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B News《澳华财经在线》8月26日讯 中国乳业巨头蒙牛和澳洲乳业公司Lion Dairy & Drinks(LDD)价值6亿澳元的潜在收购案终究划上了一个无奈的句号,虽然广受关注,却也并不令人意外。上周,《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道说,联邦政府已决定阻止这笔交易。
今天,拥有LDD的日本麒麟集团(Kirin)发表声明,宣布该交易已终止。
声明说:“Lion表示,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一直在等待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LDD收购的审查结果。”
“鉴于目前不太可能获得批准,Lion和蒙牛乳业均已同意终止当前的交易程序。
“我们对这一结果感到失望,现在将考虑LDD业务未来的发展路线。”
据《澳大利亚金融评论》的消息,蒙牛今天撤回了提交给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的收购申请。
麒麟去年11月宣布将狮子奶和饮料出售给蒙牛乳业。(详见《蒙牛在澳连环并购背后:“新跑道”上的机遇与挑战》)
但是这笔交易很快就被澳大利亚和中国之间紧张的关系蒙上了阴影。在审查了六个多月后,联邦财长乔什·弗莱登伯格(Josh Frydenberg)否决了这一交易,理由是“有悖国家利益”。早些时候,联邦议员和参议员都反对这桩并购案,警告说这有可能破坏当地的牛奶供应。
虽然到目前为止,财长弗莱登伯格没有就否决这桩交易的原因提供任何进一步的信息,也没有解释该交易将如何损害澳洲的国家利益。
不可言说的深刻变化
弗莱登伯格去年批准了蒙牛以15亿澳元收购澳洲本土婴儿配方奶粉生产商Bellamy's,条件是多数董事为澳大利亚公民,该公司将总部设在澳大利亚十年,在维州的婴儿配方奶粉加工设施中投资至少1200万澳元。
蒙牛收购LDD的这一交易,并不涉及任何农地,也得到了牛奶供应商的广泛支持,为何最终折戟于审查?
蒙牛向LDD发起收购的时机,恰逢莫里森政府开始着手修改对外国投资监管框架。 在3月份的大流行高峰期,莫里森政府提出了临时的草案。 随着经济衰退,澳洲政府越来越担心外国收购陷入困境的本地公司。
按照最新规定,联邦财长将批准所有敏感的涉及国家安全的土地投资或企业投资,无论交易金额是多少。此外,外资收购方还要面临更严格的监督和调查,如果没有履行义务将受到更严厉的处罚。
然而LDD已经是一家属于日资的公司,即使出售给蒙牛,也只是从一个外资手中换到另一个外资手中。这就是为什么这桩收购案会如此受人关注。
可以想见,“有悖国家利益”的说法背后,隐藏着一个不可言说的深刻变化。
随着中澳关系的考验不断,外国投资成为敏感话题。而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将对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口水战是一回事,但是外资之争,可能会对中澳经贸领域产生更广泛的影响。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莫里森政府对中国的态度越来越强硬。
有分析人士认为,莫里森政府“显然很特朗普式的立场”,是旨在吸引有投票权的澳洲人。很多澳洲人会愿意看到政府坚持了对中国的强硬立场。不过,这些决定对经济将造成怎样的影响,现在还难以全部估量。
三大行业首当其冲
无论爱它还是恨它,外国投资是澳洲经济活动的重要催化剂。
具体到中国在澳投资,某些行业比大多数行业面临的风险更大。从历史上看,中国一直是澳洲的第五大外国直接投资国。仅在2018年,中国对澳直接投资总额就约为405亿澳元。
但是,正如当时的财政部官员菲利普·盖特森斯(Philip Gaetjens)明确指出的,中国投资的范围只集中在少数几个行业。例如,在2016-2017财年,中国在投资的前三大行业是房地产、制造业、矿业。
房地产和矿业居首位意味着,如果澳洲政府试图限制来自中国的投资,那么这些行业可能遭受的打击最大。
资源类公司,尤其是规模较小的成长型公司,可能会遭受重创。《西澳大利亚人》不久前刊发的文章中说:
“通常,中国人是唯一愿意为这些(矿业)项目投入大量资金的人,因为中国是少数具有加工能力、能够通过承购协议吸收矿业产品的市场之一。在过去的许多中国投资中,与澳洲矿业公司签订承购协议的中国公司还进行了股权投资。”
不少投资者已经开始警惕与中国有业务或投资联系的任何初级矿业公司。因为政府随时都可能选择将中国资本拦在大门之外,即使这将会以牺牲某些项目为代价。
天平的两头,一头是保护国家资产,另一头是保护主义需要付出的代价。莫里森政府将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尝试使这个天平不至过于倾斜。
对于澳洲投资者来说,面对诸多经常依靠外资来资助新项目或合资企业的本土企业,“中国资本”,这个以往能够推升本土企业身价的概念,失去了魔力。一些投资者已经有意识地剔除这类投资。
他们说,如果弗莱登伯格否决了蒙牛-LDD收购案,那么联邦政府将放行哪些中资收购,阻止哪些中资收购,都不再有章可循。
中资出海变奏曲
根据彭博的数据,今年迄今为止,中国对外并购交易额为15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5%,与2016年的峰值相去甚远。新冠大流行并不是解释中国对外并购活动下滑的唯一因素。印度、澳大利亚和欧盟对外国投资的审查越来越严格,这给拓展海外业务的中国公司增加了不确定性。
兆胜律师事务所上海常务合伙人刘家祥(Eric Liu)表示:“中美关系的巨大不确定性不可避免地使中国投资者对跨国交易更加谨慎。虽然我们看不到任何迹象表明中国投资者停止了'出国',但完全可以理解的是,他们需要时间进行评估。”
巴克莱(Barclays)的阿加德(Aagaard)认为,未来中国企业对海外交易仍会保持浓厚兴趣,但会更多地侧重于与自己核心业务互补的交易,尤其是在电力、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科技和消费品等领域,而且将会采取更为复杂的并购方式。
(郑重声明:ACB News《澳华财经在线》对本文保留全部著作权限,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