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白广灿】 5 月份以来,印度不断强化对实控线中方一侧的渗透、蚕食,引发多起对峙事件。6 月 15 日晚,印军违背承诺,再次越过实控线非法活动,蓄意发动挑衅攻击,引发双方激烈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 消息传到印度国内引发轩然大波,莫迪在国内也遭受了巨大的政治压力,其政府不久就宣布禁止 59 个有中国投资背景的手机 APP,由此在印度民间掀起新一轮抵制中国产品的浪潮。在我们关注中印边境纠纷时,也不得不注意到印度国内日益高涨的经济民族主义。 印度国内历来都有抵制中国产品的呼声,传统上都认为是中印贸易不对等、印度对华贸易逆差过大所致。不过深究其原因,则是与印度本土制造业发展缓慢有关。 在过去三十年间,印度是几个主要大国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其国内日渐增长的消费市场尤为让人瞩目。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份报告显示,印度在 2010-2020 年间,国内消费市场预计将会增加 3.6 倍 [ 1 ] 。 但是印度本土制造业由于自身的种种原因,处于相对萎缩之中。在过去这十年间,仅仅增长 1.7 倍左右 [ 2 ] 。这一方面使得印度的这个市场消费空白被中国大大的填补,一方面造成印度对华出口始终以原材料为主,无法有效增长,进而使得印度对华贸易逆差迅速拉大。 2010 年,中国对印度出口 409.19 亿美元,中国自印度进口 208.41 亿美元,印度对华贸易逆差为 200.78 亿美元。 [ 3 ] 到 2019 年时,中国对印度出口 747.3 亿美元,而中国自印度进口 179.6 亿美元。印度对华贸易逆差达到了 567.7 亿美元。 [ 4 ] 印度对华贸易逆差越来越大,在印度国内导致了两个层面的影响,使得印度有一定的动机排斥中国产品。 2014 年,中国企业助力印度首都新德里地铁建设一方面是在政府内部。印度长年以来都是一个贸易赤字国家,其本身就有赤字危机意识。在 1990-1991 年间,印度爆发了国际收支危机,外汇储备仅仅能够维持两个星期,当时的谢卡尔政府不得不秘密的从储备银行中取出 20 吨黄金,空运到瑞士换取国际贷款,以解燃眉之急。 现如今,印度的贸易赤字长期都维持高位,而中国又是印度最大的贸易逆差国。在 2018 年,印度对华贸易差占其对外贸易逆差的 40%。印度一直呼吁中国取消药品,IT 等行业的进口限制,但是中国因为国家政策和安全问题,一直没有放开,这就让印度政府一直抱怨是中国政府不愿意在实质性方面进行努力。 另一方面是在印度本土企业层面。从印度建国时开始,印度就高度保护其国内企业。即使在 1991 年改革之后,诸多遗留下来的体制如土地征收法、劳工法体系等,使得其制造业增长尤为缓慢。当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涌入印度市场后,印度本土企业开始受到很大冲击,这就让抵制中国产品的声音有了市场。从 1995 年至 2017 年,印度对华(大陆,下同)实施的反倾销调查高达 213 起。印度已经成为对华实施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之一,涉及金额仅次于欧盟与美国。 虽然印度官方抱怨巨额的对华贸易逆差,印度民间企业对中国制造充满敌视,但是在辛格政府期间,其还是本着务实的态度处理这个问题。如在调节经常账户赤字方面,印度进口的大宗商品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以及黄金、钻石等奢侈品,缩减进口需要从这方面来考虑。在 2012 年时,印度的能源和奢侈品进口约占印度总进口额的 56%,印度为此支付了巨额外汇。为了解决当时面临的经常账户赤字问题,辛格政府就提高了金银等奢侈品的进口税率,并预计在未来 1-2 年内,经常账户赤字问题会大幅度减小。而之后事情的发展也确实如此。 2000-2018 年间,印度进口货物结构变化 [ 5 ]辛格政府在面对本土制造厂商的压力时,印度政府也是局限于经济层面。比如在对华反倾销调查时,印方赋予了当地司法机构较高的自由裁量权,对中国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的平均税率也是最高的。不过此时的印度政府再怎么提出反倾销诉讼,还能基本保持一种就事论事的态度,并没有在贸易争端上继续赋予一种政治含义。 但这个争端在莫迪政府时期变得不一样了。 据联合国预测,印度人口将于 2020 年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印度每年新增适龄劳动人口 1200~1300 万人。但是其制造业非常弱小,只吸纳了就业人口的 12% 左右,有 47% 的劳动力依旧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而印度的农业产值只占该国 GDP 的 23%,超过 30%的人每天消费不足 1.25 美元。 可以说,印度不仅面临劳动力过剩的问题,还要面临劳动力收入低下的窘境。如果印度社会不能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那么如此庞大的青年人口不仅不会成为所谓的人口红利,反而会成为极具破坏性的 " 人口炸弹 "。 