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为给大家更好的使用体验,同城网今日将系统升级,页面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升级时间:2016-7-24 11:00 -- 2016-7-24 15:00

澳洲同城网

查看: 290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交流] 宝宝为什么不高兴了?超智慧妈妈教你读懂小小人的小心思,只需两点!

[复制链接]

445

主题

1373

金豆

61

积分

高逼格超版

Rank: 8Rank: 8

性别
保密
积分
61
金豆
1373
鲜花
5
主题
445
帖子
500
注册时间
2015-6-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6 05:3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澳大利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kcvo 于 2015-11-26 07:06 编辑


• P&P妈 •电影类专业硕士,现居美国加州曾混迹于影视、艺术机构,及大学授课全职妈妈三年,独立带娃一拖二
严重娃控一枚,爱“胡思乱想”并生产很多“歪理邪说”。因为有超会玩的妈妈,所以PP小兄妹是一对自high值极高的快乐宝宝!

是patek&philomena妈妈,娃的名字太长,就叫pp妈啦!我是资深娃控,做全职妈妈的三年,每一天都充分沉浸在和孩子一起玩的快乐中,没事就自己偷着乐那种。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善用游戏的头脑化解孩子间的难题。哥哥现在快3岁了,妹妹15个月大,这是昨晚俩娃在家玩时拍的,在这之前他俩已经在那里聊了有三分钟了。

前情提要:
哥哥在玩橡皮泥(play-doh),妹妹自己去拿了双鞋子给我让我帮她穿上,然后就去走T台了,结果走着走着鞋子掉了一只,妹妹坐在那里想自己穿上,哥哥看见了就走过去和妹妹说话。我只有个别句子能听出来。哥哥过去先问:Do you need help?I can help。然后blablabla听不懂。聊了一会儿哥哥说Put on your shoes,I can help。视频里这段哥哥说“you are (a) girl,OK?”后面说的我就没懂了。


我靠观察+猜得出的剧情应该是这样的:
哥哥看见妹妹鞋子掉了,就过去想帮助妹妹穿鞋,但是妹妹全程不屑,一直在自己尝试着穿,哥哥几次示好想帮忙,都没帮上,最后给自己打圆场,类似“你是个女孩,我是个男孩,我可以帮助的”,但最后还是没机会。戏剧性的结局是两人在同一时间点一起站起来背道而驰了,感觉像是他俩互相都听明白了,可惜是谈崩了。

Part 1“妈妈的眼睛”和“游戏的头脑”
上面这个充满戏剧性的场面被我拍到,起源于我看到哥哥离开自己的游戏区域走近妹妹身边,从那时我就拿起手机开始拍,因为按我的观察,这种时候一定有“戏”!果然,又捕捉到一次小剧场实况。在这里其实我主要想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妈妈的眼睛”!当然这是诗意的说法啦,通俗的讲就是“观察力”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get“游戏的头脑”,但是对我来说所有的脑洞、跳线、天马行空不着边际——我们就笼统的称为养娃的想象力吧——这种看似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其实对成年人来说最大的要求以及最大的难点,不在于我们想象力枯竭,而是在于“观察力”不足。就是说妈妈或者其他主要养育人需要先能细致地“看”到,基于“妈妈的眼睛”观察得到的信息,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或者根据行为推测出孩子真正的内心需求,进而在判断的基础上,再跳一步,在头脑中利用游戏的思维转化问题、去解决孩子面对的困境。对我来说,拥有“妈妈的眼睛”必须是“游戏的头脑”的大前提。只要能“看”到,一切的问题都变的简单了,如果没有先看清楚,不明就里地动用游戏的头脑,那顶多只是暂时以游戏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不能真正有效地借助游戏思维来解决根源问题。


上面说的有点玄虚,举个今天中午的例子吧。
今天我和娃爹有点争执,中午全家一起午睡,哥哥就翻来覆去不肯睡,娃爹说了他很多次都无效。我知道他是刻意不想睡,因为他知道我和娃爹吵架不开心,所以才不能安心睡觉。即使是困了,他还在故意做些搞笑的大动作,意图引起我们的注意,小人儿是在担心我们


