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步冉,加拿大人,今年40岁,
本科念的会计学,
但“学了3年,发现经济学是骗人的”,
于是退学。
2018年,他只身一人来到中国南昌,
开始攻读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博士。
▲林步冉在这间9平米“陋室”生活、创作7年
他自称“贫困户”,
独居在闹市区一间9平米的“陋室”里,
房租350元一月,最近才安上热水器,
一天只吃一顿饭,用80元的二手老年机,
购物只用现金,
出行基本只靠双腿和绿皮火车。
▲林步冉的作品
他喜欢中国古人的生活,
于是把对《红楼梦》和中国诗词的理解,
用画作表达出来,
常常画画到凌晨三四点,
作品超过4200幅。
他从不锁家门,
“我家里只有画值点钱,
就算被偷了我也很开心,算是一种欣赏。”
三月,
一条在南昌探访了林步冉的家。
编辑:宋 爽
责编:倪楚娇
▲林步冉接受一条采访
文教路在南昌老城区的边沿,道路两侧遍布小食摊、二手书店和居民楼。春分时节,路上的香樟树开始掉落紫黑色熟果,靠外的一半落在狭窄的人行道旁,靠内的一半落在林步冉家的天台上。旧皮鞋轻轻一踩,噼里啪啦,迸发出微涩的清香。
▲夜晚的天台
天台,是林步冉选择这间屋子的原因。第一次看房在夜晚,“天台一边是老城区,一片黑,另一边很亮,高楼、高速公路,很现代化。”有点像他自己,住在省会城市的闹市区,却过着与现代社会有些脱节的生活。
他以 “紫烟困户”为笔名,“紫烟”取自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困户”的意思是“贫困户”。在中国7年,他从没工作过,存款几乎没有,“万一待不下去了,还是买得起一张回加拿大的机票”。
大部分时间,他隐居陋室,思考、走路、喂猫、读中国古代文学,状态来了,拾笔画画,一画就到凌晨三四点。有点闲钱,就坐绿皮火车到全国各地摆摊卖画。
▲刚搬来这间屋子的林步冉
▲林步冉的自画像,画中是刚搬来的自己
“心壁交遊颇广,万里孤行,费时八年有余。”最近他画了幅自画像,旁边用毛笔写着这句话。“描述的是这几年的生活状态,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这里,但也可以走很远的地方,去哪里都是一个人。”
以下是林步冉的自述:
▲林步冉的家
我的家乡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座山林,附近没几户人家。搬到江西南昌住是2018年,当时开始读硕士,研究中国古代文学。
本科时,我在多伦多大学的商学院读会计,学费很高,也希望毕业后找个好工作。读了三年后,我发现经济学全是骗人的,所以本科也没读完,就出国交换、旅游去了。新加坡、中国台北、佳木斯……最后定居在了南昌。
我现在住在一家唱片店的楼上,9平米,350元一个月,7年没涨过价。水泥墙面太薄,夏天房间比外面更热,开空调也没用,冬天比外面更冷,我最近买了台二手热水器,终于通上了热水。房子虽然很破旧,但它有一定的审美,我不会觉得丑陋。
▲一天只吃一顿饭
我的生活其实不太健康。每天中午、最晚甚至下午两三点才起床,然后到楼下吃一天唯一的一顿饭,一般是馄饨或者包子,配上江西的辣椒酱,然后走路到我朋友的店里买咖啡。晚上是我一天中状态最活跃的时间段,我会读书,或者站着画画,灵感来了,会画到凌晨三四点。
▲完成的作品直接摆放在床边
我从没有学过美术,也不觉得自己是画家。我的画材不多,就一瓶黑色墨水、一支毛笔,一次只买10张全开的黄色宣纸,裁成合适的大小,一点也不浪费。裱画的背景纸,有什么就用什么,不要的证书、烟盒、宣传单都可以拿来用。完成的画,就直接堆在床边。
出门时,我从来不锁门。如果说我房间有什么值钱的,那只有我的画,就算被偷了我也很开心,那算是一种欣赏。
▲林黛玉是林步冉最喜欢的角色
我很喜欢中国古代的文人,尤其是纳兰性德、曹雪芹、李商隐、李清照,他们的文字很美。我不太读现代文学,因为它们的语言都太标准化了。
2008年在中国台北学习中文时,我第一次读到了《红楼梦》,发现小说居然可以这样包罗万象。它有非常多不同角度的故事线,合在一起却非常和谐。为了读懂《红楼梦》,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中文学好。
目前为止,我已经完整读过三遍《红楼梦》。第一次读的时候基本所有的诗词都读不明白,就晚上听蒋勋的《红楼梦》讲座,白天再读一回原著。后来每读一遍,都会发现新东西,看不完看不透。
我的博士论文也是关于《红楼梦》的。读博期间,我把里面大部分诗词、歌曲、灯谜、对话都翻译成了英文,写的随笔超过了一百万字,相关画作有两千多幅。
▲林步冉的东西很少,
