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档,有一种哑火多年的炮仗终于点燃了的快感。好久没见过这么生机勃勃的电影院了。
经过车轮战式的高频率观影,扛住了电影票平均单价高达50元的压力,抛开遥遥领先毫无争议的春节档状元《哪吒2》,另外三部有争议的选手,到底什么水平?
按我个人的关于体验,这三部电影从高到低排序:
我并不是“唐探”系列的忠实观众,也对陈思诚本人并无好感。但这部《唐探》,我认为比前几部都成熟。
先说优点。
抛开一切外界元素来看,《唐探1900》是春节档横向对比的三部电影中叙事节奏最稳当、逻辑最清楚、完成度也最高的选手。你能感受到陈思诚作为一个电影产品经理,对下沉市场的洞察锐利清晰,整部电影拍得干脆利落:逗你的时候一定要你笑出来,煽情的时候数三个数就要看见你的眼泪。
或许陈思诚自己也知道,旧版本的唐探宇宙其实已经玩不出花来了,甚至有一些视觉疲劳。至少在我看来,让王宝强用滑稽的南洋口音扮演一个聒噪的丑角,再搭配一个演技让人干着急的刘昊然,看多了实在腻味。反而这一次,让王宝强说回他最原始的河北方言,演一个话不多却憨厚靠谱的人,喜剧效果更加突出——至少角色塑造没那么刻意了,没有刻意地用明暗对比凸显两个主角的不同。
这次的《唐探》,整体风格少了前几部的鸡飞狗跳与故意为之,更接近成熟的电影工业产品。
叙事节奏完整且紧密,没有废话,不拖泥带水,这也是另外两部电影没有做到的部分,至少在观看《唐探》的时候,我个人没有频繁玩手机看时间。
除了情节编排的利落,另外一点在于,这里的每一位演员扮演的角色都是“有效的”。包括岳云鹏扮演的晚清官员,人物的登场与退场也是可圈可点。
这里重点讲一下周润发扮演的华人教父白轩龄,可以说这是唐探系列中最出彩的一个角色。
他既是整个案件的引路人,也承接了电影最后上价值的部分。这个角色只能是周润发来演,换做旁人,恐怕许多观众都很难丝滑地接受煽情的部分。
在功能上,白轩龄类似于前几部里的华人堂口老大或是日本黑龙会头目,但这次的角色更加复杂立体:他能一边笑脸相迎与多方势力斡旋,另一边也会不理解儿子激进的选择。既能穿西装革履,也能在儿子死后换上长袍马褂。既能感受到他作为当地早期华人的硬颈与圆滑,也能体会到一个父亲最朴素的情感。
甚至这部片子的高光都属于他。
儿子被解剖的尸体抬上露天法庭的时候,他独自一人迈上市政厅台阶,只留下一个直挺挺的背影。也只有老年周润发的演技和英语,能够轻盈地完成最终高潮部分的辩论戏,信服力是足够的,甚至提升了这部电影的气质。
但这部电影也不是没有争议。
在豆瓣,《唐探1900》的评分并不高,6.6分勉强及格。原因简单明了:如果陈思诚想做一道爱国预制菜,那就要承受得住这道菜带来的非议,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想要在春节档唯一的喜剧里被投喂一口爱国主义教育,吃多了会逆反的。当然了,我觉得以陈思诚本人的性格,根本不会在意这些文艺青年打的分数。
中美关系,华工修铁路,排华法案,晚清政府的昏庸,八国联军瓜分国宝,革命志士英勇赴死......光是这几个元素排列组合,就不可能会拍出太扑街的作品,基本盘稳稳给你把口碑兜住了。
更不用说,陈思诚是一个非常聪明与鸡贼的人。这倒不是贬义,作为工业化电影的产品经理,他的方法相当成功,他算准了每一个让你笑让你哭的节点,且衔接得流畅自然,一看就是班上标准的好学生交出的卷子。
但是,如果一道预制菜做得太过香味扑鼻,也会倒向另一种思考:
这是否是一种对民族情绪的利用,毕竟恨比爱容易,恨英美列强,更是一种正义且合法的宣泄方式。甚至还能在走出影院后,为下沉市场千千万万个家庭的酒桌上的民间军事家和政治家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话题:唉,美国;唉,资本。
盎撒可恨,太可恨了,这个立意大家都懂,但是如果拍得太刻意,也会让人有那么几秒别扭的恍惚。华工们的身体被喷薄而出的石油泼洒,看台上的洋人们酒肉狂欢,王宝强饰演的阿鬼的父亲死在铁路爆炸的尘埃中,支持华人的白人家里摆满了抢来的佛首。这些镜头语言非常简单明了,哪怕你是一个从不看电影的人,也会在国仇家恨里咬牙切齿。但这些立意,有没有不那么尴尬的表达?
