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编者按:过去一年,政务微博大量出现,在传播政府信息、回应网民关切上,起到了传统媒体难以替代的作用。习惯传统的单向信息传播方式的政府,如何面对微博这一全时互动的新传播方式;政务微博运作背后,有着怎样的政府逻辑;政务微博的操盘者们,他们的经验和困惑是什么,请见本期专题。 北京大雨时我的微博被骂翻了。家里人说:关了,咱不当这受气的官了! 发生灾难,老百姓有怨气要发泄,就让他们骂一骂呗。 只要坚持为老百姓服务,今天明天不被理解,总有一天会被理解。 刚开始时,确实不是所有人都意识到微博的特殊作用,大家感到更多的是压力、挑战。甚至还有人说:你想害死我们啊? 在过去一年政务微博风起云涌的浪潮中,“北京微博发布厅”中的“北京发布”、“平安北京”等微博账号不断进入网民视野,尤其在7·21北京暴雨等突发事件中广受关注。 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王惠,这位任职超过10年的女发言人在过去一年里,开始了自己在互联网上的新征程。除了带领北京市各区县、各部门开展政务微博工作,她自己的微博@北京王惠也发布了超过1200条微博,赢得了175.6万“粉丝”和各界称赞,但同时也遭受了数不清的挑战和“拍砖”。 2012年12月3日,王惠[微博]在办公室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专访。 “政府没有微博,是与民众沟通的失缺” 南方周末:过去一年,北京市政府开通了“北京微博发布厅”,各个部门也开通了各自的政务微博,已经拥有了三千多万粉丝,能请你谈谈做出这个决定的考量吗? 王惠:长期以来,我们都是通过传统媒体传播政府信息,但近些年,中国网民越来越多,已经超过5亿,他们习惯用微博这种快速、互动的方式获取信息,政府当然不能只是旁观,应该用这种方式提供信息服务。我们希望让网民知道:我们来了,政府在那儿。我们希望网民用他们习惯的方式得到政府的信息。 政府开微博把信息发到网上,拓宽了发布渠道。在微博上,你必须关注受众,夸你也好、骂你也好,直接就来,你不能不看,看了还要复,问了还要答。 政府如果没有微博,是与民众沟通的失缺,比较危险。没有突发事件可能还显现不出来,一旦有了突发事件,网民拥有自主发布权,人人都是麦克风,个个都是通讯社,政府的第一时间发布经常被拦截。这时候政府怎么办?必须有更好的与民众沟通的渠道。 南方周末:尽管如此,北京市各个区县、各个部门肯定不会从最开始就都认同“政务微博”这种传播方式吧? 王惠:刚开始时,确实不是所有人都意识到微博的特殊作用,大家感到更多的是压力、挑战。甚至还有人说:你想害死我们啊?我当时就说,我不是想害死你们,我是想让大家试试水,一旦来了大浪我们就不会被淹死。 之所以我们一推动,全市所有区县和80%的委办局就都开通了政务微博,得益于北京长期以来注重发言人队伍建设。北京各单位有200个局级新闻发言人,他们从北京申奥、筹奥到办奥,一直活跃在信息发布第一线,积累了大量传播政府信息的经验。 2011年我们开始推进政务微博工作,对全市发言人做了很多培训,让大家知道,进入信息化时代,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网民都在关注着我们,他们经常会先于我们设置新闻议题。过去我们知道怎么用媒体传播政府信息就够了,现在还要学会用新媒体,用民众喜欢和习惯的传播方式提供信息服务,回应关切。大家都认同,对政府信息传播者来说,微博是躲不过、绕不开的事。 南方周末:那据你所知,领导对这种新兴互联网工具的态度如何? 王惠:开通“北京微博发布厅”前,我们专门向市委常委会做过汇报,市委市政府领导非常重视。7·21深夜,救灾指挥部灯火通明,除了在一线指挥救灾的领导,市领导都在这了,当时不是领导的,就是我和新闻办一位同事,坐那儿不停发博。是市领导给了我们这个特权,让我们到最核心位置,把灾情、市政府救灾的声音传递给网民。 那一夜北京无眠,北京政务微博也无眠,我们不停地发。有些微博就是市领导的原话,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鲁炜时不时过来说几句,我们就发出去了。 “我的微博被骂翻了” 南方周末:7·21水灾那几天,在你的微博评论中,我发现也有大量不满、批评、指责,甚至攻击的言论。你是否也会感到有压力? 王惠:压力确实很大。政务微博不是一出来就受欢迎,没有鲜花掌声。我第一天开微博就有人问我:你来干什么啊?微博是草根舆论场,你个官员来干什么?显然不欢迎。我说:我是来为大家提供信息服务的。有关北京的事情,只要我知道的,一定第一时间告诉大家。 开通微博,使我们对“服务”两个字的认识更深刻了,更深刻地理解了公仆的含义。 南方周末:有没有受不了的时候? 王惠:7·21北京大水的时候,我的微博被骂翻了,铺天盖地,别提多难听了。我自己还能承受,但家里人受不了了。他们说,赶紧辞职,咱招谁惹谁啦?三天三夜都没合眼,反让人骂成这样,祖宗八代都跟着被骂,干嘛开这破微博?关了,咱不当这受气的官了! 我说,发生灾难,老百姓有怨气要发泄,就让他们骂一骂呗,一时的气话算不了什么,日子长了大家就明白了。后来有网民到我的微博上来道歉。其实政府的努力百姓也都看在眼里了。 我们从没提出过删拍砖帖的要求。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为老百姓服务,今天不被理解,明天不被理解,有天总会被理解。看我这条微博认为是作秀,看下一条还认为是作秀,总有一天会明白不是作秀,是诚心诚意的服务。 南方周末:在微博上,你对网民的各种情绪一定有更深刻的理解。 王惠:网民见不着你人,就容易把你概念化。很多人觉得官员就是官僚,不关心老百姓疾苦。其实我身边有很多踏踏实实、操心受累为民服务的官员。7·21水灾时,北京有16万干部到一线救灾,还有5个基层干部牺牲,不是作秀! 在政务微博上我们传递的很重要的一条信息是:我们在服务民众。微博也是政府形象的重要表达,我们用微博展示了“公仆”本色,我觉得开微博的官员有更强的公仆感。 南方周末:公仆感是从和网民的互动中得到的吗? 王惠:应该和与网民互动、听取民众意见有关。我感觉北京市这一年政府工作从管理型到服务型的转变,微博起到了推动作用。政务微博也推进了政府各个部门为民服务的精细化,促进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 “这也是政府的机遇” 南方周末:使用政务微博一年来,在操作方面你有哪些心得? 王惠:“北京微博发布厅”开通的时候,我代表各单位发出宣言,“不当僵尸不作秀”。这一年,我们认真兑现了。 在实践中,我们也逐渐掌握了一些微博发布的规律。比如说,早晨8点到9点,网民想看资讯信息、新鲜事儿,我们就赶紧把北京最新消息告诉大家。比如四条新地铁要开通了、部分医院挂号简化了、污染指数下降了、最近可能要降温了。中午12点到2点,网民想放松一下,需要一些轻松温暖的、被人关怀、“宠一宠”的信息,我们就发些中药怎么吃、衣服怎么穿的信息。晚上8点多钟打开微博,“愤青”来了。评论天下大事,人人都像批阅奏章一般,各种评论、转发,各种诉求、质疑和攻击。这时我们的评论、感言也要发出去,说真话、实话,说有道理的话,以正视听。假期呢,就发一些家里的东西怎么打理、外出旅游注意什么的信息,这样才能与网民合拍。 很多人问我,北京的政务微博开通以后,你们化解了多少群体事件?我们没有数字统计,但是我认为,政务微博对于社会稳定是做出了贡献的。 南方周末:北京市各部门的政务微博在工作中有怎样的运行机制? 王惠:每周一,我们在QQ群上有一个编前会,北京市有什么重大问题我们都会告诉大家。我们有沟通、培训机制,最重要的是我们形成了矩阵效应,把一个发言人的独唱变成了所有部门的合唱,一方有重要信息,八方转发支援。 我们也非常注重策划,很多重要信息的发出是经过讨论的,在发什么、谁来发、怎么发、怎么转、怎么评等关键点上认真研究,目的是为了让发出的信息让百姓信,对百姓有用,让传播效果最大化。 有时一条信息发出去,我们知道可能会被拍回来,因为之前误解太多,舆论复杂。没关系,拍回来说明关注了。我们换个角度再发,因为有道理,很多人开始出来帮我们说话,吵成一锅粥。我们又三发,各单位一起发,在争论中传播得更广,说得更清楚了。来源: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