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为给大家更好的使用体验,同城网今日将系统升级,页面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升级时间:2016-7-24 11:00 -- 2016-7-24 15:00

澳洲同城网

查看: 90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唾液预测孩子天赋…真有用还是“智商税”?(组图)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19

金豆

25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性别
保密
积分
256690
金豆
19
鲜花
0
主题
330650
帖子
330651
注册时间
2019-12-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19 19:30: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INNA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在口腔黏膜取些唾液送至机构检测 便能测出孩子有哪些天赋 从而为“定向”培养孩子提供精准的“科学依据” ...... 看到这样的信息 许多家长都会心动 继而被宣传所迷惑 花费数百元甚至数千元 给孩子做检测


这真的有用,还是坑钱的“智商税”? 带着疑问 记者展开了探访调查


“真科学”?“智商税”! 记者联系了某检测机构,销售人员表示他们有一份长达31页的报告模板,付费之后可以提供,并宣称他们的这项基因检测方法,可以预知孩子的优势,而且准确率能达到99.7%。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的所谓天赋基因检测,大都宣称只需要家长用测试机构所寄的采样工具,在孩子口腔黏膜刮一刮,常温保存好样本后,就可以寄送到机构检测,10天后就能出结果。但专家强调,正规医疗机构根本就不提供“天赋基因检测”。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检验医学科主任赵秀英介绍,我国现在没有医院可以通过这种基因检测去预测孩子天赋。在医院里,检测所应用的方法、使用的试剂,都要先经过非常严格的验证,才能在临床上使用。 对于天赋基因检测的结果,有的家长感觉“比较准”,有的家长则表示,放在哪个孩子身上都适用,妥妥的是在交“智商税”。 事实上,目前的基因检测技术只能提供有限的信息,测试结果通常以概率形式呈现,往往伴随着一定的不确定性。而且,即使测试结果显示某些特质或能力的倾向,也不能确定其将来的表现如何。


穿着科学外衣的“伪科学” 专家揭示所谓“天赋基因检测”原理 市面上所谓的“天赋基因检测”,到底是什么原理?为什么会让家长们认为是科学检测呢?专家表示,所谓的“天赋基因检测”,主要依靠消费者提供的样本中的基因组信息与科研机构的基因数据库进行比对,其实就是穿着科学外衣的“伪科学”。 所谓“天赋基因检测”,是一种通过采集孩子的口腔黏膜、唾液等进行基因测序,来找出孩子具备优势天赋基因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检测个体基因组中特定的基因型或突变,来评估与某些能力或特征相关的遗传倾向。目前,市面上的天赋基因检测通常包括评估约40种不同的遗传特质,如乐观性、冒险精神、社交能力、音乐才华、表演才能、文学倾向,等等。


赵秀英表示,通过基因检测预测天赋的方法,和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一些基因检测技术有相同的地方,也有所谓的“湿实验”“干实验”之分。 “湿试验”一般是在实验室内完成的,包括基因组的检测分析等方面的工作。 “干试验”是指一些技术上的分析预测,运用统计学的方法。 “基因预测天赋”也是先完成基因检测,再去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然后去预测哪些基因和这个人的某些天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天赋基因检测” 不能预测孩子未来的能力 专家强调,天赋的确存在,但具体哪些基因带来哪些天赋,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并不明确,更不足以作为依据预测一个孩子的命运。 事实上,任何一项基因检测,其科学性都是建立在大规模流行病调查及循证研究数据上的。在临床中,基因与表型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即便是明确的疾病,也未必能百分之百找到基因突变的位点,更何况天赋这种很主观的东西。即使有一天能将与所谓“天赋”相关的基因都检测出来,也未必能够预测一个人未来的能力。天赋基因检测混淆了统计学上的“关联关系”与“因果关系”。


警惕测试结果被滥用 避免侵犯个人隐私 专家表示,所谓“天赋基因检测”包裹在科学外衣之下,颇具迷惑性,家长要理性对待,避免落入商家的消费陷阱。此外,还要警惕测试结果被滥用的可能性,避免侵犯个人隐私。 专家强调,儿童基因信息的解释和使用需要特别小心,如果一个检测报告指出,某个孩子具有优秀的数学潜能,这很可能是基于与数学能力有关的几个基因变异。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孩子一定会在数学上表现出色。从科学本身来讲,基因决定性状是一个基本的概念,但是基因与基因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目前科学界对绝大多数基因的功能并不能完全搞清楚。


赵秀英介绍,孩子发展成什么样和其智商的关系并不是很大。当然,智力存在平均水平,只要在正常范围内,个体之间没有绝对、明显的差异。另外,对于孩子,还要保护他们的隐私,不能将孩子“标签化”,例如一些不法机构可能会依据基因检测情况对孩子进行区分,甚至歧视,作为家长要格外注意。 (总台央视记者 李峥 董良言 闫乃之 杜曦晨 彭海龙)
免责声明
澳洲同城网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网站内容由网友自由发布,发布者拥有所发布信息的版权同时承担相应责任; 若所发布信息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反馈给澳洲同城网,我们核实后将进行相应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外汇平台
金牌家政
汽车网



















wuliu
你想了解我们吗?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Facebook 官方Twitter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