或许真没有。如果不直给,那就不是陈思诚的电影了。
看完《封神2》之后,我满脑子都是网红老师刘晓雁的那句著名台词:回家吧孩子,回家吧好不好?你比较适合做一滩xx。
乌尔善竟然能在影片结尾打出那行“谢谢买票去看《封神1》的观众,没有你们就没有今天的《封神2》”,本来大家看完电影就一肚子鬼火,看见这行字,更是想给自己两巴掌。
当初支持《封神1》的观众,如今纷纷反水,开始指名道姓大喊退钱。
如果说拍第一部的时候没钱做特效,收割同情票,路人自来水为了给剧组凑点经费,都忍不住带着朋友三刷四刷。那么第二部的特效,到底是不是被外包公司诈骗了?
《封神2》的扑街特效,甚至占据了整个春节档的舆论话题,已经衍生成了新的喜剧。现在春节还没结束,能人异士已经开始在短视频平台上模仿三头分裂人格殷郊了,给自己家的煤气灶配音“大胆闻仲,还不跪拜?”
我也很好奇,到底是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能让乌尔善把这份半成品端上了春节档的桌,是压根不想让大家看到第三部,所以破罐破摔了吗。
如果说殷郊的煤气灶特效,大家笑笑就算了,那剧情的离谱之处,让观众更是怒发冲冠。
一开场,复活殷郊吸干了元始天尊的发力,大家已经吐槽倦了,无非是雅迪电动车干废国家电网的操作。
中间还穿插了无数令人挠头的情节。哪吒杨戬变身外卖员,二位老师战力强大,但非要全程打酱油;闻仲的镜子能照穿混天绫,但是西岐的茅草屋安然无恙;吸干了元始天尊法力的殷郊,跑两步就废了,等等。
最后,通天教主出场,直接爆改伏地魔,在《封神演义》中,通天教主是老子和元始天尊的师弟,坐于碧游宫开坛讲道,身着八卦仙衣,坐骑为奎牛,头戴金光五彩,手持青萍宝剑,面容威严,主张有教无类。神话中的三霄娘娘也变成了格格巫设定。有没有一种可能,反派只是代表了一种立场,并不是字面意思上的“全员恶人”?
这下真的把观众逼急了。有网友想替道教协会起诉,有网友扬言要拍一个“少数派”版本的长生天大战黑人成吉思汗,让乌尔善品品味道。
但也不是没有优点。
乌尔善的功德一件,就是用《封神2》捧出了邓婵玉将军。
要说这部电影最爽的爽点,就是昂首挺胸,睥睨千军万马的邓婵玉将军,说出的那句“姬发小儿不会打仗,今天我教教他。”
和姬发交手的几个回合,她拳拳到肉,动作清爽利落,一个背摔就能把姬发撂倒。这一切在那尔那茜的面孔下都显得极其合理,这是一张经历了大量体能训练,肌肉都要拉丝的女性的脸。
几十年来的国产电影,已经太久没有出现过这样一个如此具有主体性,如此健硕勇猛,充满力量和野心的女人了。邓婵玉让我想到了最早期的张艺谋拍摄的巩俐,那股磅礴的生命力与快要喷出银幕的张力。
而邓婵玉的强大力量,也凸显了姬发作为第一男主内核的羸弱。
最让我无法理解的就是姬发无缘无故就脱衣服秀肌肉,吸着气绷着腹肌念台词,高耸的斜方肌看多了,只会让人一脸问号:谁要看了?这在剧情里有意义吗?就非得让他脱了衣服才能演吗?
更不用说被大家喷成筛子的大结局。
姬发看上去并没有很想保卫他的西岐人民,总给人一种“哎,救也行,不救就投了吧”的感觉,最关键的一刀还是邓婵玉刺下去的,那干脆就让邓婵玉当天下共主行不行?