2014 年 4 月,莫迪领导的人民党上台,其最主要的政治口号就是,加快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而解决劳动力就业的最好方法,就是发展制造业。 [ 6 ] 2014 年 9 月时,莫迪政府就宣布了 " 印度制造 " 计划,意图发展 25 个主要行业,计划将制造业占 GDP 的比例,从 2014 年的 15% 提高到 2025 年的 25%,此举大约能增加一亿个工作岗位。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印度发展制造业的主要瓶颈在于他的土地征收制度和劳工法体系,这方面的改革往往被视为政治禁区。2014 年 12 月,莫迪政府雄心勃勃的拟定了《土地征收法修正条例》草案,意图突破现行《2013 土地征收法》中 " 征收土地用于私营项目的,必须获得 80% 的土地所有者同意;用于公私合营项目的,必须获得 70% 的土地所有者同意 " 的限制,但是遭到了在野党和农民群体的激烈反对,因此未能通过。随后不久,莫迪政府又试图改革印度的劳工法体系。印度对劳工的极端保障已经到了僵化的程度,民众对劳动法改革十分的敏感,执政党稍微不慎都会招致极大的政治风险。在此轮的改革中,印度除了修正了争议不大的《学徒法》外,主要是修订《劳动法法案》和《工厂法》中的劳工数量和工作强度上限,并没有在实质层面上做出改革。 在改革受阻后,印度的制造业发展依旧呈现出一种萎缩趋势。在 2014 年莫迪上台时,印度制造业占 GDP 的比例为 15.1%,但是到了 2018 年时降到了 14.82%。受此影响,印度在 2017-2018 财年间,失业率飙升到 6.1%。 [ 7 ] 而到了今年 3 月份,也就是印度受疫情影响前,其失业率已经高达 8.7%。 [ 8 ] 国大党等在野党也因此不断指责莫迪政府,在过去几年间社会缺乏就业。可以说,莫迪政府无法在国内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以及无力面对国内日益增长的不满时,其就有动机谋求从国外方向缓解这个问题。 2000-2018 年间,印度制造业 GDP 产值及比重 [ 9 ]2014 年 10 月,也就是莫迪提出 " 印度制造 " 计划一个月后,国民志愿团(RSS)领导人莫汉巴格瓦(MohanBhagwat)就在一次电视演讲中表示:" 在我们谈论自给自足和对中国立场的时候,新政府似乎对此表示支持。但是,如果我们不停止从中国购买东西,(印度)政府将从何处汲取力量呢?" [ 10 ] RSS 和印度人民党(BJP)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历来主张经济民族主义,排斥国外产品,保护印度本土产业。而作为印度最大贸易逆差国的中国,则是首当其冲。可以说,印度政府正在变相的给抵制中国产品的行为背书。也正是因为加入了这种政治目的,民间抵制中国制造的运动,被无形之间组织了起来。 在之后的几年里,每当中印之间爆发争端时,印度民间那种反华情绪,都会被印度官方有意无意的利用。如在 2017 年洞朗对峙期间,RSS 与其下属的本土觉醒组织(SJM)高度配合,在印度大肆制造反华舆论,呼吁印度普通民众不使用任何中国产品。而根本动机其组织者也讲的很明白,中国公司的存在正在导致数百万家(印度)中小型企业关闭运营,从而导致该国年轻人口大量失业 [ 11 ] 。 2019 年,号称代表 7000 万贸易商的全印贸易商协会(CAIT)称,中国商品在质量和成本上具有优势,越来越多的伤害到印度中小企业。这不仅减少了税收,还给印度较小的贸易商带来了不公平的竞争环境,最终威胁着数百万个工作岗位。该组织敦促莫迪政府对中国产品征收从 300%至 500%不等的超级关税。 [ 12 ] 而制裁的理由则是,中国在 2019 年初的印巴冲突中包庇巴基斯坦。在今年抵制中国产品的新一轮浪潮中,该组织更是列出了 3000 种中国商品,号召印度厂商对此逐一进行取代。 印度不仅仅是利用国内的反华情绪抵制中国产品,其也不乏充分利用各种国际事件搞出一些小动作。 如在中美贸易战前夕,一些印度观察家就注意到了中美贸易争端会对印度带来一些有利因素。他们认为印度的国际地位不仅会提升,还会让中国更加关注印度市场,使得印度更强势的跟中国打交道 [ 13 ] 。而当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部分中国企业开始将产能转移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时,印度认为自己也可以从这次的产业转移中受益,计划出台一系列政策吸引这部分企业。 [ 14 ] 在今年中国遭受新冠封城期间,中国对外出口大幅度缩减,这让印度很多人看到了取代中国制造的希望。印度交通部长尼廷加德卡里(Nitin Gadkari)在前不久一次采访中表示,中国在全球地位的减弱,将会让印度吸引更多的投资。他们已经组建了一支经济团队,专门吸引从中国转移出来的企业。 [ 15 ] 另据印度知情人士透露,印度财政部计划财政部正在评估对新投资金额超过 5 亿美元的公司,给予 10 年全额免税的建议。该计划要求此类公司从 6 月 1 日起三年内开始运营,并将覆盖医疗器械,电子,电信设备和固定资产投资等领域。该计划还包括对纺织、食品加工、皮革和鞋类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投资 1 亿美元或以上的公司,提供为期四年的免税期。 种种迹象都表明,印度在这一轮抵制中国产品的喧嚣中,并不是简单的要宣泄民族主义情绪,其背后是印度国内的就业问题与印度政治体制僵化的矛盾。