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专辑 伊朗观察 6 月底开始,一部由以色列导演宗德尔(Moshe Zonder)指导制作的以色列与伊朗间的谍战剧《德黑兰》在 Apple TV 上映,波斯语字幕版在伊朗境内视频网站同步更新,随后在伊朗民间掀起一阵追剧风暴。影片讲述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通过制造航班故障,用掉包计将精通波斯语的伊朗裔以色列女间谍拉宾扬送入德黑兰,试图以电厂职员的身份将病毒植入伊朗电力系统,进而破坏伊朗防空体系,为空袭伊朗核设施铺路。不料行动因各种意外因素中止,拉宾扬身份暴露后,在摩萨德线人的帮助下在德黑兰开始了与伊朗反情报机构的猫鼠游戏。 ● 摩萨德女特工化妆成空姐进入德黑兰 / 影片截图为了情景更加逼真,剧中所有涉伊朗人或伊朗境内的场景全都用波斯语对话,为此剧组特地聘用了大量定居海外的伊朗裔演员,以及同时精通希伯来语和波斯语的伊朗裔以色列人,其中不乏像肖恩 - 托布(剧中饰演伊朗反摩萨德情报组负责人卡拉米)这样的大腕。而饰演女主角拉宾扬的 Niv Sultan 也是临时突击学习波斯语,说的有板有眼,只带轻度的口音。不过,除了个别镜头外,影片涉及伊朗部分的取景多在希腊雅典完成。 由于主题敏感,影片在制作期间就引起各方关注。Apple TV 更是以每集 150 万美金的价格提前买断了该系列剧的播放权。 《德黑兰》播出后,立即引发伊朗都市文艺圈高度关注。毕竟伊朗的大门因为政权自身及西方制裁等因素对国际社会已经封闭许久,民众真心热盼自己的生活和身份被他人关注理解。大家都很好奇,在敌国眼里,自己和自己的国家到底是什么形象。 客观讲,剧中对一些伊朗生活细节的处理非常精确到位,比如年轻女性间流行的修鼻术(拉宾扬假装修鼻戴术后面具得以化妆混入电力部门)、职场无处不在的性骚扰(电厂经历误将拉宾扬当做女下属。企图不轨时被拉宾扬刺杀引起警察加入,间接导致以色列黑入电力系统计划失败)、伊朗人对家庭亲情高于一切的认知(伊朗情报部门策反境内摩萨德线人的手段)、大学生不同政治派别间的冲突等等。 一部外国影片——拍摄方还是敌国——如此细致地刻画德黑兰当地生活,自然唤起了伊朗人强烈共鸣,伊朗视频网站波斯语版的更新甚至比以色列电视台还要快,架势堪比八九十年代中国媒体和民众热捧会说汉语、唱京剧的老外的情形。 伸错的橄榄枝 不过,随着剧情进一步展开,伊朗人间慢慢出现了对谍剧内容的质疑和争议。其中最大的争议是影片涉嫌美化伊朗政权强力机关、丑化伊朗政治反对派。 影片中,伊朗革命卫队反情报部门工作细致高效,年轻员工勤奋聪颖,反情报部领导人卡拉米公开场合对待敌人冷酷无情,私下里却与妻子卿卿我我,为了给妻子治病,散尽家财送妻子去西方发达国家做手术。相反,以色列情报机构则做一些绑架伊朗政府人员家属做利益交换、灭口在伊线人等挑战道德底线的事。而伊朗境内政治反对派的私下身份,则不是毒贩就是黑客,或者就是同性恋和滥交的女孩。 制片人之一艾登认为 " 片中没有好人和坏人,所有人都陷入了复杂的境地 "。饰演伊朗政治反对派兼拉宾扬男友的英国伊朗裔演员 Shervin Alenab 希望影片能展现伊朗人西化友好的一面,以图改善流散在欧洲的伊朗难民的境遇。 导演宗德尔在接受以色列媒体《国土报》采访时表示,拍这部戏的目的之一就是改变伊朗在西方影视作品中那种 " 执意毁灭以色列 " 的负面形象," 伊朗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年轻人过着充满性、毒品和摇滚乐的时髦生活 ",并称自己 " 刻意在影片中加入了 LGBT 内容 "。 ● 剧中伊朗年轻人的时尚同性恋生活 / 影片截图宗德尔属于以色列左派文艺人士,反对内塔尼亚胡的敌视伊朗政策,认为 " 仇恨会撕裂我们的社会 "。