我理解这个剧情内核想表达的是姬发不同于纣王的仁慈,但完全没有拍出来。这真的对得起原著中那个只身进入红沙阵的周武王吗。
有网友吐槽,之前还觉得《异人之下》是乌尔善发挥失常,现在一看,原来《封神1》才是发挥超常了啊。
最后建议乌尔善直接去找隔壁射雕借点特效吧,反正那边也只剩下龟波气功特效了。
这位更是重量级,没在过年吃过苦的人可以去试试。
徐克这几年给人一种看上去命很苦的感觉,不知道拍这些电影到底是为了什么,看一眼演员阵容真是两眼一黑的程度,豆瓣甚至把这部电影的评分都关掉了,金庸粉丝更是忙着掐人中。
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没有实践就不能妄下定论的原则,我斥资50元买票观看了《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得出的结论是当时还不如去影院门口买几张刮刮乐。
大家先不要急着把锅甩给男主演,在我看来,主要问题其实真不在肖战。
对于他的演技而言,因为预期足够低,所以没有特别意外,也没有格外需要吐槽的地方。无非就是面部肌肉紧绷,双眼时刻用力瞪着远方,试图表现出郭靖身上的男子气概。台词像对着课本感情丰富地念课文,那股用尽全力的感觉,大过年的,听着也挺不容易的。
在某些主要情节的表现上,肖战也没有犯什么低级错误,中规中矩地完成了他的表演。甚至还能挑出一两处“还可以”的地方。
最大的问题在这个电影本身。
本来拍得就烂,还长达146分钟,期间无数看表,憋尿憋到膀胱决赛圈。
前十几分钟,肖战化身项目经理,为大家播放了关于《射雕》的剧情简介PPT。大致内容就是他如何离开蒙古去了中原,和谁拜师,遇到了黄蓉,黄蓉做了桃花酒焖鸡,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看这段口播能忍住不玩手机的人都是好样的,你去抖音上随便找个“三分钟说电影”都比这段耐看一点。
这还不是最炸裂的。期间让我忍不住笑场的,是郭靖黄蓉的一段对白。
肖战:“因为她,郭靖变靖哥哥。”
庄达菲:“因为他,黄蓉变蓉儿。”
这种台词水平,我认为还不如直接去隔壁看《熊出没》,但凡是看过任何一版《射雕》的观众,都会满脸问号:所以你们是在水时间是吗?一定是的。
更不用提时不时出现的分屏镜头,给人一种用剪映拍出来的错觉,左边一张脸,右边是回忆慢放。已经2025年了,最偷懒的电影学院学生都不敢这样拍作业吧?
一到剧情略显尴尬的时候,《铁血丹心》的bgm就响起来了,好像是要不断唤醒观众最后的疼爱:先别走,再听一会儿。
黄蓉的塑造,连我这个不是金庸粉丝的路人都快看破防了。
先不说鬼马机灵,这一版本的黄蓉的主体性太差了,总是营造着一种言情小说里被误解的悲情小白花女主的感觉。好好的小东邪,除了谈恋爱+做桃花酒炖鸡之外啥也不会。
郭靖黄蓉华筝被拍成了三角恋痴男怨女,他爱她她爱他他不爱她,莫名其妙地就这么延宕了大半个电影。最终郭靖黄蓉在大雨中相拥,言情程度逼得人直翻白眼。
整个电影最好的部分,就是演员张文昕饰演的华筝,也是走出影院唯一能被记住的角色。
扮相亮眼,英姿飒爽,大方不扭捏,一个完全符合想象的蒙古公主就应该是这样的。即便知道了郭靖不喜欢自己,也不过分纠缠;发现了黄蓉的真实身份,就和她大大方方地打一场。太讨喜了。
反观黄蓉,明明留给这个角色的创作空间那么大,却仍然是围绕着她的靖哥哥推进剧情,除了谈恋爱就是谈恋爱,唯一的打戏是和华筝抢男人。她可是金庸宇宙里最聪明的最有头脑的女人啊。
最离谱的是结尾,郭靖和欧阳锋决斗,漫威特效满天飞。打完之后和黄蓉手拉手站在草原中心呼唤世界大爱。
怎么说呢,整部电影就是两个字,敷衍。根据我在现场的观察,观众席上的大部分都是父母辈的人,有一部分是年纪偏大一些的肖战粉丝们,更多的是那些喜欢《射雕》和金庸的中年人。他们不知道什么粉丝饭圈,只知道这是自己喜欢了一辈子的IP。
如果从特效的角度,有炫技的地方,或许也能让一部分人看过瘾。但要说这部电影对得起观众吗,就差把“洗钱”写在脸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