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托太早真的危害幼儿心理吗?
<br /><br />我家宝宝就是快满一岁时上的Child Care,每周五天,因为她身体一向好,Settle得也比较好。已经顺利入托三个月了,本来我们还很庆幸,可是看了这篇文章,说不出的滋味。妈妈们怎么看?<br /><br /><br />文章來源:http://baobao.sohu.com/20060628/n243983220.shtml<br /><br />三岁前入托的孩子易发展出攻击性性格、反社会行为———<br /><br />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不惜一切代价培养孩子成长,吃、穿、住、行等自不在话下,教育上也不遗余力地进行投资,从风靡全球的“胎教”热到少年大学生就可看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真是到了疯狂的地步。在全世界范围内,由于许多妈妈忙于工作,在过去的十年里,入托儿所的孩子增加了四倍,有的孩子在学走路时就被送到了托儿所。许多儿童专家称托儿所是“监狱”,一些年仅6个月大的婴儿被送到那里,从早晨8点到下午6点,他们一直在那里呆到上学,这些孩子主要是城市孩子,数量成千上万,约占入托孩子的5%,而35%的父母在孩子两岁后就把他们交给托儿所。<br /><br /> 但是,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专家警告说,早教要有个尺度,一味强调对孩子的教育而忽视了孩子的天性反而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著名的临床医学家史蒂夫·比杜尔夫就提出警告说,把年龄不足三岁的孩子交给托儿所会增加损害他们正常心理发育的危险。<br /><br /> 很多托儿所无法照顾到孩子,遭到忽视的孩子往往有恐惧感<br /><br /> 由于现代工作节奏加快,压力增加,许多父母忙于工作,无法照顾孩子,所以各国政府把增加托儿所和幼儿园作为解除父母后顾之忧的政策,仅在英国,就有25万名三岁以下的孩子入全托或者半托,甚至有5%的父母把从6个月大到3岁的孩子“扔进”托儿所,那些孩子大部分的时间在孤独中度过。<br /><br /> 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著名的临床医学家史蒂夫·比杜尔夫具有20年的儿童教育经验,他以前写过的畅销书包括《养育男孩儿和养育女孩儿》,全球畅销400万册,在这本书中,他曾提倡早期教育,可是他现在发现,理想与现实总是很难相符,在即将于下月出版发行的一本新书中,他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声称父母才是培养孩子的最好老师,托儿所和幼儿园只不过是在做“二流”工作。<br /><br /> 因为,最好的托儿所试图满足非常小的孩子的需求,但由于孩子太多,老师根本照顾不过来,所以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而那些差的托儿所根本无法照顾到孩子,只是给他们提供吃喝,完全让他们自己活动,这些遭到忽视的孩子往往有恐惧感,他们感到失去母爱的凄凉,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噩梦,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孤独感看了让人心碎。<br /><br /> 比杜尔夫的书名叫《养育孩子:三岁以下应该进托儿所吗?》,五年前他就开始写作了,但他又有点不敢出版,因为他书中的内容与政府的政策太相冲突了,也与时下的潮流相违背,但他坚定地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在支持他的理论———那些很早就脱离父母到托儿所的孩子更容易发展攻击性性格、反社会行为以及其他的心理问题,这样的孩子在日后会遭遇人际关系问题,不容易与人建立密切的关系。<br /><br /> 去年,英国儿童问题权威珀涅罗珀·里奇博士也发出了同样的警告,她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由父母养育的孩子比在托儿所、由保姆照顾或交给亲戚照顾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现得都更为优秀,他们在生理、心理和智力方面都好于其他对照组的孩子。里奇和两位牛津大学的教授对1200名孩子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从小被放在托儿所里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富有攻击性。另有两项研究也发现同样的结果,那就是在托儿所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展反社会行为和暴力行为。儿童专家指出,过早上托儿所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大脑发育、情感发展、社会行为、认知能力培养,另外他们的身体发育也迟缓,神经萎缩,脑发育异常,这些都是与没能得到一对一家庭关怀有关,所以专家建议应该让幼小的孩子在温暖安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而不是过早地将他们送到托儿所。