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锤
本周,澳洲央行行长又一次重锤了澳人,
这是因为前几天,澳洲经济的泥潭深陷让无能为力的联邦政府将矛头对准了央行,
联邦财长Chalmers本周就公开抨击称,是央行的加息 “重创了经济”。
面对这一怼脸的攻击,央行行长Bullock在沉默几天后,终于正式反击。
Bullock周四发表了一场公开讲话,她在讲话中回敬了Chalmers一个大嘴巴子的同时,也顺道给了千万澳洲人一记重锤。
针对Chalmers的批评,Bullock用 “他有他的工作,我有我的工作” 进行了回应,
言下之意就是 “你管好你自己破事,少对老娘指手画脚”。
呛完财长,Bullock画风一转开始继续精神折磨澳洲人。
第一,对于降息的期待,Bullock再次重申 “短期之内不要幻想”。
第二,至于可不可能再加息,她表示如果通胀抬头,则需要进一步压制经济。
第三,对于快要被房贷拖死的澳洲人,Bullock则称她知道很多人会被迫卖房。
翻译一下就是:“情况反正就是这么个情况,撑不住你就卖了吧。”...
而对这样一系列让人颇为窒息的言论,澳洲街头并没有出现抗议的人群。
这只是因为所有潜在的抗议者都在忙着工作。
很多人都在努力赶在接孩子放学之前,
或者在托儿所开始每迟到一分钟收费20刀之前把事情做完,赶在下午6点前接走孩子。
目前我们的社会和经济似乎存在着代际分裂。而这种分裂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
我们先不说澳洲现在还会不会有第14次加息,
但即使利率不变,仍然是一种巨大的负担。
目前,大约三分之一的澳洲人完全拥有自己的房子,另外三分之一的人正在偿还房贷,
最后三分之一,估计约有800万人,他们在租房。
虽然这些家庭没有房贷,但他们居住的房屋的房东却有。
租房者可能处于最糟糕的位置,因为今年租金平均上涨了10%以上。
在某些首府城市,这个数字在12个月内接近20%。
相比于什么都没有的租房者,即使那些背负房贷的人压力巨大,但至少有一个安慰:
如果还款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范围,至少他们正在偿还的房屋的价值会有所上涨,而且还在继续上涨。
通胀在上涨,但工资却跟不上
以下是让人痛苦的简单而残酷的数字。
2022年5月,央行开始加息以控制通胀。
在过去的九个季度中,CPI平均上涨了5.6%,达到了7.8%的峰值。
但是,尽管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在上涨,工资却没有跟上。
价格上涨远快于收入,这意味着人们的实际购买力在下降。
自第一次加息以来,工会协商的大型劳资协议中的年均工资增长为4.6%。
在没有工会提交的协议中,工资增长为3.6%,这与另一个关键数据——工资价格指数(WPI)一致。
在此期间,整体WPI也是3.6%,尽管最近三个季度的数字均在4%以上。
所以工资上涨了3.6%,但通胀上涨了5.6%。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实——房贷还款并未包括在CPI中。
所以所谓的生活成本上升并不包括很大一部分人的最大支出,即每月急剧上涨的房贷。
通胀斗争中的代际分裂
已经还清房屋贷款的人往往年龄较大。
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婴儿潮一代都是富有的,但平均而言,他们比没有时间积累资产的人更富有。
央行一直在提高利率以减少经济中的货币供应,为经济降温。
然而,这一举措对许多老年人产生了相反的效果,因为它提高了资产的价值。
银行存款的利率上升了。
养老金的年回报率在某些情况下能达到两位数。
投资的房产的价值也强劲增长。
虽然并非所有的婴儿潮一代都受益,但减低通胀的主要负担却落在了年轻人和收入较低的人身上。
基本上,那些依靠工作收入而非资产收入的人正在承受这一切。
而且他们是控制通胀斗争中的不情愿的参与者。
央行专注于降低通胀令人担忧
央行在谈论必须降低通胀时一直表示:它只有利率这一种工具可以用。
联邦政府也引入了一些小措施,如能源账单折扣等等。
虽然还有很多其他措施可以采取,比如暂时提高养老金或医疗保险税,
但这一切在实际中要想实施都很困难,且政治上具有爆炸性。
但央行对将通胀降至2-3%的目标范围内的专注,让一些观察者感到不安,原因有几个。
首先,因为这可能会导致失业率上升,也就是说人们会失去工作。
另外,它还忽略或淡化了很多事情。
比如通胀长期低于目标的时候,储备银行通过降息帮助推高房价,而工资增长停滞。
高通胀的确不好,因为它减少了人们的购买力,也就是他们用钱能买到的东西。
但控制通胀的斗争主要由65岁以下的年轻人承担,因为他们更有可能依靠工作收入,或是刚刚组建家庭并抚养孩子。
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组织抗议游行,写信给央行,打电话给电台,成立游说团体或向议员施压。
他们只是想熬过这个星期,并想办法支付下一次账单。
不过强制投票意味着他们今年和明年还要参加几场选举。
所以,他们最终还是有可能会组织抗议的。
但没人想看到这一幕……
window._taboola = window._taboola || [];
_taboola.push({
mode: 'thumbnails-mob-1x1',
container: 'taboola-mobile-below-article-thumbnails',
placement: 'Mobile below article thumbnails',
target_type: 'mi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