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为给大家更好的使用体验,同城网今日将系统升级,页面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升级时间:2016-7-24 11:00 -- 2016-7-24 15:00

澳洲同城网

查看: 22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文?英文?去与留——双语教育之争(下)

[复制链接]

87

主题

272

金豆

9

积分

Lv1

Rank: 1

性别
保密
积分
9
金豆
272
鲜花
0
主题
87
帖子
87
注册时间
2018-6-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19 15:52: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徐汇区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写在前面...

与香港相比,当今能从小接受英文教育而父母来自中国大陆的孩子,不过是新中国的第一代,低龄留学还远没有形成代代相传的传统。正因为如此,各种个体路径还都是以个体家庭孩子父母的思考判断决定为主导而生成的。目前这个以寻求孩子的最好教育和生存环境为目的的跨国境迁徙队伍越来越壮大,在这个队伍中的各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故事,若干年后,又是一段历史。我们身在其中的每个家庭,每个参与者都在经历历史,创造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做决定的父母们该怎样利用当今方便丰富的知识来冷静客观地思考,并作出科学理智的决定,是我写这篇文的目的。

我来讲讲我的故事:我和先生在北京出生、长大、接受本科教育并结婚。在先生给国营企业工作了五年后,我们选择远走美国自费读研,毕业后先在美国工作,后辗转于亚洲各地(北京,上海,新加坡和泰国曼谷)。儿子随我们一路迁徙长大,在北京上幼儿园,在新加坡和上海读小学初中,在英国私校住宿读中学,现在就读于斯坦福大学本科。孩子一岁时在北京,我们担心英文环境不够,基本是爸爸只和儿子说英语,幼儿园也是英语的蒙特梭利,以后不管在哪个国家,都是就读英语的国际学校。为什么一路支持孩子把英语当唯一的母语学,其实还主要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识的选择:我们不想让孩子听我们已不再相信的故事,也不想让孩子从小在葫芦娃的打杀之中成长。我们也做了点书本上的科学探索,以浅学的多语种环境中孩子成长的理论和允许孩子自然快乐成长的信念作为支撑,走自己养育孩子的路。

双语教育之争上篇,主要介绍了我们自己的经历和给孩子选择学校的心路,今天继续聊双语教育。


关于对孩子掌握双语的期望

推荐阅读:
THE BILINGUAL FAMILY
A Handbook for Parents
Edith Harding and Philip Rile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有兴趣的家长请详读其中的第二章
What is bilingualism
Some definitions of bilingualism

双语到底指的是精通两种语言,还是可以轮流使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除了母语之外,掌握一门外语到什么程度可以认为是达到双语水平?这些问题没有定论,学者们的回答也是莫衷一是,所以双语的概念没有精确的定义。

理解和使用语言的程度是有区别的:一个一辈子使用英语在自己的村子里进行日常生活交流但从未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和一个使用英语取得博士学位的人,都可以说是熟练掌握英语,但两者对英语的掌握和运用是有天壤之别的,有时甚至是有交流障碍的。

我儿子在一岁回到北京以后正是语言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从一岁到二岁九个月,儿子是白天和只说中文的大姨、阿姨和爷爷奶奶在一起,只有晚上我和先生下了班,和儿子说英文。可能是由于我们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和他沟通多,我儿子能清楚地用中英文表达的时间比同龄人早,确实是双语同时(仅是口语表达方面)发展。


在BISS上小学时,学校要求中文必学,儿子在开始学写中文的时候没有任何抱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英文知识的深入,他对中文的兴趣明显减弱,我那时也像小区里其他的家长一样课后请了退休的中文老师给儿子上中文课,但发现非常热爱学习的儿子不适应传统中国老师的上课和要求方式。我不勉强儿子,就中断了中文家教。这么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发现儿子的英文阅读和写做水平已高出了小伙伴不少,是完全自觉自愿主动有热情的学习。我们对此很高兴,英语是世界语言,孩子将来最大的可能会是用英语修习大学课程,有兴趣就尽量挖掘。那时期我们安排孩子业余时间必须每周有游泳有打网球的时间,我觉得孩子在那个年纪有时间和小区的孩子玩,自己有时间痴迷玩乐高,画卡通故事,挺好。他没兴趣上课外的数学(库门啥的),中文课,那就先不上,以后再找机会补上。别人怎样是别人家的安排。我们对此非常坦然。


还是上面提到的那本书中在提供给家长关于孩子怎样选择多种语言学习的黄金规则最后一条大意是:

“放轻松。如我们所见,对掌握双语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来讲,这种特别的语言能力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虽然可以既有趣又有用,但拥有类似能力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绝非少数,所以没有必要过分纠结或者趋之若鹜。”

Finally, play it down.  For most bilingual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as we have seen, their linguistic situation is just part of their life.  It is a part which can be useful, fun and interesting, but it is still something which they share with the majority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and therefore neither a cause for concern nor anything to shout about.


家长和家庭生活对孩子智力和心力的良好成长比学校的作用重要:家庭第一

我无意对任何家庭做出的任何生活和培养孩子的方式加以评论,我孩子成长良好的主要原因是我和先生对家庭、对彼此、对孩子无私的爱,对生活的热爱。在一起,我们很幸福。这种幸福也是我儿子热爱学习、努力学习的基础,优秀的学习成绩是他踏实、幸福、感激的集中体现。


儿子在七橡树学校奖学金考试的一个写作题目是:你敬佩的人。我问儿子:你写的谁,儿子说:你啊,你和爸爸,当然了,而且我当时越写越激动,动了感情...