<br /><br /> 比杜尔夫强调说,最好的托儿所最负责的老师也不能代替妈妈,两岁以下的孩子就该受到妈妈一对一的关爱,父母共同养育是最理想的方式。如果要想让幼儿的大脑健康发育,就需要对其进行爱的刺激,妈妈与孩子的交互作用是最好的刺激,家庭与朋友的关爱对孩子发育来说是最安全的选择,而托儿所中缺乏的就是这种影响,即使请保姆在家看孩子也不如妈妈亲自照顾好,更何况多数人没有足够的运气找到理想的保姆。<br /><br /> 孩子不仅需要固定的人员养育,更需要专注的关心,一对一养育更能够满足婴儿的需求。而托儿所里的老师一般是一个人照顾数个孩子,她无法同时满足这些孩子的需要:喝奶、撒尿、游戏、呵护等,不要认为婴儿不懂事,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孤独感,表现为烦躁哭闹,长期的影响则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发展,迫使一些孩子发展攻击性性格,这是情感缺失造成的后果。<br /><br /> 警示 人生的前三年影响后三代<br /><br /> 许多家长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提早让婴儿进入托儿所会让他们更能适应外部环境,更早地发展交际能力。但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育研究所的专家指出,婴儿的发育具有特殊性,他们不仅需要持续的关心,更需要协调一致的关心,这意味着与他们交流的人相对是固定的,只有家里的父母能做到这样。<br /><br /> 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著名的临床医学家也承认,他一开始是一个坚定的儿童早教倡议者,认为让幼儿早上托儿所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让孩子学到更多的技能,由于伙伴多,也有利于他们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作,第二个好处就是让妈妈有更多的时间自我发展,扩大她们的社会活动范围。可是他现在发现,这种理想与现实总是很难相符,他说:“事实上,这是一种灾难性的失望。”<br /><br /> 人生最初的18个月是负责社会和情感功能的大脑结构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一生都有影响,母子相互作用则在这种能力的培养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妈妈是婴儿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发育的调节器。另外,家里的哥哥姐姐和祖父母辈对他们也很重要,他们起着辅助父母教育孩子的作用,婴儿从他们身上得到安全感,也获得最初的情感影响,人类正是通过孩子来传递这种情感,有专家说“人生的前三年影响后三代”就是这个道理,而陌生人会让他们感到不安全而无所适<br /><br /> 从,在心理上无法形成家庭情感。托儿所缺乏的正是这种相对固定的亲情氛围,托儿所老师是不固定的,经常换来换去,比如老师生病、休假以及培训等,<br /><br /> 即使人员相对固定,她们也要轮班照顾孩子,让孩子无法适应。<br /><br /><br /><br /><br />http://www.smh.com.au/news/natio ... 73.html%3Cbr%20/%3E 我比较赞同的理念。 为什么这么早就让孩子入托?经济的原因?如果真是钱的原因,那就没啥好想好分析的了。 又是专家我打算让我家娃8个月上全托。
澳洲这里1对4,只要房间不太大,老师是看的过来的。
而且那里那么多小朋友, 怎么会孤独呢?? 不理解。
我家小朋友每次出门看到其他小朋友都很有兴趣的盯着,要扑过去。
我现在上班,晚上回到家的时候也没见我家娃多兴奋的。不是很黏人啊。
所以我想去托儿所不是啥大问题。
反而在托儿所老师都是受过培训的, 有育儿知识和经验。
紧急的时候也知道咋应对不像我和我老爸老妈忙着抓瞎。。。。。。····
对我来说最大的问题是生病。 文章有点偷换概念吧!早入托未必就是FT CC,早入托也不意味着家长就不管孩子了!
如果夫妻没老人帮忙,一方工作又忙,一周放几小时CC,让妈妈们喘口气,才能有更好的心情和体力来陪孩子嘛! 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而且还是3年一对一。 你没有看完全篇每一句话吧? 我想1岁左右开始把孩子送去入托的家庭不少的吧, 有些家庭也会因为孩子太小入托不适应而推迟入托的时间的. 我家的从9个月开始去,每天都挺开心的啊.
我觉得每个孩子发展和适应的程度不一样, 不能一概而论.
而且育儿专家不同的言论和研究结果多了去了, 难道每个专家的意见都要听吗?
前一阵子国内的专家还说3岁前要同房睡呢,不然孩子要性格孤僻的 早教和入托早是一会儿事儿?文章讲的好乱 我认为,作者仅仅是从幼儿养育的角度来分析,就是说100%满足幼儿心理生理要求的角度。
当然的三年完全一对一,不是所有家庭可以负担的。
这样的理论即便完全正确,也的确无法严格直行。
他的这个理念我个人比较赞同,但是就每个家庭来讲,只能是尽力而为,这也是社会现实。