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尽管女性人数比男性多出33万,但仍有许多女性表示她们绝不会追求某些单身男性。
通常,这些被视为不可交往的男性信奉“红药丸”理念,这是一种反对女权主义、强调传统性别角色的亚文化。
(图片来源:News)
该概念来源于1999年的电影《黑客帝国》,意指对社会真实本质的“觉醒”。
这类现代厌女者常常聚集在称为“男性圈”的虚拟空间中,其中包括男权活动者和“非自愿单身者”(incels)。
这些男性把恋爱挫折归因于女性和社会,并公开声称“厌恶”拒绝他们的女性。
这种观点不仅仅是网络上的喧嚣,它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包括社交媒体和课堂。
性别平等倡导者和反暴力活动家Tarang Chawla指出,这种增长中的思潮令人担忧。
他表示,“红药丸文化”和“男性圈”思维不仅仅是网络上的笑柄,而是在现实中造成了伤害。
这种思潮将性别平等视为威胁,并把女性描绘为操控者或不如男性,导致厌女症的正常化,甚至为对女性的暴力行为辩护。
Chawla补充说,这些“扭曲的”信念创造了对女性极为“危险”的环境。认为男性受压迫或女性仅追逐财富等观念,强化了有毒的性别对立。
这些怨恨一旦与自视过高结合,就成为暴力的隐患。
尽管这些群体不断壮大,女性们正在利用互联网互相提醒:“警惕‘红药丸男’。”
一些女权主义者在社交媒体上揭露持红药丸理念的男性,提醒大家不要从这些人那里获取恋爱建议。
(图片来源:News)
那么,女性该如何识别这些男性呢?墨尔本心理学家Carly Dober指出,特定男性更容易受这种有害理念影响。
许多年轻男性感到在学术和职业上被落下,因为典型的成就目标愈发难以实现。同时,女性在教育和工作领域拥有更多选择。
Dober表示,这些红药丸社区通过简单但错误的解答来吸引面临复杂问题的男性。
这种意识形态不仅对女性有害,还剥夺了男性正常发展的机会。
在约会应用Bumble担任安全倡导者的Chawla指出,尽管极端厌女意识形态者人数上升,大多数人仍然希望在约会中获得尊重。
数据显示,96%的Z世代渴望尊重的约会体验,而95%则希望约会平台能预防不良行为。
然而,Chawla表示,我们不能忽视“信任破裂”的现象。许多女性已经在浪漫环境中经历过这些极端信念的影响。
“问问女性,她们会告诉你——她们遇到过这些人,并在约会后拉黑了他们。”
拥有墨尔本Enriching Lives Psychology诊所的Dober进一步指出,这种意识形态对所有人都是有害的,包括男性。
违背传统男性气质规范可能导致抑郁和自杀率上升。这种极端思潮需要被视为危险并加以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