七橡树学校已成了我家生活中的历史,但我有个未竟的心愿:我能否有机会拿到我儿子写的那篇文章...

移民出国有理由,有许多理由,大多家长主要都会强调是为了孩子的将来,为了孩子将来的幸福。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少了父亲的爱和陪伴,少了夫妻一起过日子的自家真实的生活”电影”,这样的生活对孩子理解家庭生活会不会有影响?这种长大的经历对孩子今后的生活会不会有影响?有什么样的学校课堂教育值得家庭成员长期分离这样的付出吗?

家里的文化氛围不要与孩子所接受的教育有过大的反差

在国内,不可避免,家长主宰的生活内容和孩子的英文文化有不一致的地方。这是个问题。


我只能说我自己的经历:上篇中我讲了许多我在上海的网球公寓居住期间,家庭生活的国际化,我是从心里认可和喜欢。我那时参加小区会所的晚会,大多时候,夫妻都是中国面孔的就是我和先生一对(有夫妻是中外国籍的),我不但享受还在家里组织,中国外国朋友都邀请,是友谊和交流。


当然那是2004到2009年间,近几年或是过去十几年的时间,国际学校或是说双语学校急剧增多,很多孩子家长穿戴非常漂亮时尚参加学校的活动,这很好,但是更多时候是中国家长扎堆。甚至在国外,微信的发明使用,更使国人不管到哪里,都有同胞的群体可依靠可联系,很好,但是在家长依赖微信群来讨要交流各种信息,焦虑如何加强孩子在海外时的中文学习时,家长们可想到如何多利用天时地利的英文环境提高自己英文听说读写的使用能力?在孩子在英国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也努力融入学校和当地的生活,去孩子的学校参加活动,享受付费学生家长的权利去学校参加活动,对孩子的学习中和学校管理上不明白的事和问题直接面约孩子学校的管理层和老师?我在和孩子在BISS和7橡树中学的同学的家长交往中的大部分内容是谈彼此的生活中的一些和孩子有关的趣事,谈彼此文化和生活中我们各自的故事。很少谈学习,学习是孩子们在学校的事情。


家长群体,社会圈子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上海生活了8年之后,我确实是有很深的感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京是一个官城,出租司机和胡同里下象棋打发时间的群体都对政治津津乐道,有些人上过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帝都高等学府之后,骨子里优越感屏蔽了思维中再开放和接受新事物的功能。而上海,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期出生的人,由于有海外亲戚朋友的信息和影响能毅然放弃已经在读的复旦大学直奔美国从本科读起。那一批人中的不少现在也已作为高端专业人士在国内发展得很出色。虽说是人以群分,但作为家长能从接触到的不同群体中不管是出于兴趣还是感性,保持开放的心态,对获取的信息分析研究后选择性借鉴,一定会有收获。


我和先生以前不知道美高也不知道英国的私校,但在网球公寓居住时期接触的国际化家长群体和有共同语言和兴趣的朋友们介绍了这些信息。一位聪敏睿智在德国和香港都生活多年的家长把给孩子寻找英美私校当作一个科研项目做,研究得极其透彻,她直率犀利地对我说:不要因为你儿子在国内国际学校这个小池塘是条大鱼而沾沾自喜,你得知道国内的国际学校收的是英国私校住宿孩子的学费,使用的却是公立学校的教学体系,学生来源是non selective (不是通过测试选择性录取的);你知道IBDP吗?那可是很难的含金量很高的高中毕业证书。我们拿到儿子从七橡树学校被斯坦福早录取消息后的第一时间,就写信再次诚挚感谢把七橡树学校介绍给我的这位朋友。


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不必过分迷信更不要依赖目前国人所谓的社会圈子。我们儿子当初在北京上的蒙特梭利幼儿园可能是由于地理位置和当时类似的幼儿园不多的缘故,孩子的同园小朋友中有不少祖辈有政治家世、父辈是经济圈子中的名人。十几年过去了,孩子们都已长大,我也很欣喜地又有了孩子幼儿园时期某些家长的消息:时过境迁,有些家庭的故事让我一个局外人震颤了许久而不能平静。那一批孩子的共同点就是现在都在海外上大学,当然上的大学不一样。其祖辈父辈的命运应该不会在这代孩子的身上重演,孩子们的路和命运更多还应该是在他们自己的掌控中。

我们和比尔盖茨小札生活的环境完全不一样,我们自己也不会去和比尔盖茨和小札的父母去比较。但我们有理由为我们自己所作出的努力和一步一步、不屈不挠的坚实脚步所自豪。是的,如果有条件,送孩子去最好的世界级学校,尤其是中学。深入了解一下比尔盖茨和小扎上过的中学,就不会奇怪为什么这两位大学没上完也能创造不平凡:他们的中学教育太棒了。写到这里,我来让所有努力的家长们振奋一下:英国上私校的人口不过7%,但是各行各业领军人物的44%出自这7%。

感恩时代,感恩生活:我们和我们的孩子有了比较,有了选择的机会和能力!


免责声明
澳洲同城网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网站内容由网友自由发布,发布者拥有所发布信息的版权同时承担相应责任; 若所发布信息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反馈给澳洲同城网,我们核实后将进行相应处理!
官方微信公众号
澳洲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微信上也能找工作,找房子?关注万能的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localsyd,找到你找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外汇平台
金牌家政
汽车网



















wuliu
你想了解我们吗?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Facebook 官方Twitter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