我轻声对他说:“嘘,Patek,你现在是一片小雪花,你正在falling falling falling falling falling falling from the sky,现在你掉在了床上,你是一片躺在床上的小雪花了。”他伴随我说话的节奏,停下自己的翻滚大动作,慢慢慢慢在床上躺平,静静躺在我身边。
Patek你是不是不开心啊?”我接着问他。“是的”他说。“是因为爸爸妈妈吗?”“是的,我有点不开心了。”他说“嗯,我知道你有很多的不开心,妈妈帮助你好不好?你看,妈妈的手,这里面可以装下很多很多的不开心。
我伸出一只手到他面前,手掌半窝成小碗的样子,“你可以把你的不开心都拿出来,放进妈妈的手里面,妈妈可以把他们变成开心”。
我说着拿起他的小手放一只在我的手掌里,他开始觉得好玩了,脸上出现好奇、感兴趣尝试的表情,开始像拔毛一样从自己的胸口往下拿东西,一点点放进我的手掌里,他反复了几次。
哇,你有这么多不开心啊,妈妈的这个手已经装不下那么多不开心了。我再给你另一只手来装更多的好不好?你可以把所有的不开心都拿出来,都给妈妈吧。
说着我原本伸出的左手微微抖动,表演装不下那么多东西的样子。接着伸出右手,也半窝成小碗状放在他面前,他马上开始往我的右手里面默默地装,一次次地把自己的小手掌贴在我的手掌心里摩挲几下,模拟放东西的姿势。
这时,爸爸也参与进来,他也伸出自己的大手,放在patek面前。
爸爸也来帮助你好吗?妈妈的手里都装满了,现在装在爸爸的手里吧!”爸爸对patek说。
“嘿嘿嘿嘿”patek笑了,对着面前的三只手开始往里面装更多的不开心。突然,他停下来,把小手按在我的手掌上。
现在,我没有不开心啦,我只有开心了,这个不用装啦。


他的脸上又有了发自内心的笑容,拿小手按按我的手掌,示意我不需要继续装了。我想这时他已经因为玩这个“拿走不开心”的小游戏,以及过程中爸爸妈妈一起和他的互动而解决了之前小脑袋里装的烦恼。我把两个半窝的手掌小心翼翼的合拢,然后模拟手掌里装了很多雪,轻轻的转动两个手掌,把这些细碎的雪团成一个大雪球(当然一切都是没有实物的,虚拟的表演)。


快看!我把你的那么多不开心都变成了一个好大的snow ball!
我提醒他注意我手上的动作,然后使劲向天花板上抛起那个虚拟的雪球,整套动作模仿《冰雪奇缘》那部电影里童年的Elsa陪Anna玩雪时的动作,因为这是patek超喜欢的一部电影,即使我不说,他也知道我在表演下雪,可以迅速进入情境。
wow,下雪了!好多小雪花啊!
我指着天花板引导他看那些看不见的雪花。“snowflakes, snowflakes, little snowflakes,falling falling falling falling falling falling falling falling falling,falling on my hat~”我顺势开始唱这首小雪花的歌,这首歌曲调很温柔,是patek从小就爱听的一首歌,很适合睡前的节奏。
于是,没一会儿patek就沉沉地睡过去了,我看着他闭上眼沉睡的小脸,淡定而平静。


上面这个例子是几个小时前刚刚发生的,因为新鲜,所以印象深刻,我就随手拿来跟大家分享了。整个过程中我和爸爸是一起利用了游戏的思维,以游戏的方式帮助patek融化了内心的小困扰小不安


但整个事件的重点是哪个部分呢?一定是“妈妈的眼睛”
我先是看到了他翻来滚去不肯睡的表现,看到了他哗众取宠意图吸引我们的注意的行为,综合分析了当时的情形,判断是他因为爸爸妈妈吵架了,感到不安心才不想睡,所以按这个方向入手去解决他的疑惑。后面的聊天和游戏过程印证了我的推断,而“拿走不开心”的这个游戏的设计选择恰恰是结合他的真实需求来设立的,并不是无厘头的嬉闹以转换话题。所以整个过程很流畅,我们一起玩了一次无实物的虚拟表演游戏,没有借助任何身体以外的道具,全凭身体的接触以及共同的想象力,来完成了整个游戏。


最后patek在游戏里放松了心情,在游戏的开始和结尾我都穿插了有下雪的意向,其实这也是我认为的“游戏思维”中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既然是游戏,应当是有头有尾的,前后有呼应的小细节可以强化整体的游戏氛围和故事情境。说白了,游戏就是一场梦,设计一个游戏就如同造一场梦,梦境(游戏)的真实与否直接关系着这场梦(游戏)的效果如何,而细节是成就真实感受的不二法宝。


上面用到的这类无实物表演的游戏在我家玩的机会非常多,因为太简单,太好用,什么道具都不用准备,任何时候都可以随时玩起来,靠语言的描绘、动作的传神来构筑共同的想象力。