他在 80 年代从事媒体工作时曾与现任哈马斯领导人伊斯梅尔 - 哈尼亚有过面对面的深切交谈。从几年前曾拍摄以色列辛贝特与哈马斯冲突的系列剧《混乱》起,他作品一直主张多从对方的利益角度思考冲突促成和解,反对以黑白两分法煽动盲目仇恨,这一态度也延续到《德黑兰》里。 不过,宗德尔似乎伸错了橄榄枝,重复了西方左派面对异域传统社会时犯的错误:用自身伦理思考他者价值观。 滥交和毒品在西方世界或许是左派年轻人时尚生活的象征,但在伊朗社会生活中确是重大禁忌,尽管越来越多的伊朗人对婚前性行为和同性恋持开放态度。 隶属保守派的《同城报》一面抨击影片证明外部势力参与了 2009 年伊朗绿色革命,指控导演宗德尔为摩萨德服务,一面抓住机会宣称敌人自己的电影证明了伊朗境内的反对派全是 " 生活腐化糜烂、勾结外部势力的 " 西化分子。 事实上,在伊朗那些生活糜烂、沉迷毒品的人恰恰是统治阶层既得利益者及其亲属,反对派反而大多生活简朴,依靠强烈的宗教和道德信念,支撑自己与政权的不对称抗争。 电影无形中洗白了统治阶层、强化了统治阶层对政治反对派的刻板印象,这恐怕也是伊朗伊斯兰文化指导部对这部剧公然在伊朗境内视频网站播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原因。 而影片中其他情节,比如反情报头子卡拉米妻子在境外被摩萨德绑架、卡拉米为救妻子擅自前往伊斯坦布尔绑架犹太人做交换被摩萨德逮个正着等等,则被伊朗军事部门工作过的朋友斥为侮辱伊朗政权的能力,因为 " 军情部门工作的人及其家属是不能随便出国的 "。 结果,这部影片无论在政权支持者还是政治反对派任何一边都没讨到好,只是在吃瓜群众间被当做娱乐手段,口碑不错。 不过尽管对伊朗政治图谱刻画不准确,导演在影片在拍摄时,确实是跟摩萨德网络信息战部门以及定居在以色列的伊朗犹太人有过广泛沟通,试图准确勾勒出伊朗当代社会生活图景。这与伊朗宣传部门对以色列政府和民众的脸谱化负面报道,形成鲜明对比。至少,以色列人一直在试图了解自己在地区的竞争对手。 现实比剧情更疯狂 尽管谍剧《德黑兰》里(到目前更新的内容为止),以色列对伊朗的攻击都因为各种奇葩事件而失败,但现实却比剧本更疯狂 : 自从 6 月 22 日谍战剧第一集上映以来,伊朗的军事基地、核设施以及重要的工厂连续发生八起火灾 / 爆炸事故。以色列人在电影里没干成的事,在现实中真真切切地发生了。 ● 核设施爆炸前和爆炸后的照片 / MAXAR先是 6 月 29 日,德黑兰东部导弹助推原料厂仓库起火爆炸,而 7 月 2 日纳坦兹核设施离心机组装车间发生爆炸,大量精密仪器和高速离心机被毁,导致伊朗进程核计划被延后一年,紧接着西南部阿瓦兹市电厂变电设备、东北马什哈德市天然气储罐、南部铝业工厂、波斯湾布什尔造船厂先后起火、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目前,伊朗官方尚未公布上述任何一起事件的原因,以色列也没有公开认领任何一起事件。但以色列媒体纷纷揣测部分事件为本国所为,部分西方媒体甚至夸口称以色列 F35 战机能够躲避雷达侦测自由出入伊朗领空。 此时正在热映的谍战剧《德黑兰》,其涉及电子战破坏伊朗基础设施的内容,又给空前紧张的地区局势填上了一层艺术与现实交汇的迷幻色彩,让伊朗民众人心惶惶。 隶属伊朗安全部门和革命卫队的 Nour 新闻也确认纳坦兹核设施遭到外部势力破坏,声称 " 是否公布爆炸原因将是一个战略决定 ",暗示伊朗正在权衡跟以色列开战的得失。 在国家利益冲突的宏大叙事面前,伊朗人和以色列人也许需要一同坐下来仔细欣赏这部充满血腥对抗的《德黑兰》系列剧,多思考一下家庭和个人幸福,或许这才是避免引爆地区冲突的唯一途径。(责编 / 张希蓓) 点击图片直达往期精选免责声明:如果本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