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为给大家更好的使用体验,同城网今日将系统升级,页面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升级时间:2016-7-24 11:00 -- 2016-7-24 15:00

澳洲同城网

查看: 32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手机的“护眼模式”到底什么原理?真的有用吗?(图)

[复制链接]

32万

主题

19

金豆

25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性别
保密
积分
256690
金豆
19
鲜花
0
主题
328139
帖子
328140
注册时间
2019-12-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1-4 05:3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INNA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刷手机一时爽,但时间一长,眼睛就开始抗议。 打开手机的“护眼模式” 是不是就能高枕无忧了呢? 什么是“护眼模式”? 当我们在使用手机时,手机屏幕会发出强烈的白色亮光,而手机发出的白光是由红、绿、蓝三种光共同组成的。护眼模式就是通过软件算法使RGB色调中的红、绿光突出,而蓝光减少,从而呈现出我们看到的黄光。


由此看来,“护眼模式”的本质其实就是过滤掉一部分蓝光。而蓝光属于可见光中的一种,其波长在400-500纳米之间,具有波长短、能量高的特点,可以穿透眼睛的晶体到达视网膜,令视网膜氧化反应增加,产生有害自由基,伤害我们的眼睛。
蓝光穿透晶状体 但蓝光并非都是有害的,波长在415-455纳米以内的蓝光,在一些实验中被证实能够损伤视网膜。而455到500纳米之间的蓝光是有益的,具有调节昼夜节律、产生暗视力以及影响屈光发育等重要作用。


“护眼模式”真的有用吗? 手机长期开着护眼模式,为什么眼睛还是难受呢? 虽然我们在开启护眼模式时屏幕会变黄,蓝光会减少,但是这并不意味蓝光会消失。也就是说,护眼模式下的电子产品只是“屏蔽”了部分蓝光,用这种调节视觉光线的方式来保护眼睛,只能在某种程度上起到非常微弱的作用。 再者,护眼模式的色温调节和跷跷板的原理是一样的,过度地降低蓝光之后,会让红光和绿光高于蓝光,但是红光和绿光多了,会导致屏幕变黄,甚至失真。


况且屏幕过暗,还会对眼睛造成其他影响。比如说瞳孔,瞳孔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量的多少,它能够根据光线强弱来调节大小: ■当外界的光线变强,为了不让过多的光进到眼睛里面造成伤害,瞳孔就会变小; ■当外界光线比较弱时,为了让更多的光进到眼睛里,让我们看得清,瞳孔就会变大。 所以,当开启护眼模式,屏幕过暗,为了增加进入眼睛的光量,瞳孔会变大。瞳孔长时间处于紧张和放大状态,会使眼睛跟着紧张、疲劳和困倦,用眼睛也会更加费力。长期以往,还可能加深近视的程度。 综合考虑用眼距离、环境光照 及看手机时长等因素, 护眼模式对眼睛的保护效果 其实很有限。 长时间用眼, 眼睛还会有其他伤害↓ 长期玩手机会有这些问题 干眼症 长时间盯着屏幕,注意力过于集中,眼部肌肉持续紧绷,不自觉地减少了眨眼的次数,容易引起眼睛干涩不适。 视疲劳 长时间盯着手机看,屏幕的闪烁容易刺激眼睛,导致眼睛酸胀不适和视疲劳。尤其在光线黑暗或颠簸环境中,更会损害眼部的调节功能,加重近视。 其他眼部隐患 不管是电脑还是手机,长时间使用都会使眼睛接触更多的蓝光,容易诱发角膜结膜上皮的损伤,以及其他一些眼疾问题。 这6条护眼小技巧一学就会 别凑太近 手机与眼睛的距离应保持不少于33厘米,电脑则不少于50厘米,即大约一臂的距离。 多眨眼 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时,眨眼的频率会明显降低。有意识地多眨眼,有助于促进泪液分泌。 多看远 每看屏幕20分钟,建议抬头眺望6米远处至少20秒钟。 正确使用滴眼液 干眼症或经常感到眼睛干涩的人群可以适当使用人工泪液。而对于视疲劳严重、眼睛酸胀甚至视物模糊重影的情况,推荐使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


记得开灯 孩子在看书时,应同时打开台灯和顶灯,确保光线均匀充足,照明度最好达到300LUX(勒克斯)以上。成年人则应避免在关灯后继续玩手机,以免对眼睛造成过度疲劳。 多热敷 热敷眼睛时,尽量将温度控制在40-42摄氏度,持续敷5-10分钟,或者通过热水熏蒸的方式,闭上眼睛熏蒸5分钟左右。 综合整理自央广网、力学科普、中国电信上海客服
免责声明
澳洲同城网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网站内容由网友自由发布,发布者拥有所发布信息的版权同时承担相应责任; 若所发布信息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反馈给澳洲同城网,我们核实后将进行相应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外汇平台
金牌家政
汽车网



















wuliu
你想了解我们吗?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Facebook 官方Twitter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