Part 2: 用“游戏的头脑”化解小玩伴纷争场景1 帶孩子出去玩,遇上別的小朋友,宝宝总是很难融入,明明想和其他小朋友玩,又不要自己去加入,有时还必须让妈妈陪伴一起去和小朋友玩,怎么破? 我的建议是,对于两岁半以下的宝宝,无需勉强ta融入集体,因为即使几个宝宝凑在一起玩,也通常就是两分钟的好奇,大家并不会真正的玩到一起,很多时候所都是几个宝宝坐在一起各玩各的。两岁半以上的宝宝开始有了社交的需求,在和小朋友的共玩经历中慢慢地也会有协作玩耍的行为出现。这个年纪的宝宝如果表现出想要加入群体又不想自己去,非要拉着妈妈一起过去的情况,首先妈妈要够淡定!这样的行为并不说明宝宝就是内向的、不合群的,他只是不知道该怎样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也就是还没掌握共玩的方法。当宝宝拉住妈妈的手不愿松开走上前时,我们可能会急于解决宝宝拉住妈妈的“这只手”,想要他更独立更主动的和孩子们一起玩,于是很多时候我们蹲下身和宝宝说话、讲道理、劝说,说到口干舌燥,孩子还是不愿松开妈妈的手。

游戏的头脑”攻略——“以玩带玩”

这时就需要点“游戏的头脑”了,我们既然“看”到了宝宝想参与的热情,也“看”到了他不敢自己过去的困扰,那问题不是很简单了吗?宝宝的诉求是想妈妈和他一起去找小朋友玩,那就一起玩起来啊,
这时千万别拒绝宝宝的邀约,如果妈妈都拒绝加入了,你觉得宝宝会觉得和小朋友一起玩是件有意思的事吗?所以如果他希望妈妈一起去和小朋友们玩,那妈妈就大方友好的牵他手一起加入,和小朋友们热情的打招呼做自我介绍,其实对于那些小小朋友来说通常不会觉得有什么奇怪的,他们会乐意接纳这个妈妈大朋友的加入(当然我这里说的情况是幼儿,如果是5、6岁以上的孩子大概会用看怪阿姨的眼神打量你)。

妈妈一起加入之后呢?好尴尬有没有?不知所措怎么办?其实我觉得,当了妈妈之后真的是一次彻彻底底的解放天性,从产检、到产床上、到喂奶,这一路,呵呵呵,未育女青年身上大部分的矫情、羞涩都随着羊水流出来了吧,带娃过程中为博娃一笑扮傻卖呆更是常有,所以这会儿就不端着了,形象先搁一边。既然孩子邀请妈妈和小朋友们一起玩,那妈妈就投入一点,真正的玩起来,有时候大人可能顾虑多一点,就是会想是不是这时只要在旁边静静陪伴看孩子去尝试去闯荡更好呢?


我的观点不是这样的,我觉得一定要动用脑力,和几个娃一起玩,按他们觉得好玩的方式,傻玩疯玩脏玩,孩子怎么高兴妈妈就怎么玩,最好再来点点高级的,让娃们崇拜的不行不行的,不惮成为一堆娃娃中的核心首脑。目的是什么呢?
其实是“以玩带玩”,既然目的是想让娃融入集体一起玩,那妈妈先带头融入玩得高高兴兴的,不就是最好的示范吗。就像前面我说的,很多时候宝宝到了两岁多,出现了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意愿,但并不一定同时就掌握了共玩的方法,面对不知怎么玩、不知玩什么的困境,妈妈们真的可以赤臂上阵亲身的示范,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妈妈的行为来找到一种可效仿的范本。

在这个话题上,还有一个好用的办法就是找到一把
“钥匙”一样的存在,借助这把钥匙,把孩子爱玩的天性打开。这个“钥匙”可能是一群孩子中最爱社交的那个,这种自high型宝宝往往有能力感染那些略微羞涩的孩子,比如我家哥哥就属于自high 型,我讲到这一点,也真的是因为我亲眼见过多次他毫不费力的就把站在妈妈身边不肯离开一步的小公举或者安静的美男子们拐带到沟里去,有次一个很安静的小女孩因为遇见了他,整个公园跟着他跑,小女孩的妈妈都很意外,表示从来没有这样疯跑过。

这把“钥匙”还可能是某个特定类型的游戏,比如孩子喜欢玩沙子,那可能去沙坑时他更容易找到小玩伴。喜欢玩水,下雨天孩子们一起踩踩积水甚至淋淋雨,在最自然的环境里天性会有最充分的释放,或者社区的水系玩玩往水里丢石块等等,妈妈也可以有心机的根据自己孩子的兴趣来提议一个游戏,带着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场景2 寶寶看見別的小朋友的超人衣服或者手裡的玩具,就要衝上去搶,拿不到就大哭大鬧,怎麼辦?寶寶有了攀比心,看見其他小朋友的新玩具就也要鬧著「買買買」怎麼辦?

