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金衡山】 伴随着美国第二波疫情的发展和蔓延,美国国内冷战思维的话语也愈演愈烈——不仅仅出现在特朗普政府的一些行为中,也出现在一些当局人物的言语中,近期蓬佩奥在尼克松图书馆的反华演讲,更是集中体现。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冷战思维也出现在美国国内政治斗争中,比如副总统彭斯为特朗普连任的助选演讲。 种种迹象联系起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冷战思维似乎成了一些美国政治人物的思维模式,无论国际行动还是国内行动。当然,不可避免的是,冷战思维也在社会大众层面蔓延,不仅在美国,连在中国也都可以感受到其蔓延的程度。而这些都会对已经面临危机的中美关系罩上一层阴霾。 " 冷战幽灵 " 一直在美国上空游荡 近日,蓬佩奥最近的这份讲话,将矛头直指中国共产党,警醒美国要把注意力放到中国共产党身上,中美关系的关键是中共道路与自由世界相悖,给世界带来极大危险。他号召联合盟国与中共对抗,为自由而战。蓬佩奥的讲话意图是重新挑起意识形态之争,将中美冲突溯源到意识形态层面,从而为美国对峙中国找到真正的根源,为美国的行为提供 " 合理合法 " 依据,并且套上道德高地的外衣。 这就是典型的冷战思维模式。看看他表述中的那些象征性对立的符号:非黑即白光明与黑暗,我们与他们,自由与奴役,等等。蓬佩奥打出中共牌显然是想更加凸显这种对立,更加凸显美国作为 " 光明 " 的代表,更加强调 " 自由 " 受到威胁。 当然了,冷战思维在美国并不新鲜。美国历届政府都会一定程度上诉诸冷战思维,以获得其行为的原动力和道德依据。从里根政府将苏联当成 " 邪恶帝国 ",到小布什政府把反恐战争与反 " 邪恶轴心 " 放在一起对待,再到如今特朗普政府把矛头对准中国,把中国视为 " 修正主义的国家(2017 年底《美国国家战略报告》语)",美式冷战思维的核心在于试图跳出国与国层面的关系,直接诉诸意识形态冲突、对峙乃至你死我活之争,因为后者显然更具所谓的 " 正义感 ",类似于宗教上的神谕号召。 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冷战思维者可以跨越国界,举起旗帜,振臂高呼,组成联盟,统一思想,发起类似 " 圣战 " 的行动。在这个意义上,冷战思维者其实与一些宗教原教旨主义者的思维方式有一致之处。只不过,不同的的是,美式冷战思维的思想依据是所谓的 " 自由民主 " 思想,符合近代西方的发展道路,因此成了西方代表,给了他们足够的支撑。 从历史上看,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对苏 " 遏制政策 " 的提出者乔治 · 凯南正是冷战思维的主要开启者,他将苏共视为邪恶势力的根源,以此来对照美国所代表的正义和光明。现在,蓬佩奥重拾凯南牙慧,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更加极端地套用意识形态武器。 本质上说,这是一种简单化的思维,用 " 我们 " 和 " 他们 " 间的对立方式来看待世界,简单地把势力相争划得一清二楚,更容易博得众人眼球,尤其是大众层面的关注。在疫情形势紧张、大选民调低迷的情形下,蓬佩奥重新祭出冷战思维,一方面有其实用主义的考虑,可以转移视线,巩固特朗普阵营,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意识到,可见冷战思维在美国一直有市场,深深隐藏在很多人的心里,在某个恰当时机重新抬头,恰好说明这个 " 幽灵 " 始终存在,只要有合适的氛围,就可以一次又一次地露面。 疫情之下特朗普反复打 " 中国病毒 " 牌,美国政府接连不断推出打压中国的政策,再加上连绵不断的贸易战,都为冷战思维抬头提供了氛围;蓬佩奥只是一个醒目的典型代表,但也表明美国政府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会以更加对立的姿态对待中国态。 截图来自美国 NPR两党政争似乎上升为路线之争 大选在即,选情吃紧,疫情一直没有好转迹象,这都是特朗普政府要面对的残酷现实。 针对现阶段民主党在民调上的优势,特朗普竞选团队从各个方面进行反击。其中一个方式就是把冷战思维用来对付民主党,把民主党视为敌人,为特朗普赢得更多的同情与支持。" 敌人 " 的概念完全不同于政治派别的概念,后者在于行为方式的不同,根本而言,走的道路是一致的;但 " 敌人 " 不一样,走的是不同的道路,经历的是 " 生死之争 "。 