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如果有朝一日,传统燃油汽车停产了,那么我们如何应对?这个问题大约在几年前就被人提出,一直讨论至今。但实话说绝大多数人的想法应该和我一样:我相信有朝一日为了环保、为了能源安全,传统燃油汽车会停产。但是 …… 即使停产," 存量市场 " 依然很大呀!什么是 " 存量市场 "?简单来说就是 " 已经买到手,在路上跑的燃油汽车 "。包括你现在正在使用的车,我正在用的车,都是 " 存量市场 "。那么 " 存量市场 " 能维持多久呢?根据汽车消保法案的规定:一款汽车停产以后,汽车厂家应当保证这款车后续 10 年的零部件生产,这是为了确保这款车在未来的 10 年时间里,不至于坏了没法修。——停产 10 年后,厂家可以考虑停止所有部件的生产。欧 7 标准恐怖程度超乎想象 部分参数限值仪表都测不出 从这一点来看,燃油车就算停产后,车主群体大约依然还有不超过 10 年的使用时间。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并不会觉得害怕或者担忧。——但如果说某日你在新闻里听到 "XXXX 年 X 月起,燃油车禁止上路行驶 ",请问您的内心还会依然平静么? 近日,西方媒体报道的一则新闻引起了汽车圈的广泛关注。新闻的主人公是欧洲汽车制造协会。没听说过这个机构?那您听过 ACEA 没?——没错就是制定欧洲机油标准的那个 ACEA。近日 ACEA 表示:即将于 2026 年到来的欧 7 排放标准或将扼杀内燃机。我们知道如今欧洲的汽车排放标准是欧 6(对应的,我国的排放标准是 " 国 6"),而从 2021 年下半年(也就是今年暑假之后)起,欧盟委员会将着手完善下一代也就是欧 7 排放标准的相关内容和条目。而这一全新欧 7 排放将会在 2025 年或者 2026 生效。2026 年欧洲或禁止燃油车上路 可能连混动车辆都难以幸免 那么欧 7 排放的要求会 " 变态 " 到啥样的地步呢?因为目前欧盟委员会还没开始整理、梳理相关列表,但是部分科目的限值却已经公布了出来,非常有意思。比如在欧 7 排放里,对发动机 " 氮氧化物 " 的限制要求是 " 每公里低于 30 毫克 "。 而贼尴尬的是:目前的便携式仪器仪表的误差都远高于 30 毫克!什么意思?比方说一只苍蝇的重量只有不到 1 克,它站在体重秤上,体重秤毫无反应,基本就是这么个意思。您说讽刺不讽刺,尴尬不尴尬??为此中国汽车工业学会还撰文描述了一下 ……而德国大众的一位高级工程师则直言:如果真是这样,那就算是目前的 48V 轻混都做不到啊!而著名的 ACEA 则明说:" 欧盟委员会超低汽车排放联盟提出的排放限制方案,再加上建议的新测条件,在事实中会导致出现禁止使用内燃机驱动的车辆的情况,包括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有专家提出北京可以考虑 进入 " 全电力化 " 时代 也许到这里很多读者都会想:欧盟和中国相隔十万八千里,他们的事情和咱中国又有啥关系?无独有偶,事实上我国下一代 " 国七 " 排放标准早已经在规划制定当中。而就在 6 月 5 日世界环境日当天," 碳达峰、碳中和北京行动高端论坛 " 在北京举办。 当天我国著名新能源汽车专家欧阳明高发表的一则演讲点燃了全场,媒体蜂拥而上争相报道。他建议:北京应研究出台禁售燃油车政策,逐步将汽车指标全部改为新能源车指标,以促进碳减排。欧阳高明表示," 我建议我们要逐步将汽车指标全部改为新能源汽车指标,研究出台全面禁售燃油车的政策。早一点出台,引导大家的预期,不要临时出台,马上就实施。这样可能大家有点不好接受。"" 碳达峰、碳中和 " 的巨大压力 或许是专家最担忧的事情 那么大家也许很好奇,欧阳明高是何许人也。其实他是中国著名传统汽车工程专家,也是新能源汽车专家。因此他对传统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都有着深入了解。擅长于现代化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拥有 " 毫秒级燃油压力波精确调控技术 " 等专利。以下是他的简历: ——丹麦技术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 ——中国科学院院士(技术科学部)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汽车动力系统课题组负责人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发动机教研室主任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 ——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 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 ——科技部《电动汽车》重点科技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 可见他绝非外行。虽然可能会引来很多车主的反对声,但面对 " 碳达峰碳中和 " 的巨大压力,也许我们并没有更好的办法。看样子汽车全面进入电动化是大势所趋了(除了商用车,也就是长途货运车辆之外的家用车)。 希望电池科技早日突破 这是阻挠汽车电力化的拦路虎 可是话虽如此,全面电动化最大的拦路虎依然没能拿下:电池。根据元素周期表不同物质携带能量的高低以及电位分布情况可以明确知道:硫正极 + 硅负极是电池发展的终结形态。因为这种电池架构依然成为现实,能量密度可以比肩汽油。 因此国际电池行业巨头都在玩命的研发。但就目前人类的科学技术而言,硫正极 + 硅负极再过 10 年能不能问世都是个谜,甚至比这个更简单的过渡方案 " 硫正极 + 锂负极 " 架构 3~5 年后能否解决寿命短的问题也是个谜 ……如今电机、电控、BMS 全系列技术都早已完善彻底了,唯独电池这个千年拦路虎无法绕开。而只要电池一日不突破,电车就一日无法进化完全。或许这才是更尴尬的。 免责声明:如果本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