“游戏的头脑”——“点赞”游戏
下面是真实案例。
大概Patek两岁半时,有一次,我们去公园,碰见一个穿托马斯衣服的小哥哥。Patek那会儿很喜欢thomas小火车。
Patek盯着小哥哥的衣服看了很久,对我说:“哥哥穿托马斯衣服是不是?”
我说:“啊,真的是托马斯啊,你在哥哥身上找到托马斯啦?妈妈刚才就没有看到呢。”
他又盯着哥哥看一会儿,说:“哥哥穿橙色的托马斯衣服啦,Patek没有橙色的托马斯衣服。”
我说:“恩,哥哥的衣服是橙色的,上面还有蓝色的托马斯,你觉得哥哥的衣服好看吗?
Patek说:“cool!”
我语气夸张地说:“yes!super duper cool!”
Patek被我夸张的语气和绕口的话语逗笑了,也跟我学说:“yes!super duper cool!”
我说:“你如果觉得哥哥衣服漂亮,可以去和哥哥打招呼,告诉哥哥,他的托马斯衣服很酷。
Patek走上前去和哥哥打招呼,然后指着托马斯对哥哥说“cool”。

然后那个小哥哥也很买账,俩人开始鸡同鸭讲地聊托马斯,聊不清楚了就哈哈哈,然后迅速打成一片,俩人追着跑去玩滑梯了。


所以,我觉得有时候不必太强化这是孩子的攀比心,或者说我们不要先入为主,当孩子提出想要别人的东西时,就马上按照成年人的思维惯性去处理,换个角度,把孩子的诉求转化到审美的意义上去引导,用“游戏的头脑”和孩子一起玩一个“点赞”的游戏,可能就回避了硬的冲突,并且指引给孩子另一种对待“物”的角度。

我之前还遇到过一个问题,也是一个妈妈提出的,大意是小朋友上高价的私立幼儿园,有天回来闷闷不乐的和父母说,自己的好朋友家开的都是保时捷,爸爸妈妈,我们是买不起还是暂时没有买啊? 也就是和别的小朋友家有物质上的差异时,孩子伤心了怎么办?对这个问题我的想法是,先得好好的赞一下这个小朋友啊!你看一个幼儿期的小朋友能够靠自己发现、注意到某样东西“人有”,进而联想到自己的“我无”,那这个比较的过程在我眼中真的是很了不起的进步啊,绝对体现了ta观察和联想能力的提高。


如果在这个基础上ta能正确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欲望,那就更棒了,比如“哥哥有玩具”>“我没有玩具”>“我也想要玩具”,这个链条本身我觉得是没有问题的,从观察到现象到对比再到表述内心的欲望简单的三句都有了。在这个链条上没有一环是不对或者说不应该的。那这个问题核心其实是非常考验主要养育人对待孩子欲望的方式态度。我个人的做法是倾向于承认孩子的欲望,并示范他怎样善待自己的欲望,如果羡慕和嫉妒是在一步之遥,那么审美之心与攀比之心也就是成长点滴中的一念之差


欲望是不断滑动的能指链,而所指却一再缺席。一直追逐欲望赤足狂奔是无尽头的,不仅对孩子,成人也是如此。 欲望的沟壑,与物质富有不完全相关,今天想要保时捷是金钱还能满足的欲望,来日想要捷时保,大概就不是钱能实现的了。
善待自己的欲望,善待他人的欲望,这是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在早期就渐渐掌握的。然而当把欲望准则建立在“欲求—占有”这个链条上时,每有欲望便直接勾连起占据。


我希望通过适当的引导能建立起“欲求—审美”的转化关系,如果能进而把审美再转化成赞美,对他人的美好之物不吝赞美,那就更好了。 同时,能把欲望转化成一种积极的能量,孩子就不会在意识到“人有我无”时有这么强烈的失落感。所以遇到类似“小明有新的小火车玩具,可是我没有”的情况,我会首先认可孩子的发现,尊重他对于欲望的表达,与他探讨深层的需求,审美的、功能性的都可以成为此时的话题,鼓励他对他人说出自己的欣赏和赞美,同时也示范他如何自在的接纳他人给予的赞美。比如别人说妈妈的衣服漂亮时,妈妈自信的微笑,大方的回以“thank you”之类都有好的示范作用。