当莫迪的改革雄心遭遇重大挫折的时候,其政府的行为开始变的不那么务实。企图不断的利用本土企业家对中国产品的敌视,以及印度平民长期以来对华恐惧心理,持续不断的打压中国产品,为印度本土企业谋求一定空间,以此缓解国内的危机。 就当前来看,印度很难摆脱对中国产品的依赖。据相关报道,除了衣服、鞋子、玩具、灯具等日用品占据了印度生活的方方面面外,其他中国产的中高端工业品也占据了印度市场相当大的比例。如中国产的电信设备占据了印度国内市场的 25%,汽车零部件约占据 26%,太阳能产品的份额占当地市场的 90%。 印度近几年发展比较快的几大行业也与中国关系密切。印度每年平均从中国进口的医药原材料占其总需求的 68%,其国内智能手机产业所需零部件约有 70~80% 都来自于中国。可以说,如果印度政府切断中国产品的供应,将会极大的危害印度国内发展,加重其经济困境。而印度这次禁用 59 个有中国投资背景的 APP,也能从侧面反映,其不敢贸然对中国出口印度的实体货物进行制裁。 不过,我们依旧需要高度警惕印度民族经济主义暗含的风险。从长远来看,印度很难走出制造业发展困境。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莫迪政府 " 将目前制造业占 GDP 的 15% 增长到 2025 的 25%" 的口号不会实现。但是其在部分行业中是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这可能会给部分印度人一种 " 良好的愿景 ",认为其将逐步完成对中国产品的替代。而在这个过程中,其很有可能利用一些与中国的纠纷,甚至会主动挑起双方的政治经济冲突。 商务部的声明参考文献: [ 1 ] https://www.bcg.com/documents/file97584.pdf [ 2 ] https://www.macrotrends.net/countries/IND/india/manufacturing-output [ 3 ] http://bombay.mofcom.gov.cn/article/zxhz/201105/20110507544138.shtml [ 4 ] http://www.cngoldzone.com/finance/2020011518713.html [ 5 ] https://oec.world/en/visualize/stacked/hs92/import/ind/all/show/2000.2018/ [ 6 ] 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news/economy/policy/make-in-india-fdi-is-also-first-develop-india-says-pm-modi/articleshow/43412910.cms?from=mdr [ 7 ] https://www.aljazeera.com/ajimpact/india-economy-slowing-ramping-pressure-modi-190531152843949.html [ 8 ] https://tradingeconomics.com/india/unemployment-rate [ 9 ] https://www.macrotrends.net/countries/IND/india/manufacturing-output [ 10 ] https://www.indiatoday.in/india/story/mohan-bhagwat-says-ban-chinese-goods-rss-chief-dd-telecast-208510-2014-10-03 [ 11 ] https://hinduexistence.org/2017/08/02/rss-and-swadeshi-jagran-manch-give-a-call-of-total-boycott-for-chinese-goods/ [ 12 ] https://www.scmp.com/week-asia/geopolitics/article/3006341/india-china-trade-war-modi-fans-flames-boycott-calls [ 13 ] 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news/economy/foreign-trade/why-india-could-be-the-winner-of-a-us-china-trade-war/articleshow/58059316.cms?from=mdr [14 ] 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news/economy/foreign-trade/india-plans-to-offer-incentives-to-companies-moving-from-china/articleshow/69938182.cms?from=mdr [ 15 ] 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india-52672510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 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免责声明:如果本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