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为给大家更好的使用体验,同城网今日将系统升级,页面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升级时间:2016-7-24 11:00 -- 2016-7-24 15:00

澳洲同城网

查看: 10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允许起火、爆炸!中国“最严动力电池安全令”来了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19

金豆

25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性别
保密
积分
256690
金豆
19
鲜花
0
主题
338873
帖子
338874
注册时间
2019-12-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INNA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据公安部1月17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8.9%。年内新注册登记的新能源汽车数量为1125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数量的41.83%。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然而,随着汽车动力源泉从传统的热能逐步向电能转变,电池的安全性风险也随之浮出水面。曾有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平均每天有8辆新能源车发生火灾(包含自燃)。今年4月,安徽小米SU7车祸事件也引发了社会对电池起火问题的高度关注。


日前,国家工信部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以下简称“修订版本”),预计将于2026年7月正式实施。修订版本较现行的2020年版本新增多个安全测试项目,并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性要求,被业内称之为“最严动力电池安全令”,社会对动力电池安全的担忧有望得到改善。 “最严动力电池安全令”严在哪里? 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列入强制性要求 据工信部,修订版本主要修订了热扩散测试,新增底部撞击测试、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等,并首次强制性要求相关测试后电池“不起火、不爆炸”。 具体来看,针对热扩散测试,修订版本进一步明确待测电池温度要求、上下电状态、观察时间和整车测试条件。触发方法在原来的“外部加热、针刺”的基础上,增加“内部加热”。 同时,修订版本的技术要求从原本的“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调整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取消了对逃生时间的限定。此外,还要求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旨在做到绝对安全的“无热失控”。 同时,修订版本新增底部撞击测试,以考察电池底部受到撞击后的防护能力。测试方法为30mm直径撞击头,150J能量撞击3次。该测试要求电池无泄漏、外壳破裂、起火或爆炸现象,且满足绝缘电阻要求。 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则考察20%SOC充电至80%SOC时,总充电时间不超过15分钟的电池单体在长期快充循环后的安全性。该测试要求,电池在300次快充循环后进行外部短路测试,要求不起火、不爆炸。 此外,修订版本明确本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即非驱动类电池不适用;完善绝缘电阻要求,增加包含交流电路电池系统绝缘电阻要求;提升挤压测试要求,增加绝缘电阻相关判定条件。 相关企业:两年前已做相关开发,现满足新国标 行业协会:淘汰赛与新机遇并存 当“不起火、不爆炸”成为动力电池安全的强制性标准时,用户端的安全保障无疑将得到显著提升。 但与此同时,更高的标准是否会导致企业端的成本上扬?对此,修订版本起草单位蜂巢能源科技的董事长、CEO杨红新给了湾财社记者否定的答复。 杨红新表示,蜂巢能源在两年前就已按照无热失控的标准进行开发,目前其客户均已能够满足新国标。他还向湾财社记者透露,许多企业两年前就知晓标准的起草,很多企业都已经能够满足新标要求。 行业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受访的36家整车和电池企业中,已有78%的企业具备动力电池不起火、不爆炸的技术储备。比如,比亚迪刀片电池目前可实现金属针穿刺后仅升温60℃且无明火;宁德时代发布并大规模量产了“无热扩散”技术,不仅能保障电池系统在发生热失控之后不起火、不扩散,更能进一步做到“不冒烟”。对于绝大多数头部企业来说,“不起火、不爆炸”的技术难题已经攻克。 不过,一些声音认为,修订版本预计仍会引发淘汰赛。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促进会分析认为,二线电池厂改造成本可能会超过5亿元,行业集中度或提升至CR3≥80%;同时,2027年整改大限前,预计30%产能面临关停。 但与此同时,行业也将迎来新的机遇。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促进会表示,新规可能会促进检测认证产业的兴起。新增底部撞击实验室单次检测成本超200万元,第三方检测机构预计迎来千亿级市场空间。 此外,保险金融业也有可能受到影响。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促进会认为,满足新规车型保费有望下浮15%-20%,电池终身质保条款或将剔除“热失控”免责项。 此次修订版本的发布,无疑是国家层面在电池安全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但在一些人看来,安全问题的解决并非一蹴而就,在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当下,行业还需要在电池材料研发、电池管理系统优化、车辆碰撞安全设计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全方位提升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安全标准的提升只是保障安全的基础,实际应用中的安全管理和用户教育同样重要。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陈镜安
免责声明
澳洲同城网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网站内容由网友自由发布,发布者拥有所发布信息的版权同时承担相应责任; 若所发布信息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反馈给澳洲同城网,我们核实后将进行相应处理!
官方微信公众号
澳洲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微信上也能找工作,找房子?关注万能的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localsyd,找到你找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外汇平台
金牌家政
汽车网



















wuliu
你想了解我们吗?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Facebook 官方Twitter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