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逐渐成为了世界范围的问题。就连最浪漫的法国人,都已经生不出孩子了——据统计,2023年法国共出生677,800名新生儿,与2022年相比减少6.6%。简单来说,自二战结束以来,法国的出生率降到了最低。
从表面上来看,年轻人们在社交媒体上高喊着“不婚不育、芳龄永继”的口号,应该是反生育的主力军。但统计研究所的专家们则另有见解:实际上,生育率的下降影响的覆盖所有年龄段,包括一度出现生育率增加的35岁以上的女性。并且,过去出生率较高的农村家庭也不再成为例外。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法国人不再生孩子了呢? 37岁的莱蒂西亚(Laetitia)来自比利牛斯,是一名验光师。前不久,莱蒂西亚才诞下自己的儿子。她很清楚,这个咿呀学语的稚嫩小生命,将是她人生中唯一的孩子。26岁时,莱蒂西亚遇到了自己的丈夫。虽然当时他已经42岁,但年龄并没有成为两人爱情的阻碍。关系稳定后,莱蒂西亚向丈夫表露了想要成为母亲的心愿。尽管和前妻育有一个女儿,但丈夫依然答应了莱蒂西亚的请求。随后,两人进行了各种尝试。 然而,莱蒂西亚和丈夫的怀孕之路却异常艰难——莱蒂西亚本人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两人不得不经理漫长而痛苦的人工辅助生殖,才拥有了自己的孩子。考虑到孩子出生时,莱蒂西亚已经属于高龄产妇,而丈夫也已51岁,两人一开始就下定决心,将不再生育其他的孩子。 在700公里外的里昂,39岁的女教师玛德琳则坦率地概括了自己不打算生育的原因:“我没遇到合适的伴侣,就这么简单。”尽管法国在2021年通过了法律,允许单身女性通过辅助生殖生育,但这一选项显然并不在玛德琳的考虑范围内。她表示:“我理解那些这么做的女性,但我的生育计划是基于一段稳定的关系。再说了,我并不是非得生个孩子。现在我单身,但和一个男人生活在一起、不要孩子的想法并不让我害怕。毕竟,我的生活已经很充实了。” 玛德琳还补充表示,作为一名教师,自己越来越怀疑,在如今的世界诞育孩子“是否是一件合适的事”——人口过剩、气候变化、频繁的战争,这一切都令人焦虑不已,而获取幸福的成本,在当下的社会和时代中,看起来尤为高昂: “作为教师,我见过很多不幸福的学生。暴力、贫困、疾病......我太清楚了,父母的爱并不总是足够的。” 像玛德琳这样,因为“遇不到合适的人”而放弃生育的人不在少数。36岁的巴黎人马蒂厄也持有同样的观点:“我曾想在30岁前成为父亲,拥有两个或者三个孩子,我所有的兄弟姐妹都已为人父母,我是第五次做叔叔了......” 而对于很难遇到合适伴侣的原因,他则将其归咎于女性意识的崛起:“#MeToo运动让一些男人感到畏惧,我们怕被误解,于是就不敢主动接近女孩。” 而对于交友网站,他又认为这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一次、两次、三次的约会,变得更像是一场场面试。马蒂厄对此也颇有怨言:“我们正处在一个夹缝般的年纪——20岁时无忧无虑,70岁时只享受生育的时光。30-35岁正式构建生活的阶段,但这可能会让人陷入迷茫的僵局。对我来说就是如此。” Advertisements 马蒂厄表示,很多像他一样的男性都有同样的困境。随着年岁渐长,他们减少外出、逐渐自我封闭,最终也就习惯了单身生活。 当然,也有更多的人早就坚定了不生育的想法,其中以女性居多。 41岁的卡罗琳目前与伴侣生活在马赛,她的伴侣在之前的婚姻关系中育有两个孩子。而她本人一开始就是坚定的“丁克”:“在现在的伴侣之前,我曾经有过一段很长的关系。我们分手,就是因为我的前任伴侣想要孩子。对此,我选择结束这段关系,因为我不愿剥夺他做父亲的机会。” 有趣的是,卡罗琳本身就是一名人力资源和管理领域的教授。她很清楚,社会对于选择不育的人们,尤其是女性,往往存在着不理解和攻击,但她本人却从未因此“感到痛苦”。 “我常常觉得,自己和其他女性不同。别人总是会说,‘你会逐渐看到,这是很棒的体验,你错过了很多,还有当你老了怎么办?’”但卡罗琳却表示,这些反驳并不能动摇她不育的决心——当面对一个萧条的世界、怀揣着对未来的恐惧,她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在战战兢兢的心境中抚育下一代。 总而言之,人们拒绝生育的理由多种多样。除生理因素外,出生率的下降更多地反应了当下时代的种种弊病——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导致养育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随着网络和社交媒体的崛起,女性意识已然觉醒,但男性却还停留在原地,双方期待无法达成匹配,也自然无法“将就着”抚育下一代。 除此之外,更多人不育的理由,则源于对社会和时代的失望。从某种层面来说,人们比过去更加负责,养育孩子不再只是简单地“传宗接代”、完成任务,而是一种精神的延续。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更注重下一代的生活质量,更希望下一代能够真正获得幸福。但这个时代,却似乎给出了一个不甚令人满意的答复...... 归根到底,少子化的现象,也许是社会的苦果,又或许是时代的必然。而身处其中的我们,却很难为这一困局,整理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Advertisemen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