他收藏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算是家里最值钱的东西
现代科技让全球的审美都变得很像。比方说00年左右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手机,但现在的都同化了。早期的汽车有很多变化,但现在的车在我眼里都一模一样。我隔着屏幕在网上看到的画,基本上都是复制画。
第一次在纪念馆看到八大山人的真迹时,我觉得太不一样了。他的作品很有年代感,很有质感。当天晚上回家,我突然很想画画,就用钢笔画了第一幅画。从那时起,我已经画了4200多幅画了。
▲创作中的林步冉
我在研究什么,就会画什么。几乎所有的画,我都是先写文字,内容一般是翻译成英文的中国诗歌、我写的诗、拼贴诗、随笔、学习笔记等等,写完才开始配图,目的是让我的文字更丰富。这种形式,灵感来自中世纪的手抄本和中国国画,都是手写字和画的结合。
▲林步冉画过很多幅林黛玉
林黛玉是我最喜欢的文学人物,我觉得她是很有浪漫主义追求的,什么都不妥协。比方说她最后要死的时候,把诗词稿都烧了。虽然活得不是很现实,但很精彩。
我很喜欢李白的狂句,翻译过他的边塞诗《塞下曲》,配的画是一匹马,因为第一句有马在风中飞的意思。
▲翻译李白的《塞下曲》
我还读了很多不同朝代僧人的诗词。寒山,在中国好像没有很多人了解他,但在日本很有名。他的诗很直白易懂,没有什么典故,我翻译了300多首他的诗。但他的训诫太多了,比如让别人不要吃肉,所以渐渐我就不太喜欢了。
我一直都是跟着兴趣走,有感觉的时候才画,从来不勉强自己。有人说我的汉字写得很丑,但我也从来没想过专门去练书法,因为把字写好不是我的兴趣所在。
▲林步冉和家楼下唱片店的老板是多年好友
《红楼梦》对我最大的影响,是我的人生观。以前我比较乐观,觉得生活会越来越好。现在的我有点像顿悟后的甄士隐,对世间万物有点看破了,更消极一些。虽然我这几年卖画在很多人看来算是挺成功的,但我觉得,这一切任何时刻都有可能毁灭。
但正是因为这一点,我现在不会那么看重身外之物,物欲比较淡。
▲老年机和年份久远的电脑
我的手机是2005年生产的老年机,二手的,80块钱。我没有社交媒体,大家联系我,一般是直接打电话、发短信,或者发邮件。我在南昌有两三个经常见面的朋友,想聊天的话就会直接去找他们。我不是特别喜欢随时都在上网的感觉,外界信息太多,会干扰我。
我没有手机支付,都是用现金,没零钱的时候,随处都有便利店可以换,还是很方便的。
▲只穿军用服装,皮鞋修补过无数次
我所有衣服都是军用的,因为又便宜又耐用。我不希望有多余的衣服,只有三双皮鞋、三条长裤、两条短裤、三件衬衫、一件外套和一件内胆,都缝补过无数次了。我的眼镜碎了,就送到一个做瓷器修复的朋友那里帮我修好。
▲林步冉基本去哪里都是步行
对他来说,步行就像打坐,是每天必须做的事
理想状态下每天需要步行两小时
我的收入全部都是卖画所得,极其不稳定。我之前囤积的画基本都卖完了,3年内,没有经纪人,完全靠自己,把4200幅原作全部卖出去,我应该是第一人。这两年不太够卖,2023年,我的存款少了一半,今年前三个月也完全没有收入。
刚开始画画的前四年,我从不卖画,基本都是送人。但后来发现,对方不一定喜欢,甚至会扔掉。所以我决定用最低的价格出售我的作品。原画200元一张,画册200元一本,其实都是时间成本。以经济学角度,这个价格远不如去国际学校做英语老师,但做老师是我最不想的。
我对金钱其实不太焦虑,能过一天是一天。我已经为自己想好了退路,等到钱都花光了,我就回加拿大,跟着当电工的爸爸回收电线,慢慢积累钱,然后再回到中国继续做喜欢的事。
▲半夜11点,林步冉出发去广州摆摊卖画
他一般选择过夜绿皮火车,可以省下一晚上的酒店钱
有人曾很直白地对我说,你这种画谁都可以画,我们不会欣赏。50%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做的东西太有意思了。另外50%的时候,我觉得我的画全是垃圾。之前我的房间从墙面到天花板都贴满了我的画,可是有一天,我再也不想看见它们了,就用宣纸把它们全部盖住。
我的爱好原来是很广的,随着年龄增长,爱好越来越狭窄,现在没有一天是不做跟画画相关的,有点被困在这里走不出去的感觉。画画的产量也一直在降,最开始可能一晚上六七幅,到现在平均一天也就一两幅,很少有那种沉浸的状态了。
所以现在我会经常去全国各地参加展会摆摊。我很喜欢摆摊,因为我觉得我的人和作品是一体的。如果画卖得好,对我是一种鼓励,我会更有动力创作。我也想过在网上或者在画廊卖画,可那样我本人和画就脱离了。
我虽然也喜欢“闭门造车”,但我更喜欢这种反反复复,回到静态的地方,又出去到一个繁华的地方去分享我的作品的这种反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