这种方式非常明显地表现在彭斯 7 月 17 号为特朗普竞选造势的讲话中,他指称拜登是 " 社会主义者 ",这顶帽子一扣下去,传统的两党之争抬高到了两条路线之争。在此情况下,彭斯所说的美国独立宣言中提及的 " 生命和自由 ",就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指涉的美国价值观,更是影射一旦拜登上台,美国人的生命和自由就会受到威胁。在彭斯、乃至特朗普竞选团队眼里,当下的大选,似乎已经不是同一个体制之下两个政党的选举竞争,而是两种体制、两种思想意识、两条道路间的斗争。冷战思维幽灵游荡在美国上空,其国内政治如同国际关系一样,也正在遭遇两种不同意识形态驱使下的斗争。 彭斯的国内选战动员号召,与蓬佩奥的外交行为模式,其思维逻辑是一致的。更值得体味的是,彭斯的讲话,反映出美国社会分裂已经到了非同一般的地步,一方把另一方视为 " 敌人 " 的思维方式,是极端政治化的最极端表现,左右两端不可调和几成事实,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探究美国社会分裂的缘由,离不开冷战思维在美国国内的广泛流行并广为接受。这自然与美国一些政治人物大力助推有关。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夫斯塔德曾总结,美国的政治传统是不同势力间的 " 共识 ",关于国家道路的理念和财权处理的方式,多少会达成一些共同认识。这种共识在过去二三十年间已开始走向分崩离析,在特朗普政府治下,更是加速分裂。彭斯的讲话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冷战思维在大众媒体上的演绎 冷战思维不单是政治人物的话语方式,也在美国的大众媒体上不断演绎,导致其走向更广泛的全民化参与。一些右翼媒体,如福克斯新闻,大多数时间把矛头对准民主党,将其定位为 " 敌人 ",采用断章取义的方式,借着新闻名义传递极端政治思想。媒体上所谓新闻节目已鲜少有客观报道,多数是新闻主持人阐述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内容则多半是为特朗普辩护和叫好。即便是在疫情每日迅猛上升的情况下,福克斯新闻有意淡化处理,而时将绝大部分注意力放在特朗普一再强调的 " 法律和秩序 " 以及重开经济方面;至于疫情确诊数和病死数,总被轻易地一语带过。究其原因,主要是先入为主思想作祟,把自己的对立方作为要消灭的对象,这样的方式自然会造成一边倒 " 新闻 "。此类新闻传播模式的根源在于冷战思维,先树立敌人意识,然后选择 " 新闻 ",目的是获得斗争胜利。 需要注意的是,在互联网普及的当下,新媒体异常活跃,媒体活动者的个性魅力尤其突出,一定程度上促使极端化话语的产生。当然,一个基础是,极端化的政治氛围早已存在。媒体的多样化、极端化与大众的接受度,两相共行,让极端化思想有了广泛市场,促使冷战思维进一步走向大众层面。当然,我们也要注意中国国内的大众媒体,同样有各类舆论涌现,以爱国名义宣扬对抗的话语也时有出现。比如近日中美关系跌入低谷,网上也出现了一些有明显话题消费倾向的言论,或是煽动民族主义情绪。我们要避免的,一是斗争,另一则是沿着冷战思维方向前行。 6 月 30 日,哈佛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教授 Steven Walt 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文章,批评美国那些抱定冷战思维看中美关系的人,指出作为一个发展势力强盛的大国,中国势必会成为美国的对手。在今后若干年里,这种情况不会变化,美国要做好准备。但不是用冷战思维的方式对待,更不是把目标定为改变中国,而是谋求共同发展,在一些双方有共同兴趣和利益之处进行合作,如气候变化和防疫方面等。 但遗憾的是,这种理性的、基于现实的意见在当下恐很难被美国政府决策者听进去。当然,换个角度也说明中美之间仍存有一些有见地的意见,我们也应对此报有信心。同时,要认清冷战思维的实质,现在与凯南当年已非同日而语,要真正形成国际站队阵营的可能性不大,但在局部领域美国的冷战话语仍有可能占据一定市场,尤其是在此氛围之下对中国的反感情绪会有所增加,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 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免责声明:如果本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