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为给大家更好的使用体验,同城网今日将系统升级,页面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升级时间:2016-7-24 11:00 -- 2016-7-24 15:00

澳洲同城网

查看: 10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除了关税,特朗普政府这一最新动作也应引起高度警惕(图)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19

金豆

25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性别
保密
积分
256690
金豆
19
鲜花
0
主题
338773
帖子
338774
注册时间
2019-12-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4-8 15:3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INNA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最近,特朗普政府抛出“对等关税”政策,引发舆论哗然,世界的目光几乎都集中在了美国的关税政策上。 与此同时,美国在科研领域推出的一项禁令似乎并未引起太多关注,但从影响上来讲却不啻为一颗“重磅炸弹”。 4月2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以“国家安全”为由发布公告,明确自4月4日起禁止包括中国在内的6个“受关注国家”的科研机构访问其“受限访问数据库”,并要求所有项目在30天内终止中国用户的数据访问权限。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换句话说,美国在医疗科研领域竖起了对华“数据铁幕”…… 封锁数据,科研“断粮”。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是美国联邦政府主要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隶属于卫生与公众服务部,总部位于马里兰州。 作为全球最大的医学研究资助机构之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通过其27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主导生命科学前沿研究,每年投入数百亿美元资助全球科研项目,涵盖基础医学、疾病治疗、公共卫生及基因研究等领域。 NIH管理的dbGaP、GDC等数据库更是全球生物医学研究的核心资源。 这次的数据访问禁令无疑会对相关国家的生物医学科研产生巨大冲击。 剑指六国。 此次公告中明确的6个“受关注国家”,包括中国(含港澳地区)、俄罗斯、伊朗、朝鲜、古巴和委内瑞拉。 公告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十分狡猾地美化其数据封锁,声称该机构“高度重视数据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为此正在加强相关措施“保护数据安全”。 NIH称,推出禁令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受关注国家或相关主体获取美国敏感个人数据及政府相关数据”。 封锁数据。 此次数据封锁的重点是NIH的“受限访问数据库”,主要包括: 人类基因型与表型数据库(Database of Genotypes and Phenotypes,简称dbGaP),管理着超过7500个数据集,涵盖1232项研究,涉及海量人类基因组学数据; 分析可视化与信息学工作平台(Analysis Visualization and Informatics Lab-space,简称AnVIL),管理和存储着基因组相关数据,可支持学者进行大规模数据分析; 序列读取档案(Sequence Read Archive,简称SRA),系全球最大的原始测序数据存储库,可提供海量的测序数据,支持全球研究人员进行基因学研究; 基因组数据共享平台(Genomic Data Commons,简称GDC),涵盖癌症基因组图谱整合数据,主要用于支持肿瘤学研究,是全球癌症领域最具权威的公共数据平台; 其他任何需通过申请审核的数据平台。 这些数据库储存着数百万份基因组、临床病例和药物试验数据,堪称生命科学研究的“战略资源库”,在罕见病诊断、肿瘤治疗、流行病防控、药物开发等诸多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布《加强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受控访问数据的安全措施》公告。 更重要的是,生物与医疗领域的科技进步高度依赖国际间的数据共享,同时人工智能在医学上的应用也依赖大规模、多样性、高质量训练数据的支撑。 相关数据被封锁,将严重影响所涉国家的生物医学研究和科技国际合作。 禁令背后,多重动因。 自特朗普再次上台以来,美国政府对内大力推行其“排干沼泽计划”,对外强化对华战略竞争。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拥有海量的实验医疗数据,在中美科研合作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然成了特朗普政府手中的一张“制华牌”。 表面上看,此次实施的禁令似乎是临时起意,但通过梳理美国政策脉络不难发现,美国在科技领域对华构筑的“小院高墙”正在加速升级为“大院铁幕”。 这一动向背后有着多重原因。 新官的“政治正确”。 4月1日,新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杰伊·巴塔查里亚上任就职。 为响应特朗普大规模裁员、削减政府开支的号召,他迅速着手清洗下属机构领导层。截至目前,NIH下属至少5个研究所所长收到撤职通知,超过2万名员工面临裁员。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新任院长杰伊·巴塔查里亚(Jay Bhattacharya)。 为缩减行政开支、优化资金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还将科研项目间接经费比例从约30%下调至15%,严重冲击了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高等学府,在美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面对来自国内学术界、医疗界的压力,巴塔查里亚选择妄图通过对外制造“假想敌”,迅速转移公众对其科研效率低下、资源分配不公、利益斗争激烈的指责与批评。 同时,深谙“政治正确”之道的他还想通过高举“美国优先”大旗、打压所谓“对手国家”,向特朗普递上一份显眼的“成绩单”,以此博得信赖和重用。 美国的“泛安全化”。 从经贸往来到科研合作,从高政治敏感领域到低政治敏感领域,“国家安全”已经成为美国打压对手的“万金油”借口。 近年来,中国生物与医疗技术领域发展迅猛,以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重磅科研成就,但这也引起了美国政客对中国在生物技术领域“后来者居上”“爆炸式增长”的恐惧与担忧。 此次禁令赤裸裸地表明,美国为遏制打压中国生物与医疗科技发展势头,选择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将科研数据武器化、政治化、工具化,以此维护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领先地位。 特朗普的“闭关锁国”。 特朗普再次上台后,高举“美国优先”大旗,频繁挥舞关税大棒,大搞极限施压,妄图用孤立主义、保护主义维系美国霸权。 在特朗普看来,所谓的“美国优先”就是要不择手段地、不顾规则地维护美国自身利益,因此在各个领域都掀起了“逆全球化”的浪潮。 此次的NIH禁令意味着美国正在科研领域竖起“边境墙”,企图打破“科学无国界”的认知,通过加速科技脱钩,强化自身科技霸权。 数据霸权,害人害己。 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中,生物医学是国际科研合作最密切、最深度的领域之一。 而生物与医疗实验数据正是各国科研协同的“桥梁”,一旦这座桥被人为炸断,损失的将不仅是特定国家研究者的访问权限,更是全人类医学进步的速度。 美国科研“自掘坟墓”。 这次数据封锁看似是对美国实力的保护,实则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生物医学创新依赖全球协作,美国过度封闭,将错失中国等国家在罕见病样本、临床资源等方面的独特贡献。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已面临间接费用争议和经费削减压力,禁令将导致其资助项目的全球影响力大幅缩水,在削弱美国科研成果转化价值的同时,加剧全球科学共同体的分裂。 中国迎来“攻坚时刻”。 禁令实施或扩大后,中国学者将无法访问美国的平台数据,将直接导致基础研究受阻、药物开发成本激增、学术发表困境等问题。 在美国数据“断粮”的情况下,中国必须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生物与医疗数据基础平台,尽快实现“数据库本土化”。


美式生物与医疗数据霸权终将伤及自身。 如果美国的数据封锁从生物医学领域继续向其他科研领域蔓延,势必会引发21世纪最严重的“学术大萧条”。 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早做应对!
免责声明
澳洲同城网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网站内容由网友自由发布,发布者拥有所发布信息的版权同时承担相应责任; 若所发布信息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反馈给澳洲同城网,我们核实后将进行相应处理!
官方微信公众号
澳洲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微信上也能找工作,找房子?关注万能的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localsyd,找到你找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外汇平台
金牌家政
汽车网



















wuliu
你想了解我们吗?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Facebook 官方Twitter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