禧一代,他表示自己对于自己同龄人创造出来的“庸俗玩意儿”没有兴趣,比如对于《老友记》的沉迷;“我也无法再忍受那些说 ‘ 成人中 ’ 的人了,真的。” ![]() 毕竟,“在社交网站上展现自恋一面、那些无穷无尽的 Buzzfeed 小测试,用哈利波特的话题来创造社交话题”,在他看来,的确精准呀。 ![]() 16 岁的 Hadi 认为,千禧一代总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自我感动。“他们做了一顿烧烤,就以为自己人生获得重大成就。”她认为千禧一代胸无大志,而自己则有很多重要的想法要实现。 ![]() 18 岁的 Moty 则她认为千禧一代拥有“身份危机”,因为他们搞不懂自己想什么,只好一遍遍作心理测验。他们总是对 90 年代文化当作自己的领地,不容他人践踏。“我不认为他们觉得《老友记》好笑,但他们因为从小看到大,强迫所有人知道这是他们的集体记忆。 23 岁的 Heba 则表示,千禧一代整天抱怨,却什么都不甘。“你看到 16、17 岁的孩子在 TikTok 上用自己的创意生财,千禧一代死守着朝九晚五的工作,因为这是他们唯一能获得保障的方式。他们为一辈子买不到房而苦恼,但 Z 世代早就醒悟了。”她还表示,和千禧一代不同,Z 世代不怎么在乎物质,人生规划清晰。 ![]() 却造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代人? Vice 美国版网站也撰文一篇,同为千禧一代的作者先是抗议了,“我是斯莱特林学院的(注:还是霍格沃兹的学院),而我住在两居室!”不过,她承认,这些“粗鲁的孩子们”是对的。 她认为,千禧一代文化的制造和消费,其实都围绕着“怀旧情绪”。 ![]() “不过,我不想再听到 ‘ 成人中 ’ 这个词了。交电费吧,我的室友!” ![]() ![]() 智库 PEW Research Center 在 2019 年发布的报告表示,在美国,在千禧一代处于 12-27 岁区间的时候,2008 年金融海啸发生了。因此,千禧一代被迫在经济很不好的时候进入职场。 ![]() 然而,“ Z 世代中年纪最大的在金融海啸的时候 11 岁”,他们养成了对金钱非常实际的观念。 ![]() “从青少年时期开始,他们就开始存钱,通过手机理财建立 ‘ 危机应对基金 ’,也不喜欢去高档百货而是喜欢去大卖场。”根据机构 CGK 的研究发现,12% 的 Z 世代已经开始为退休生活存钱! ![]() 当然,就像前文所说的那样,所谓代际区分比较粗糙,不完全可靠,不同国家、文化之间差异也很巨大,比如 2008 年金融海啸之后,美国陷入经济危机,而中国则处于经济高歌猛进的一段时间。 那么,你们对于西方两代人之间的不同、相互的吐槽是否认同?你们认为中国的 80 后、90 后、00 后有什么的不同? 来源 英国大家谈 编辑 王剑青 值班主编 寇青 ![]() 免责声明:如果本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合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