这样的转化处理目前在我家未满三岁的小朋友身上践行,通常还是很容易化解掉孩子的负面情绪,至少还没有出现过对于对他人之物的歇斯底里地要求。当然进入幼儿园、学校势必受到环境的冲击,这也是我提前预见到的,也正因为如此,我觉得在进入大的集体环境前,更需要家长多引导、示范。
如何与欲望相处绝对是终生课题,成人世界里能举重若轻者也寥寥,这样想对孩子更要宽容以待。
说到攀比和赞美的转化这个部分我再多说一层,就是如何自在地接受赞美其实也是很需要学习的。

不是所有人生来就会自然的对待别人对他的赞许,特别按照东方的含蓄文化,我们往往在接受赞美时认为应当表现出谦逊,似乎这样才是合礼数的,但以孩子的年龄有时很难辨别这种半推半就的含而不露的情绪,当我们谦虚的推辞时,孩子看到了可能会觉得不解甚至产生疑惑:为什么别人夸爸爸妈妈,而爸爸妈妈都不高兴呢,到底赞美别人、被别人赞美是不是一件好的事情呢?所以我觉得家长在这个方面的示范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尽量不给孩子太多的误解,因为孩子一定是从爸爸妈妈和别人的对话中找到一种可供模拟的原型。而具体到我的观念,我会倡导大方的接受来自别人的善意和赞美,并有礼貌的感谢,这种直接的接受回应行为,更利于孩子在情绪上进行辨识,并进行学习。


我平日自己带两娃出去玩的比较多,所以基本告别了裙子,图方便都是穿最简单的t-恤、牛仔裤。 周末和娃爹一起带娃出门我就不用干体力活了,有次我穿了条新裙子。下楼时Patek盯着我看了好久,笑眯眯的和我说:“妈妈,你穿什么啦?是不是穿的裙子?好漂亮噢。”
我说:“谢谢Patek,妈妈穿的是裙子,你喜欢妈妈穿裙子吗?”他说:“喜欢,妈妈你每天穿裙子吧!”我说:“妈妈平时带你和妹妹出去玩穿裙子不方便,所以不能每天穿裙子,但是Patek喜欢看妈妈穿裙子,那妈妈以后会多穿裙子的。”
然后Patek又围绕裙子的颜色、图案和我聊了半天,因为是一条白裙子上面有蓝色的图案,大概让他联想起了《冰雪奇缘》里elsa 的蓝裙子,他最后说:“妈妈,你是不是变成Elsa了?妈妈,你是不是princess?”


被小小孩夸当然也是很窝心。现阶段的Patek还是比较大方赞美别人的,有别人夸他,或赞美他的玩具衣帽,他也欣然接受,目测还是很享受赞美的。比如给他换好干净的出门的衣服,我会指着哥哥让妹妹看“妹妹,你看哥哥是不是穿的好帅好干净啊!”哥哥在这时总是特别的意气风发,自我感觉良好,自信也足足的,大步走出门去。同样的,妹妹穿好衣服,我也会引导哥哥去看看妹妹的装扮,哥哥很快就学会夸妹妹,有时候对着妹妹突然来一句“you are so cute”或者很嗲的赞一句“妹妹,你好美哦”。


所以从孩子提出诉求之初,我们如果不用僵固的成人思维马上切换到占有的角度,而是跳脱点,和孩子一起聊聊这个东西怎么好,哪里漂亮,可能后面整个都不一样,没有了娃的着急上火满地打滚,出现的可能是大方上前对别人道一声赞美的场面。


其实在小玩伴的话题里,真的是掺杂很多为人父母的担忧,孩子不合群,我们担心;孩子融入群体没问题,可是没玩几分钟就开始与别的孩子争执,自家孩子抢了别的孩子的东西,我们担心他霸道;被别家孩子抢了东西,我们又替他小委屈。其实,正是因为有这么多问题此起彼伏,才构成了孩子的小小世界啊,很多时候妈妈真的需要足够强大的内心,不然当我们迷失在琐碎中时,那些游戏思维真的统统发挥不了用处,有时候必须要跳脱出来,目明+脑聪,问题才能有解。








免责声明
澳洲同城网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网站内容由网友自由发布,发布者拥有所发布信息的版权同时承担相应责任; 若所发布信息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反馈给澳洲同城网,我们核实后将进行相应处理!
官方微信公众号
澳洲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微信上也能找工作,找房子?关注万能的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localsyd,找到你找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4

金豆

25

积分

Lv1

Rank: 1

性别
保密
积分
25
金豆
-4
鲜花
0
主题
148
帖子
253
注册时间
2014-10-29
沙发
发表于 2015-11-26 09:58: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澳大利亚
受教了!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外汇平台
金牌家政
汽车网



















wuliu
你想了解我们吗?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Facebook 官方Twitter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