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去年因一些客观原因无法召开的SNEC大会今年如期举行,积累两年的行业热情也终于有了一次宣泄释放的契机。记者23日在SNEC第十六届(2023)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开幕式现场看到,不仅整个会场座无虚席,连两边和中间的走道也站满了听众,光伏行业当下的火爆可见一斑。 从与会嘉宾的阵容看,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SNEC大会执行主席朱共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等行业大咖悉数到场,更凸显了这场大会的高规格与权威性。 上述大咖在开幕致辞和主题演讲时慷慨发言。朱共山表示,预计明年全世界光伏累计装机量很可能将超过水电,2026年将超过天然气,2027年将超过煤炭成为第一大能源。 除了继续表达对光伏行业的强烈看好外,大咖们更提到了能源转型变革的下半场——“能源AI”将成下一个投资热点。 光伏2027年将超煤炭成第一大能源 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SNEC大会执行主席朱共山在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预计今年全世界光伏新增装机将在350吉瓦左右,明年累计装机量很可能将超过水电,2026年将超过天然气,2027年将超过煤炭成为第一大能源。 他表示,从全球空间格局看,欧洲能源价格上升带动户用光伏需求迅速增长,预计欧洲光伏今年将保持40%的高增速。2025年,欧洲光伏装机累计将超过320吉瓦,到2030年将达到1太瓦(TW)以上。未来十年,美国的光伏累计装机也将达到800吉瓦左右。 “通过全行业过去十几年的努力,我们的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不断迭代更新,发电成本下降了90%,初步完成了平价上网的使命。”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表示,目前中国光伏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并在各环节上都保持全球领先。中国的光伏产业已成为具备全球竞争力并有望成为最高质量发展典范的新兴产业。 他表示,作为践行中国“双碳”目标的排头兵,中国光伏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实现新增装机33吉瓦,相当于去年上半年新增装机的总和。预计2023年,我国光伏累计装机将首次超过水电,成为第一大非化石能源发电来源。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测算,到2050年全球要实现净零排放,近90%的发电量将来自可再生能源。综合对比分析,光伏发电将是未来一次能源中最主要的来源之一。”据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介绍,光伏发电在未来碳中和背景下一次能源中的占比最低可能到30%-40%,最高有可能到60%-70%,是未来占比最高的能源。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在主题演讲时表示,零碳能源主要就是以光伏、风电为主的电力能源,所以有预测在2030年-2035年,中国的电力系统就率先基本实现碳中和。也有人估计,在2025年也就是两年后,电力系统可能要率先实现碳达峰。 “随着电气化进展越来越快,未来的整个碳中和主要还是靠以新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支撑。未来,光伏、储能、氢能将会是整个新型电力系统的新基石,再加上能源数字化或能源互联网,将构建一个新的体系,这才能推动光伏装机未来增长到700吉瓦、1000吉瓦甚至更高的水平,才能推动未来能源系统乃至全球的碳中和。但现在,我们还需要做很大努力。”高纪凡说。 储能产业将迎爆发式增长 与此同时,在源网荷储一体化的背景下,储能产业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朱共山在主题演讲时预计,未来三年,新型储能每年将新增80吉瓦左右,到2025年累计规模有望达到230吉瓦左右。氢能方面,随着电解槽单线产能持续增加和电耗的逐步降低,绿氢的市场竞争力正在逐步提升。预计到2025年后,绿氢有望实现与天然气制氢平价,2030年左右有望与煤制氢平价,并且在未来十年保持5%左右的产量复合增长。 “随着传统能源的枯竭和价格的持续上升,光伏发电将很快成为最具经济性的电力形式。由光伏延展出的一系列新业态、新产业也在逐步形成,都将实现爆发式的增长,特别是‘光伏+储能’、‘光伏+氢能’、‘光伏+汽车’,这都是我们未来能够很快就看到的新的增长。”曹仁贤说。 刘汉元认为,随着成本不断降低,储能的大规模应用将为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动提供坚实保障。其中,抽水蓄能是目前已成熟的技术中经济性相对最优、规模最具开发潜力的储能方式。当前的储能成本大约在每千瓦时两毛左右,相较其他储能方式已基本成熟。根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目前已发现的全球可建设离岸抽水蓄能电站的站点达到61万个,仅需其中不到1%的站点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即可支撑全球100%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 他同时表示,随着汽车电动化进程的不断提速,电动汽车也具备储能的巨大潜力。相关机构预测,到2050年中国基本全部实现汽车电动化,保有量将在5亿到10亿辆之间。仅仅依靠电动车储能即可满足我国电网2-4天的储能需要。 “未来30年左右,以汽车电动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清洁化为代表的绿色转型,将在国内形成百万亿元人民币,全球形成百万亿美元的产业规模。在这个过程中,既不需要额外增加国家负担,还能有效拉动投资、促进消费、带动就业,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并彻底解决雾霾以及资源和环境不可持续的问题,进而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刘汉元说。 下一站:“能源+AI” 值得注意的是,朱共山在主题演讲时还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能源转型变革的下半场蓝图。在他看来,“能源AI”将成为下一个投资热点。 朱共山的另一个身份是协鑫集团董事长。就在上周,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政府与协鑫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启动国内首个能源算力中心。双方就打造首个应用于能源领域的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计算平台。 “能源转型变革的上半场主要是能源系统电气化,下半场是电力系统低碳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去中心化同频共振。”朱共山表示,当ChatGPT掀起智能革命,当算力成为数字基础设施,恰逢新能源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C位出道”,充当起未来绿色低碳世界的托底角色,一场新能源领域的边界突破正沿着三条主线展开——新型电力向跨行业、跨领域协同转变,各产业用能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数字要素潜能被充分激活。风光储氢与大数据、去中心化身份(DCI)、数字人类、基础模型、机器学习、动态风险治理、元宇宙、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自动驾驶、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深度融合。 他表示,新能源的技术革命、场景革命、数字革命等正以燎原之势,席卷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能源科技创新进入持续高度活跃期,风电、光伏、储能、氢能、甲醇、氨能等一大批新能源技术加快迭代,推动新能源产业从资源、资本主导型向技术主导型转变。电力电子、传感物联、全环境仿真平台、第五代移动通信、先进算力算法、工业基础软件、机器人等适配性技术将与新能源技术深度融合,推动新能源产业不断转型升级。 “万物互联,电是根本。”朱共山表示,到2050年,电力占能源消费的比例将由现在的21%增加到51%,算力作为新型生产力将和新智造镶嵌在一起,成为用电大户之一。AI催生数字镜像世界,算力让镜像更精准,电力让镜像更稳定和清晰。“能源AI”将成为下一个投资热点。 免责声明:本网所发所有文章,包括本网原创、编译及转发的第三方稿件及评论,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交易操作或投资决定请询问专业人士。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